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以生活的视角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核心素养 ——《制作手机支架》课例分享

 

【作者】 谢云燕

【机构】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 设计思路
  《制作手机支架》这节课,以疫情期间学生们使用手机上课带来的困扰作为导入,通过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挑战性及价值性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创造性攻克困难的期望。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学生素养发展提供发现问题和以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解决问题的机会,保障学生经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最后,通过颁发奖品的形式激励学生探究学习。
  二、 教材分析
  《制作手机支架》是校本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本课通过制作手机支架学习复制、修剪、移动工具的使用。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六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对新事物接受得比较快,但缺乏一定的耐心,需要在课堂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复制、修剪、移动等工具使用;
  2. 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性质,以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二) 过程与方法
  1. 教师通过讲授法、演示法向学生介绍手机支架的组成;
  2. 通过演示操作,学生实际练习使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各功能的使用。
  3. 通过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4. 通过学生概括总结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和对知识提炼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学生自己在计算机上完成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做事从简单到复杂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
  1. 灵活使用复制、修剪、移动等工具;
  2. 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小明使用手机上网课的视频,提问学生小明在干什么?我们怎么帮助她呢?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引入新课,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能够对小明的困惑感同身受,体现了内容的生活化,并为新课做准备。
  (二) 任务驱动,巧学新知
  讲授并启发学生回答简易的手机支架由支撑杆、背板组成,通过讲授法和启发法,让学生更加了解手机支架的组成。
  1. 学生分组完成支撑杆部分,聚集到小组长的座位上,完成后请其中一位小组长扮演小老师,分享制作过程。以项目为驱动的方式教学,可以提高合作探究的质量和课堂效率。
  2. 让学生使用修剪造句,从而发现修剪与删除的区别。教师讲解并演示修剪的操作步骤。通过学生造句让学生回忆以往的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修剪”词语,并了解“修剪”和“删除”的区别,对修剪工具充满好奇,从而全神贯注到教师的示范操作。
  (三) 竞赛练习,夯实巩固
  使用随机抽签软件抽取两名同学使用修剪工具完成一个简单的图形,由各组小组长进行投票,选出优秀的作品。通过PK的形式,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也起到了夯实基础的作用。
  (四) 合作探究,展示作品
  1. 学生独立运用上节课的矩形工具完成绘制插口。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更积极、更容易地激活储备的知识和经验。
  2. 学生分组完成背板制作,绘制喜欢的图形(如小兔子、机器人、五角星等),将接口移动到所画图形中。选择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切割,切割后请组长诠释自己的作品。这样设计可以激发探索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导者。
  3. 随机选两个小组的作品拿到激光切割室进行切割。制作完的同学可以通过墙上的电视观看切割过程。请学生讲解制作的作品。通过学生诠释作品,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这节课所学内容。同时,让学生增加成就感。
  (五) 追本溯源,砥志研思
  提问学生为什么手机可以稳定站在上面?学生思考片刻,播放关于三角形稳定性的视频。这样设计可以感受到理论与现实的关系,激发了学习的极大热情和兴趣。
  (六) 课堂小结,延伸奖励
  1.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讲的新知识,包括工具的使用步骤等。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述能力和对知识提炼的能力,加深对本节课的理解记忆。
  2. 回家后制作一个作品。使用三角形稳定性原理。课堂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学习的开始。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实现了课上与课后的融合贯通。
  3. 奖励券获得多的学生走上讲台领奖。一些物(下转第25页)(上接第26页)质奖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在课堂上踊跃积极参与,同时可以树立积极的榜样。
  六、 板书设计












  七、 教学反思
  秉承着“做中学,在编程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理念,重在挖掘、培养学生的编程兴趣,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发展独立自主的思想,形成“学习-创作-分享-优化-提升”的良性学习循环。
  导入环节中,通过使用身边热门话题作为教学内容,增强了课程的真实性、挑战性及价值性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学习并完成任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和更具有创造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所学过的多学科知识融合,可以增加学生的记忆力,突出了重难点,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新的知识。
  以微课的形式更加直观的讲解三角形稳定性以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杜威说,人类天性中最深切的驱策力是“希望做个重要人物的欲望”。通过奖励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作品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解决方案,让学生们的创意不仅仅禁锢在头脑中,能够通过编程作品展现出来,学生们可以通过设计表达自己,帮助他们发展学习技能,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最终帮助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究精神。
  参考文献:
  [1]杜震, 任宏章.教与学整体设计全品新教案 新课标·江苏科技版 数学 七年级下册[M].中国致公出版社,2006.
  [2]童菲.集群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研究 [D].华中科技大学,2013.
  [3]汝伟.高校教师教书育人重在激励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3).
  作者简介:谢云燕,(1988-),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河北省),哈尔滨市实验学校(初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初中创客教育。
  • 【发布时间】2021/8/2 15:35:37
  • 【点击频次】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