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自主学习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本文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出发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与探究。实施有效的措施创设有效的情境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有效地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性和有效性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叶澜教授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人一旦失去了探索冲动的年龄后,这个人一生的发展就很有限了。”因此,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主动探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会必要的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养成独立的探究精神和实践习惯。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呢?
一、注重预习
学习新课前对课文的预习以及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要向学生列预习清单:1.运用识字方法,学习生字新词。2.你认为学习本课除了字词学习外还要解决哪些问题?3.你已经解决了几个问题?4.你在预习中还要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请你列出没有解决的问题。5.学习本课你收集了哪些资料?用了哪些方法来收集这些资料?6.你在预习中还有其他发现吗?
对学生搜集信息资料教师要进行指导,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搜集来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教给学生一些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识别信息、储存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还要教给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如可以通过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可以通过咨询获得信息,可以通过查阅、走访……
二、巧妙营造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中别出心裁的营造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如教学统编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珍珠鸟》时,曾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见过鸟会停在你的肩膀上睡觉吗?你见过写作业的时候,鸟会啄你的笔吗?如果有一只鸟停在你的肩上你会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们各抒己见。于是,教学中可以顺势引出:在我国历史上。与鸟建立起深厚情谊的。莫过于唐朝诗人杜甫。他在《三绝句》中写道: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写出了诗人初次跟鸬鹚相遇。并取得如此的谅解与信任,最终成为好朋友。当然,这是古代诗人与鸟的感情。文章《珍珠鸟》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冯骥才的散文。朋友送来了一只珍珠鸟,自己倍加珍爱,精心照料,最终与珍珠鸟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你们想知道。作家冯骥才到底与珍珠牛是怎样结下这段情意的呢?通过这样的导拨,学生们就自然而然产生了急于去阅读理解的欲望和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三、鼓励质疑问难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亲自参与、直接体验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中来,以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的兴趣。
质疑问难应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难,并根据学生的质疑,和学生一起释疑、解疑。如统编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出示课题后,教师可先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这个题目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围绕这个词你想知道些什么?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壮士”指的是谁?2.为什么要称呼他们为“壮士”?3.他们在狼牙山做了哪些惊天动地的壮举?又如统编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4课《梅花魂》一文,教师可这样从课题入手启发学生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结果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魂”是什么意思?梅花魂指什么?文中写谁?为什么说外祖父具有梅花魂?通过引导,学生慢慢也会从中找到规律:抓住课题可以问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哪些”,“干什么”或“怎样了”。
质疑问难不仅要针对课文的整体认知,还体现在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理解方法显得非常重要。围绕语句中的关键词展开质疑是理解句意的好方法。例如在统编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7课《开国大典》中当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课文细致描写了人民欢呼的场面:“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欢呼,围绕难点——人民此刻心情,引导学生质疑:1.谁在“欢呼”?2. 怎样“欢呼”? 3.为什么“欢呼”?“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你是怎么理解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与“全中国人民的心”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的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再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时收集的资料,学生们对新中国诞生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人民的无法形容的欢乐心情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也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的崇敬和热爱之情,懂得今天的人们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质疑问难还要抓住与人交流时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探究学习”的结果,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辩论。在课堂小组交流学习活动中,有质疑,就会有辩论和讨论。如教学统编教科书语文第九册古诗词《秋思》,围绕“欲作家书意万重”和“行人临发又开封”两诗句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质疑,学生在交流中提出很多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诗人想说什么?为什么“临发又开封”?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18课《只有一个地球》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领略地球的美丽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剩下的段落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的基础上,在小组学习中自主质疑:你是怎样理解“只有一个地球”?文章给我们留下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学会探究,在主动学习中掌握方法,在主动学习中开阔视野。
四、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真正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思维。如教统编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课《七律·长征》时,通过班班通展示一幅幅画面:红军战士跋山涉水。他们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攀越岷山,硬是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当学生一边欣赏那金戈铁马的战火纷飞的岁月,一边吟诵课前收集的有关描写长征路上的革命志士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多媒体课件画面栩栩如生,在时空的思想穿越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主动探究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3]陈玉梅.例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主动探究性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12):7.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自主探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叶澜教授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训兽式’的活动。一个人一旦失去了探索冲动的年龄后,这个人一生的发展就很有限了。”因此,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是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主动探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在于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会必要的探究方法,形成初步的探究能力,养成独立的探究精神和实践习惯。
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呢?
一、注重预习
学习新课前对课文的预习以及课前搜集相关资料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要向学生列预习清单:1.运用识字方法,学习生字新词。2.你认为学习本课除了字词学习外还要解决哪些问题?3.你已经解决了几个问题?4.你在预习中还要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请你列出没有解决的问题。5.学习本课你收集了哪些资料?用了哪些方法来收集这些资料?6.你在预习中还有其他发现吗?
对学生搜集信息资料教师要进行指导,由于学生认识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搜集来的材料进行筛选、整理,教给学生一些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识别信息、储存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为了学生更好地完成预习任务,还要教给学生查找资料的方法,如可以通过电脑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可以通过咨询获得信息,可以通过查阅、走访……
二、巧妙营造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中别出心裁的营造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如教学统编教科书语文第九册《珍珠鸟》时,曾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你见过鸟会停在你的肩膀上睡觉吗?你见过写作业的时候,鸟会啄你的笔吗?如果有一只鸟停在你的肩上你会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们各抒己见。于是,教学中可以顺势引出:在我国历史上。与鸟建立起深厚情谊的。莫过于唐朝诗人杜甫。他在《三绝句》中写道:门外鸬鹚去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自今以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写出了诗人初次跟鸬鹚相遇。并取得如此的谅解与信任,最终成为好朋友。当然,这是古代诗人与鸟的感情。文章《珍珠鸟》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冯骥才的散文。朋友送来了一只珍珠鸟,自己倍加珍爱,精心照料,最终与珍珠鸟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你们想知道。作家冯骥才到底与珍珠牛是怎样结下这段情意的呢?通过这样的导拨,学生们就自然而然产生了急于去阅读理解的欲望和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三、鼓励质疑问难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是不可替代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亲自参与、直接体验的过程,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学习中来,以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的兴趣。
质疑问难应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难,并根据学生的质疑,和学生一起释疑、解疑。如统编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出示课题后,教师可先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这个题目中哪个词是关键词?围绕这个词你想知道些什么?结果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壮士”指的是谁?2.为什么要称呼他们为“壮士”?3.他们在狼牙山做了哪些惊天动地的壮举?又如统编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第4课《梅花魂》一文,教师可这样从课题入手启发学生质疑: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结果学生提出了这些问题:“魂”是什么意思?梅花魂指什么?文中写谁?为什么说外祖父具有梅花魂?通过引导,学生慢慢也会从中找到规律:抓住课题可以问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哪些”,“干什么”或“怎样了”。
质疑问难不仅要针对课文的整体认知,还体现在对课文重点语句的理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理解方法显得非常重要。围绕语句中的关键词展开质疑是理解句意的好方法。例如在统编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7课《开国大典》中当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课文细致描写了人民欢呼的场面:“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语——欢呼,围绕难点——人民此刻心情,引导学生质疑:1.谁在“欢呼”?2. 怎样“欢呼”? 3.为什么“欢呼”?“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你是怎么理解的?“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与“全中国人民的心”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这样的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再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时收集的资料,学生们对新中国诞生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劳苦人民的无法形容的欢乐心情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了。也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的崇敬和热爱之情,懂得今天的人们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
质疑问难还要抓住与人交流时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学生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要避免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教学实践表明,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探究学习”的结果,离不开课堂讨论和辩论。在课堂小组交流学习活动中,有质疑,就会有辩论和讨论。如教学统编教科书语文第九册古诗词《秋思》,围绕“欲作家书意万重”和“行人临发又开封”两诗句引导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质疑,学生在交流中提出很多的问题,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诗人想说什么?为什么“临发又开封”?又如人教版第十一册18课《只有一个地球》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领略地球的美丽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剩下的段落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的基础上,在小组学习中自主质疑:你是怎样理解“只有一个地球”?文章给我们留下哪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的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学会探究,在主动学习中掌握方法,在主动学习中开阔视野。
四、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真正地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良好的学习情境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思维。如教统编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课《七律·长征》时,通过班班通展示一幅幅画面:红军战士跋山涉水。他们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攀越岷山,硬是从敌人的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当学生一边欣赏那金戈铁马的战火纷飞的岁月,一边吟诵课前收集的有关描写长征路上的革命志士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词——“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多媒体课件画面栩栩如生,在时空的思想穿越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在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主动探究的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究学习。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3]陈玉梅.例谈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主动探究性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6,(12):7.
- 【发布时间】2021/8/2 15:33:10
- 【点击频次】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