新时代以评价为抓手 提升初中教师德育教育实效性策略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初中阶段是德育教育的关键期,需要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深入细致地开展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就教育的实效。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着组织结构不健全、课程内容实效低、活动目标不明确、重结果不重育人、德育文化氛围淡等问题,从事德育教育的老师专业知识不足,成就感低。评价可以促进教师学习、形成管理文化;学校可以以评价为抓手通过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常设机制的建立提升教师德育教育的积极性,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评价;德育教育;实效性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品格锤炼、知识奠基、思维点燃、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育观,塑造新时代良好的教育生态离不开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离不开教师的全程、全情、全方位投入。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①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克服五唯顽疾,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等任务,凸显了教育评价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改革评价制度提升教师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将德育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是一个时代给予教育人的重要命题,需要一线教育者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现状
德育组织机构不健全。在考试评价指挥棒下,学校德育工作一般是位列教学工作之后由一位副校长主管。学校的德育组织框架一般是副校长——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很多学校没有搭建起全员育人的框架,更没有全员育人的评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履行一系列德育教育的义务,但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导致德育教育变成了一部分人的工作,大大削弱了德育教育的力度。
德育课程内容实效低。德育课程指主题班会、主题德育活动等内容的课程,当前学校里的德育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度低,实效性打折扣。一部分德育课程是自上而下的命题作文,主题缺乏针对性;一部分德育课程是“例牌菜”,老师比较多套用以往的课程设计,设计缺乏针对性;一部分德育课程由于设计老师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变成了主题宣讲,过程缺乏生成性......这些问题导致德育课程内容不贴近生活、不贴近学生、不遵从德育规律从而实效性低。
德育活动目标不明晰。德育活动指学校组织的各级由学生参与的活动与实践,包括体育节、艺术节、社会实践等等。在组织活动中,各级部门往往关注活动本身的精彩呈现而忽视活动重要的育人价值,这导致了活动计划中目标泛化,育人的路径与目标不清晰。甚至发生过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育人价值,功利化的工作方式打击到个别学生造成终身的发展伤害。
管理重结果不重育人。学生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能容,通过管理铸造学生优秀品格,培养良好习惯。学校管理一般都有面对学生的规章制度,并通过班主任、年级进行量化管理与评比。管理育人的关键是班主任和德育老师,由于工作压力以及知识能力水平,老师在实际管理中有时会出现重结果忽略育人目的的情况,对学生的教育简单粗暴,管理效果不佳甚至师生严重对立。
德育文化氛围不浓厚。德育教育需要学生内化并践行,文化浸染与熏陶是德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德育文化包括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需要在建设这些方面时宣传学生发展理念和德育要求,在学校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文化浸染。有些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本身就滞后,德育文化更是没有形成,大大影响了德育的效果。
德育教师专业化知识少。德育工作是以管理与育人为主的工作,师范生在大学的专业课程中学得比较多的是专业科目的课程和通识性知识课,很少有关于班主任方面的专业课程。毕业以后,教师在学校里经过短暂的培训就上岗接过班主任的职责。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剧烈的时期,青春期教育、价值观引领、品格铸造任务重,而升学的压力也达到小学以来最高。在双重压力下,学生和家长的弦蹦得很紧,家庭关系也面对挑战。这些对班主任的沟通能力、教育能力、爱心与耐心都提出很高的挑战。很多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自己的专业化能力不足造成教育的遗憾。
德育教师工作多成就少。初中德育教师的压力非常大,一方面由于班主任本身有很重的教学任务和职称发展需求,分去了一部分精力;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德育管理和教育内容也因青春期和升学压力变得内容比较多、任务比较重、挑战比较艰巨。目前职称评聘的现状对年轻人有比较大的约束力,而对于一些评聘完高级职称的人来说他们基本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因此大部分学校的班主任队伍都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人由于专业化知识学习得少加上本身阅历浅,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显得吃力。大压力、高工作量与知识储备不足造成了班主任工作疲于应付、成就感低的现实,也是一些人不愿意做班主任的原因。
二、如何改革评价制度提升教师德育教育实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③,为教育评价改革指出方向。当前对初中生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学业水平评价,以成绩的形式展现。有些地区探索构建初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由于将德智体美劳所有评价项目融合起来评价,导致评价项目多、操作难度大、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笔者认为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党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深入地开展。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实效可以从建立德育评价制度入手,从班主任、科任老师、后勤服务人员三个角度分别开展德育过程、增值和综合评价的探索,让德育评价成为对教师德育教育实效的一种检测,成为了引领教师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德育评价的标杆。具体来说:
(一)建立学生德育发展组织机构。德育教育的开展建立在德育组织机构健全的基础上。学校德育咨询委员会与德育工作实施小组是一所学校必须具有的两个德育组织。咨询委员会由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外聘专家、校德育干部、资深班主任代表、各年级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审定学校德育发展计划、给予德育发展建议。实施小组由分管副校长负责,学生处牵头,由相关部门、年级长、班主任、科任老师组成,负责实施德育教育。咨询委员会负责德育发展的方向、诊断德育发展问题,实施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各项计划,反馈实施效果。由分管的副校长负责两个组织之间的协调。只有组织机构健全了,德育评价工作才能高效开展。
(二)建立学生德育发展评价体系。教育评价必须以是否或多大程度上达到教育目标为基本判断标准。②学校的教师德育评价建立在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上。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指标全面。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可以把学生德育发展指标定位为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意识、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六个指标。2.目标清晰。根据六个指标三个学段分解为系列主题班会课程、主题德育课程、主题德育活动(含社会实践)等具体可操作的内容。3.责任明确。每个课程和活动对应具体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比如主题班会设计和实施者是班主任;主题德育课程和活动是德育干部、学科老师、学校工作人员,每个课程和活动都有对应的老师负责设计、实施和评价。4.切实可行。一方面要制定学生发展目标和责任总体方案,兼顾工作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要有学生发展手册,作为学生德育评价的依据。
(三)建立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围绕着学生德育发展的目标与责任,教师对应者一系列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德育工作评价方案就有了具体的目标与意义。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包含四种角色的评价工作:班主任、科任老师、德育干部、工作人员。1.指标全面。班主任在学生发展六个指标中主要负责落实主题班会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主题德育活动的实施;班级常规管理;特殊学生转化;科任老师协调四个方面的工作。科任老师主要负责学科主题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听课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课堂及作业管理,转化学困生四个方面的工作。德育老师(含心理老师)主要负责主题德育课程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校级问题学生的应对与处理,班主任培训课程,家长培训课程四个方面内容。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协助进行学生管理,学生德育个案处理两个方面。2.目标明晰与责任明确。班主任评价中德育课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占30%;常规管理以量化数据评比为依据占30%;特殊学生转化以转化个数为依据占20%。科任老师及学生评价以满意率为依据各占10%。科任老师评价中主题德育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占20%;听课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以学生问卷和家长评价为主占30%;课堂及作业管理以教学处调查和抽查为主占30%;学困生转化以实际转化个数为主占20%。德育干部主题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占30%;班主任培训20%;家长培训20%;校级问题学生处理30%。工作人员学生管理50%;学生德育个案50%。班主任与德育干部的评价由学生处负责,科任老师的评价由教学处负责,工作人员评价由校办负。3.切实可行。学校形成总体性的教师德育工作评价方案,对每学期在德育教育上工作突出的老师进行嘉奖,形成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四)建立德育评价工作长效机制。搭建两个评价数据平台。首先是学生德育发展数据平台,记录学生的德育发展过程和成长路径;其次是建立教师德育工作网上数据平台,将每个老师的德育工作内容和评价记录下来,形成老师德育工作发展路径,生成评价结果。其次形成两个团队:制定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参与的全员育人方案,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育人团队;制定各部门协作的全程育人方案,形成以学生处(德育处)为核心的全程育人团队。最后,建立“三会一表彰”制度。“三会”指开学初召开好咨询委员会会议,对德育工作方向把脉;召开各年级学生发展评估会议,对班级进行总体分析,为评价奠定基础;召开全体教师工作会议,布置德育工作要求。“一表彰”指开好学期末的德育表彰大会,表扬各个身份上做出突出工作的老师和员工,同时表扬一学期在总体德育工作中的十大先进个人。
初中阶段学校通过制定教师德育评价方案明确教师在学生德育发展中的责任和目标,有利于促进教师明确发展方向,提升德育效率;通过德育评价活动调动全体老师德育教育的积极性,投身到德育教育中来,有利于提升总体德育水平和氛围;通过过程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提升教师德育教育有效性。评价促发展是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值得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Z].http//www.moe.gov.cn/scrcsite/A06/S3325/201709/
t20170904_313128.html.
[2]赵勇,劳伦斯.教育评价的几个大问题[N.]华东师范大学报,2021(4).
[3]深化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
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关键词:评价;德育教育;实效性
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品格锤炼、知识奠基、思维点燃、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育观,塑造新时代良好的教育生态离不开教育评价这个指挥棒,离不开教师的全程、全情、全方位投入。中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法治意识和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①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克服五唯顽疾,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等任务,凸显了教育评价在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改革评价制度提升教师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将德育教育落细落小落实是一个时代给予教育人的重要命题,需要一线教育者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现状
德育组织机构不健全。在考试评价指挥棒下,学校德育工作一般是位列教学工作之后由一位副校长主管。学校的德育组织框架一般是副校长——德育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很多学校没有搭建起全员育人的框架,更没有全员育人的评价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履行一系列德育教育的义务,但由于组织机构不健全,导致德育教育变成了一部分人的工作,大大削弱了德育教育的力度。
德育课程内容实效低。德育课程指主题班会、主题德育活动等内容的课程,当前学校里的德育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度低,实效性打折扣。一部分德育课程是自上而下的命题作文,主题缺乏针对性;一部分德育课程是“例牌菜”,老师比较多套用以往的课程设计,设计缺乏针对性;一部分德育课程由于设计老师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变成了主题宣讲,过程缺乏生成性......这些问题导致德育课程内容不贴近生活、不贴近学生、不遵从德育规律从而实效性低。
德育活动目标不明晰。德育活动指学校组织的各级由学生参与的活动与实践,包括体育节、艺术节、社会实践等等。在组织活动中,各级部门往往关注活动本身的精彩呈现而忽视活动重要的育人价值,这导致了活动计划中目标泛化,育人的路径与目标不清晰。甚至发生过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育人价值,功利化的工作方式打击到个别学生造成终身的发展伤害。
管理重结果不重育人。学生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能容,通过管理铸造学生优秀品格,培养良好习惯。学校管理一般都有面对学生的规章制度,并通过班主任、年级进行量化管理与评比。管理育人的关键是班主任和德育老师,由于工作压力以及知识能力水平,老师在实际管理中有时会出现重结果忽略育人目的的情况,对学生的教育简单粗暴,管理效果不佳甚至师生严重对立。
德育文化氛围不浓厚。德育教育需要学生内化并践行,文化浸染与熏陶是德育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德育文化包括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需要在建设这些方面时宣传学生发展理念和德育要求,在学校形成全方位的德育文化浸染。有些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本身就滞后,德育文化更是没有形成,大大影响了德育的效果。
德育教师专业化知识少。德育工作是以管理与育人为主的工作,师范生在大学的专业课程中学得比较多的是专业科目的课程和通识性知识课,很少有关于班主任方面的专业课程。毕业以后,教师在学校里经过短暂的培训就上岗接过班主任的职责。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剧烈的时期,青春期教育、价值观引领、品格铸造任务重,而升学的压力也达到小学以来最高。在双重压力下,学生和家长的弦蹦得很紧,家庭关系也面对挑战。这些对班主任的沟通能力、教育能力、爱心与耐心都提出很高的挑战。很多班主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自己的专业化能力不足造成教育的遗憾。
德育教师工作多成就少。初中德育教师的压力非常大,一方面由于班主任本身有很重的教学任务和职称发展需求,分去了一部分精力;另一方面初中学生的德育管理和教育内容也因青春期和升学压力变得内容比较多、任务比较重、挑战比较艰巨。目前职称评聘的现状对年轻人有比较大的约束力,而对于一些评聘完高级职称的人来说他们基本不愿意担任班主任,因此大部分学校的班主任队伍都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人由于专业化知识学习得少加上本身阅历浅,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显得吃力。大压力、高工作量与知识储备不足造成了班主任工作疲于应付、成就感低的现实,也是一些人不愿意做班主任的原因。
二、如何改革评价制度提升教师德育教育实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③,为教育评价改革指出方向。当前对初中生的评价主要集中于学业水平评价,以成绩的形式展现。有些地区探索构建初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由于将德智体美劳所有评价项目融合起来评价,导致评价项目多、操作难度大、实施效果不佳等问题。笔者认为德育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党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深入地开展。提升学校德育教育实效可以从建立德育评价制度入手,从班主任、科任老师、后勤服务人员三个角度分别开展德育过程、增值和综合评价的探索,让德育评价成为对教师德育教育实效的一种检测,成为了引领教师开展全程、全员、全方位德育评价的标杆。具体来说:
(一)建立学生德育发展组织机构。德育教育的开展建立在德育组织机构健全的基础上。学校德育咨询委员会与德育工作实施小组是一所学校必须具有的两个德育组织。咨询委员会由分管副校长负责,由外聘专家、校德育干部、资深班主任代表、各年级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负责审定学校德育发展计划、给予德育发展建议。实施小组由分管副校长负责,学生处牵头,由相关部门、年级长、班主任、科任老师组成,负责实施德育教育。咨询委员会负责德育发展的方向、诊断德育发展问题,实施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各项计划,反馈实施效果。由分管的副校长负责两个组织之间的协调。只有组织机构健全了,德育评价工作才能高效开展。
(二)建立学生德育发展评价体系。教育评价必须以是否或多大程度上达到教育目标为基本判断标准。②学校的教师德育评价建立在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上。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指标全面。根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可以把学生德育发展指标定位为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法治意识、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六个指标。2.目标清晰。根据六个指标三个学段分解为系列主题班会课程、主题德育课程、主题德育活动(含社会实践)等具体可操作的内容。3.责任明确。每个课程和活动对应具体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比如主题班会设计和实施者是班主任;主题德育课程和活动是德育干部、学科老师、学校工作人员,每个课程和活动都有对应的老师负责设计、实施和评价。4.切实可行。一方面要制定学生发展目标和责任总体方案,兼顾工作量和效率;另一方面要有学生发展手册,作为学生德育评价的依据。
(三)建立教师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围绕着学生德育发展的目标与责任,教师对应者一系列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德育工作评价方案就有了具体的目标与意义。教师德育工作评价包含四种角色的评价工作:班主任、科任老师、德育干部、工作人员。1.指标全面。班主任在学生发展六个指标中主要负责落实主题班会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主题德育活动的实施;班级常规管理;特殊学生转化;科任老师协调四个方面的工作。科任老师主要负责学科主题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听课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课堂及作业管理,转化学困生四个方面的工作。德育老师(含心理老师)主要负责主题德育课程与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校级问题学生的应对与处理,班主任培训课程,家长培训课程四个方面内容。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协助进行学生管理,学生德育个案处理两个方面。2.目标明晰与责任明确。班主任评价中德育课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占30%;常规管理以量化数据评比为依据占30%;特殊学生转化以转化个数为依据占20%。科任老师及学生评价以满意率为依据各占10%。科任老师评价中主题德育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占20%;听课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以学生问卷和家长评价为主占30%;课堂及作业管理以教学处调查和抽查为主占30%;学困生转化以实际转化个数为主占20%。德育干部主题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占30%;班主任培训20%;家长培训20%;校级问题学生处理30%。工作人员学生管理50%;学生德育个案50%。班主任与德育干部的评价由学生处负责,科任老师的评价由教学处负责,工作人员评价由校办负。3.切实可行。学校形成总体性的教师德育工作评价方案,对每学期在德育教育上工作突出的老师进行嘉奖,形成好的德育教育氛围。
(四)建立德育评价工作长效机制。搭建两个评价数据平台。首先是学生德育发展数据平台,记录学生的德育发展过程和成长路径;其次是建立教师德育工作网上数据平台,将每个老师的德育工作内容和评价记录下来,形成老师德育工作发展路径,生成评价结果。其次形成两个团队:制定班主任与科任老师参与的全员育人方案,形成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育人团队;制定各部门协作的全程育人方案,形成以学生处(德育处)为核心的全程育人团队。最后,建立“三会一表彰”制度。“三会”指开学初召开好咨询委员会会议,对德育工作方向把脉;召开各年级学生发展评估会议,对班级进行总体分析,为评价奠定基础;召开全体教师工作会议,布置德育工作要求。“一表彰”指开好学期末的德育表彰大会,表扬各个身份上做出突出工作的老师和员工,同时表扬一学期在总体德育工作中的十大先进个人。
初中阶段学校通过制定教师德育评价方案明确教师在学生德育发展中的责任和目标,有利于促进教师明确发展方向,提升德育效率;通过德育评价活动调动全体老师德育教育的积极性,投身到德育教育中来,有利于提升总体德育水平和氛围;通过过程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提升教师德育教育有效性。评价促发展是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值得学校积极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Z].http//www.moe.gov.cn/scrcsite/A06/S3325/201709/
t20170904_313128.html.
[2]赵勇,劳伦斯.教育评价的几个大问题[N.]华东师范大学报,2021(4).
[3]深化新时代教师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
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 【发布时间】2021/8/2 15:31:06
- 【点击频次】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