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取得了优异成绩,小学基础教学得到了很大提高,教师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有效改善了传统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学生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而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本文将分析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原则,总结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育要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而分层作业设计正是课程标准理念的鲜明体现,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既要让学生“吃饱”,也要让学生“吃好”,在实现“减负”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1、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原则和要素
1.1作业分层设计的原则
作业分层设计要体现趣味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烈,如果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中,教师要多多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部分教师认为,增加作业量就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虽然短时间内收效甚好,但是长此以往,繁重的课业负担势必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化繁为简,由易到难”的分层作业设计原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业内容应着重于巩固基础,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业内容要注重于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对重难点的掌握。
1.2分层作业设计的要素
作业的分层设计要体现分层思想,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水平,以教学要点为基础,针对性的设计作业中的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考察的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适合班上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提高题需要在基础题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适合成绩较好或者学有余力的学生。
作业的分层设计还包括对学生的分层评价,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和不同的数学作业内容,建立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全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着重于帮助他们检讨出现的错误,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
2、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2.1丰富作业类型,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也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教师要将学生分为A、B、C、D四个层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
2.1.1预习性质作业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布置一些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了解新知识,为知识点的衔接打下基础。例如在“三角形面积公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平行四边形切割并拼成长方形,以此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再次切割为三角形,以此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也有所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就会减少,在教学中真正表现学生的主体性。
2.1.2 训练性质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恰当的设计用于课堂训练的作业,作业的形式有模仿式、发展式和综合式,模仿式就是与教材上的例题接近的练习题,用于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发展式就是难度比教材例题稍有增加额题目,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用于B、C组的学生练习,而综合式的习题则用于检测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部分习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很强,一般适用于A组学生练习。
2.2 设计分层作业,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当的设计分层作业,以“相遇问题”为例,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
2.2.1 D层学生
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够深入,但是他们基本懂得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要让他们理解“路程=速度×时间”还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第一层为“小明骑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那么行驶5小时,总共行驶了多远?”这类题目主要是强化学生对路程概念的理解;第二层为“小明每小时行驶45千米,小白每小时行驶50千米,两人共同行驶3小时,总共行驶了多远?”
2.2.2 B和C层次学生
要着重于培养他们解答问题的能力,例如“小李和小王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相对行驶,小王每小时行驶45千米,经过5个小时两人相距10千米,那么小李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2.3 A层次学生
知识掌握的较为扎实,对知识的理解也较为深入全面,教师对A层学生的作业设计要提高层次,鼓励学生创新,例如“小李和小王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相对行驶,小王每小时行驶45千米,7分钟后两人相遇并再次相距100千米,那么小李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类题目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现自我。
3、结束语
综上,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作业的分层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作业是有趣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国瑞.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成才之路.2015,(22):160.
[2]李梅.浅谈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J].读与写.2013,(22):85.
[3]祁顺成.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两注意[J].黑龙江教育.2013,(15):112.
作者简介:杨巧玲,1982年出生,新疆吐鲁番鄯善县火车站镇学校一级教师。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育要让每个学生都掌握必需的数学知识,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而分层作业设计正是课程标准理念的鲜明体现,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既要让学生“吃饱”,也要让学生“吃好”,在实现“减负”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1、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原则和要素
1.1作业分层设计的原则
作业分层设计要体现趣味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烈,如果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中,教师要多多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作业形式和内容,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接受程度。
部分教师认为,增加作业量就能够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虽然短时间内收效甚好,但是长此以往,繁重的课业负担势必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化繁为简,由易到难”的分层作业设计原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业内容应着重于巩固基础,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作业内容要注重于水平进一步提高和对重难点的掌握。
1.2分层作业设计的要素
作业的分层设计要体现分层思想,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实际水平,以教学要点为基础,针对性的设计作业中的基础题和提高题,基础题考察的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用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适合班上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提高题需要在基础题的基础上增加难度,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适合成绩较好或者学有余力的学生。
作业的分层设计还包括对学生的分层评价,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和不同的数学作业内容,建立评价体系,使学生的评价更加客观、全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成绩较好的学生,着重于帮助他们检讨出现的错误,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应以鼓励为主。
2、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2.1丰富作业类型,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也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布置的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因此教师要将学生分为A、B、C、D四个层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
2.1.1预习性质作业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布置一些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了解新知识,为知识点的衔接打下基础。例如在“三角形面积公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平行四边形切割并拼成长方形,以此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再次切割为三角形,以此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复习旧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也有所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就会减少,在教学中真正表现学生的主体性。
2.1.2 训练性质作业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恰当的设计用于课堂训练的作业,作业的形式有模仿式、发展式和综合式,模仿式就是与教材上的例题接近的练习题,用于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发展式就是难度比教材例题稍有增加额题目,主要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适用于B、C组的学生练习,而综合式的习题则用于检测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部分习题难度较大,综合性很强,一般适用于A组学生练习。
2.2 设计分层作业,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当的设计分层作业,以“相遇问题”为例,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方法进行分层作业的设计:
2.2.1 D层学生
数学基础较差,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够深入,但是他们基本懂得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要让他们理解“路程=速度×时间”还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第一层为“小明骑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那么行驶5小时,总共行驶了多远?”这类题目主要是强化学生对路程概念的理解;第二层为“小明每小时行驶45千米,小白每小时行驶50千米,两人共同行驶3小时,总共行驶了多远?”
2.2.2 B和C层次学生
要着重于培养他们解答问题的能力,例如“小李和小王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相对行驶,小王每小时行驶45千米,经过5个小时两人相距10千米,那么小李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2.3 A层次学生
知识掌握的较为扎实,对知识的理解也较为深入全面,教师对A层学生的作业设计要提高层次,鼓励学生创新,例如“小李和小王从相距600千米的两地相对行驶,小王每小时行驶45千米,7分钟后两人相遇并再次相距100千米,那么小李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这类题目有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充分展现自我。
3、结束语
综上,教师应该充分重视作业的分层设计,让学生感受到作业是有趣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国瑞.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J].成才之路.2015,(22):160.
[2]李梅.浅谈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J].读与写.2013,(22):85.
[3]祁顺成.小学数学分层作业两注意[J].黑龙江教育.2013,(15):112.
作者简介:杨巧玲,1982年出生,新疆吐鲁番鄯善县火车站镇学校一级教师。
- 【发布时间】2021/8/2 15:54:08
- 【点击频次】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