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相互沟通、平等对话的过程。如何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创设情境、有效提问、巧用评价及读、练结合等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情境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还记得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给学生以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例如:指给学生在阅读时扫清障碍的方法。扫清字词障碍的方式是使用工具书。教师应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工具书。同时传授他们一些比较字型、掌握字型的方法,结合语境体味词义的手段,这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关键。教会学生如何预习,高质量的课前预习是良好课堂效果的保证,而优秀的预习指导是完成这一切的关键环节。例如:在预习前可以先向学生讲一下背景。在指导《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介绍当时的国内形势,就能使学生体会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气魄。
三、自主阅读,放飞心灵
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目的。语文阅读不应是生活中随意的漫无目的消遣性阅读;也不应是一般的了解性的浅尝辄止地阅读,;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地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心态,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要观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一次审美的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可见,阅读已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它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厚重,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教学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选准“读”的内容。只有选准了“读”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品词析句、体味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引导,给予浓墨重彩的强化,并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细读,体会它的妙处。欣赏价值极高的地方。课文中有些描写精美的片断,它不仅内容生动,语言形象,而且引人入胜,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何将这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进而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思,引导他们进行语言的鉴别与欣赏,熟读以成诵,积累美词佳句。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鲜明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四、开拓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五彩斑斓的乡土文化是我们鲜活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后,要找准切入点,顺势引入到乡土教材的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资源,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弘扬了乡土文化。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在由四堵墙围成的物理空间中进行。优秀的语文老师,就在于他能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进而引向课外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首先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其次,国家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农村小学应建起图书室,班级可成立图书角。有了图书室或图书角,还要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再者,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起于思,思源于,小学阶段,正是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寻求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阅读教学也和其他教学一样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过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也应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阅读既要注意“量”,也要注重“质”。精心设计提问,圆满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情境
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新世纪阅读教学应该以读为本,以悟为主,以练为基,实施“读、悟、”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还记得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二、给学生以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例如:指给学生在阅读时扫清障碍的方法。扫清字词障碍的方式是使用工具书。教师应指导他们如何使用工具书。同时传授他们一些比较字型、掌握字型的方法,结合语境体味词义的手段,这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关键。教会学生如何预习,高质量的课前预习是良好课堂效果的保证,而优秀的预习指导是完成这一切的关键环节。例如:在预习前可以先向学生讲一下背景。在指导《千里跃进大别山》时,介绍当时的国内形势,就能使学生体会到“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伟大气魄。
三、自主阅读,放飞心灵
语文感悟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做长期的、细致的、积极的引导和训练。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坚持“以读为本”的训练,学生与语言充分地面对面接触,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就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以读为本,构建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之目的。语文阅读不应是生活中随意的漫无目的消遣性阅读;也不应是一般的了解性的浅尝辄止地阅读,;它应该是一种全身心投入地欣赏性阅读,应当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审美心态,集中自己全部心智,去充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中的人与事、景与物、情与理,不仅要观其“言”,更要品其“味”,悟其“神”,让阅读过程成为学生一次审美的体验,一次发现美的旅程!可见,阅读已被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内涵,它在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作用与价值越来越厚重,每篇课文教学的内容都是极为丰富的,而教学的时间却是很有限的。因此,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选准“读”的内容。只有选准了“读”的内容,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品词析句、体味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引导,给予浓墨重彩的强化,并通过引导学生多读、细读,体会它的妙处。欣赏价值极高的地方。课文中有些描写精美的片断,它不仅内容生动,语言形象,而且引人入胜,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如何将这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语言,再现作者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进而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那就需要我们教师根据教学需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多思,引导他们进行语言的鉴别与欣赏,熟读以成诵,积累美词佳句。文章是表情达意的工具,鲜明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是朗读的灵魂。而选择好了“读”的方式,找准了语言文字情感的基调,才能与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涌起随之而至的激情,鲜明的态度与真实的情感也才能从“读”的声音语调里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四、开拓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五彩斑斓的乡土文化是我们鲜活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后,要找准切入点,顺势引入到乡土教材的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资源,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弘扬了乡土文化。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在由四堵墙围成的物理空间中进行。优秀的语文老师,就在于他能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进而引向课外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首先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其次,国家在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事业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多方逐步完善教学设施。农村小学应建起图书室,班级可成立图书角。有了图书室或图书角,还要组织学生上课外阅读指导课,让学生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再者,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起于思,思源于,小学阶段,正是各种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寻求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阅读教学也和其他教学一样是一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过程。既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也应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阅读既要注意“量”,也要注重“质”。精心设计提问,圆满地完成阅读教学的任务。
- 【发布时间】2021/8/2 16:00:19
- 【点击频次】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