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美育教育中

 

【作者】 余 晶

【机构】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浦辉实验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也在匹配现代社会的要求,自从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核心素养以来,教育也从培养专业知识非常扎实的“人才”转向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并紧紧围绕“文化基础、自由发展、社会参与”这三大方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那么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美育教育中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拙见,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行家同仁批评斧正。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在新的时期与新的背景下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重新定位,是教育观念从知识的传授到能力培养的转向,音乐教育的育人理念也将转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育。对于音乐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由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这三部分所构成。审美感知旨在培养学生欣赏艺术美,感知艺术美,从听觉和艺术表现中深入理解与把握,借助音乐素养知识联动表现对生活、艺术的真善美。艺术表现旨在通过唱歌、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能力。文化理解旨在通过音乐感知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所以,教师在音乐教育中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贯彻落实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音乐的美,提高其审美感知能力,丰富其审美情感体验,帮助学生透过音乐这一载体看到其承载的文化本质,激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对音乐创编与实践的能力,这样才能将音乐核心素养扎扎实实地落实在培养全面发展人的道路上。
  现如今存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不足之处
  (一)无法立足于儿童的角度
  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能落实新课标理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到音乐合作学习当中,但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还是会不由自主地使用成年人的思维去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学生们学习音乐知识,还是会使用成年人对音乐的感受来统一每一个学生对音乐的体会。这样不能从儿童的视角、语言、思维出发去思考知识传递以及解决重难点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们失去让思维自由发挥的空间,限制其想象能力。只有坚持站在儿童立场,从儿童角度出发,才能弱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导者”的角色,强化学生从以兴趣为导向,自主探究音乐,个性化体验音乐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活起来”的课堂中掌握音乐知识,培养音乐素养,发展共情能力,体会音乐所传达真善美的价值观;才能让音乐核心素养真真正正地扎根于日常的音乐课堂中。
  (二)教学评价单一化
  众所周知,在家庭教育中“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个观念延伸到学校教育中便是“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由此可见,激励性评价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常的音乐课中,经常可见一些教师一边竖起大拇指,一边接踵而至地说着“你真棒”,“你是小小智多星”,“非常好”等溢美之言,学生们一边掌声整齐划一,一边声嘶力竭地说着“棒,棒,你真棒,向你学习我也棒。”一开始,听到教师和同学们的表扬,学生内心愉悦脸上洋溢着喜滋滋的表情,但久而久之有多少学生是为了应付教师,有口无心地去赞美其他同学?又有多少学生是发自内心去赞美呢?教师是否真正敏锐观察到学生在成长过程当中一丝一毫的进步呢?不可否认,教师可以通过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但是,这种评价必须明确而具体,真诚而及时,全面而适度。
  如何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小学美育教育中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理解音乐中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是
  非常吃力的,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低、高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将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用简单明了,活泼有趣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比如,在教学《时间像小马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感知小马车“哒哒”声“由远及近”和“由近及远”时声音渐强渐弱的变化,认识力度记号,教师应首先紧握低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能力,在游戏中进行歌曲的视听-识谱-学唱-再创作-表现等教学设计。期间要跟从学生的认知节奏并加以引导,注重因材施教,提高音乐感受力。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
  陶行知先生经典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从生活入手,教师要善于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来向学生提供与生活有关联的、富有趣味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例如在《野蜂飞舞》这一节音乐欣赏教学课中,可以让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自由地随着起伏的旋律、跳动的节拍来挥动手臂模仿野蜂飞行。为孩子们构建一个从单纯模仿转化为自主加工、创新的平台,是提升他们音乐创作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动力和创作热情的有效途径。
  (三)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元化的教师评价体系
  众所周知,在世界上所存在的每一个人均具有独特性,每个人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也不尽相同。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有着不同的审美能力,所以在欣赏音乐时会产生个性化的理解。教师应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对不同学生的特有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比如在音乐教学《敲手鼓的小巴郎》中,有些小学生会伴随着节奏做出敲手鼓的动作;有些小学生在上这节课之前领略过新疆风采,了解新疆维吾尔族移颈、打指、翻腕等标志性舞蹈动作,会呼应节奏表演舞蹈。同一节课,不同的学生会朝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会有不同的闪光点,有些学生可以流畅地演唱歌曲,情不自禁的用手脚打拍子,更有些学生会好奇这首音乐所蕴含的文化,承载的情感,这都应该得到教师的鼓励以及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元化的评价。
  于漪老师曾阐述:“教师不是先知先觉,但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教学工作必须认真地“知”,清醒地“觉”,切不可“不知不觉”。一堂高质量的课,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言中有情”,“活动有标”,“过程有趣”,“方法有效。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音乐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下,体会音乐的魅力,学习音乐相关知识与技能,提升音乐欣赏水平,形成审美感知能力,增强艺术表现,加深文化理解,落实核心素养,让更多学生在熠熠生辉的音乐课堂上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7.
  [2] 褚维维.探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 000(012):128-129.
  [3] 安雷雷.小学音乐课堂有效教学中核心素养理论运用策略[J].北方音乐, 2018, 038(020):182-183.
  [4] 肖敏.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特征与培养策略分析[J]. 当代教研论丛, 2019, 067(07):128-129.
  [5] 邓淑贤. 音乐核心素养下如何打造小学音乐高效课堂[C]. 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重庆会场)论文集. 2020.
  • 【发布时间】2021/8/2 15:41:52
  • 【点击频次】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