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筋急转弯式题型
——21年浙江新高考第1题评析
浙江是首批新高考的省区,从考核方式来看,脱离了拼凑型的“假综合”考试,而采用了单科考试。浙江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试卷采用了彩打,使得情景更加逼真。高考真题一题一评,今天对浙江21年新高考物理卷第1题做一点点点评。
一、高考真题
2021年6月浙江省物理选考真题卷
1. 据《自然》杂志2021年5月17日报道,中国科学家在稻城“拉索”基地(如图)探测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γ射线,能量值为1.40×1015eV,即
A.1.40×1015V B.2.24×10-4C
C. 2.24×10-4 w D.2.24×10-4J
二、解析
能量的单位是J,所以正确选项是D。
三、点评分析
相信绝大多数教师下水做题,都会如同本人一样解答,于是认为绝大多数学生也可能如是解析。果真如此,这是一道极其容易的题,不值得一评。
在考试评价中,反对死记硬背,这是理科学科共同追随的评价理念。这当然是一个正确的应该坚持的评价理念。
很多时候,虽然政策是好的,但行动却容易走偏;同理,虽然理念是好的,但实践却可能走偏。例如,各种测试卷既然要避免死记硬背,那么试题一律以“科学思维”视角命题,需要逻辑演绎,需要数学推导,需要物理建模、需要科学推理。21年全国理综甲卷物理就是如此,每题都要实打实的数学计算,本人对此是持批判态度的。
长此以往,就给教师教学产生了导向作用,最终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本人多次亲耳听闻,不仅仅学生这样说,而且理科教师也这样说——阅读课本是没有用的。
不读教材,这可能不是一生一校的问题,而是全国中小学普遍的教学现象。中小学教育顶层设计人士应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例如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引导教学回归教材”的高考命题导向,选择的方式是“强化基础性考查”。恕本人直言,全国两套理综试卷未能实现预期目标。
反对死记硬背没错,但是未能寻找科学而合理的命题方式,以至于做题不需要有厚实的知识基础,也不需要灵活的基本技能。给人于这样的认知——反复训练,炼成机械化程度,才能在考试中胜出。事实确实如此,于是“考、考、考,教学的法宝”,已经成为了当今中小学校的圣经。
本人还没有借用此题进行实证调查,但本人估计有不少考生是这样做的:写出计算式子1.4×1015 × 1.6×10-19=2.24×10-4,继而沉浸在计算成功的喜悦中,殊不知在这种“小胜”之中可能已经失去了宝贵的应试时间。估计还有考生会走进“范进”式喜悦之中,选择了B。
这样的考题,从单题而言,可能信效度不高,有失公平,但是放到整卷来看,或许使得整卷能够达到最好的选拔效果——选拔出了思维灵活、沉着冷静、有条不紊的真正优秀的考生。
为感受这道题命制呈现出的优质特点,本人改编此题为:
题目1:下面是能量单位的有( )
A、V B、C C、W D、J
题目2:据《自然》杂志…。下面是能量单位的有( )
A、V B、C C、W D、J
从考查知识功能来看,真题与两道改编题完全一样,但是从命制方式来看,真题避免了死记硬背,而改编题却陷进了死记硬背。题目2,在本人看来,更加糟糕,所谓的情景就是挂羊头卖狗肉,是掩人耳目的虚假情景,这样的情景不如不要。
众所周知,死记硬背式的学习会导致厌学,实际上持续紧张式的学习也会导致厌学。克服厌学的最为有效的学习方式——游戏玩乐式的学习。
浙江这道真题的命制就有一点“玩乐”特点,神似脑筋急转弯。
脑筋急转弯的思维特点是:敏捷、灵动、奇艺、发散。尽管如此,脑筋急转弯,事实上也需要广博的知识,而且需要结构化的知识。在物理单科考试中,命制少许具有脑筋急转弯特点的“简单题”,本人认为是非常合适的,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教学形式多元化,特别是需要玩乐这种形式。
更重要的是,对刷题备考起到打击作用,死刷题,死翘翘!
- 【发布时间】2021/8/2 15:40:07
- 【点击频次】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