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于设计,归于文本
——简评潘庆玉《苏州园林》课例
摘 要:说明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教学模式的僵化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潘老师的《苏州园林》一课立足文本,采用极其精密的设计,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对文本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把握,不仅重视知识与方法的学习,更以其精巧的设计与独有的激情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
关键词:《苏州园林》;说明文教学;课例分析
语文教学必须深入文本,必须关注到语言文字的表达。每个人对文本的定位决定了课堂的定位,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影响着教学的设计,一堂课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趣味和智力水平,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探究文本、进行重点把握。
一、精准定位,把握文本特质
《苏州园林》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必须在分清文体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文艺性说明文是说明文的一种,以文学为手段,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课堂的教学不可忽略说明方法的学习。通过注释及查阅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篇序,是不太规范的说明文,有大量的叙述以及情感的体现,因此,文艺性说明文独有的特点更需要特别点出,格外关注。潘老师的课堂定位精准,始终建立在对文本特质的把握之上,课堂设计源于对文本的透彻理解,抓住文本特质来设计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潘老师关注到本课明晰严谨的结构和准确严谨的语言,先进行结构处理,再进行部分赏析,从说明文文体特征角度来感受文本细节,采用表格形式发掘段落特点,后面补充课外资料,布置续写任务也是为了练习引用这种说明方法,有助于知识的迁移,实现从课内向课外的过渡。所有的设计都是基于对文本的理解,一堂课的设计实际体现了教师对于文本的把握程度,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趣味、智力水平。
二、 精密设计,进行开放教学
对于开放性教学,我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开放性就意味着采用大刀阔斧的设计”,但是潘老师的课点醒了我,“先从精密处入手去设计才能更好地进行开放性教学”。的确如此,一堂好课即便外部并没有呈现出直观的有序性,其内部一定是有精密的肌理构造的,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停留于表面,更要关注到深层的构造。潘老师的课一贯长于精密性设计,这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范例。潘老师执教的《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精密,环环相扣,不管是着眼于整体还是部分,细思量都可体会其中的用心。相较于出示图片说出是何景物的直观导入,潘老师的导入更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先是播放了一段苏州园林的纪录片让同学回忆其中有哪些景物来唤醒记忆,这里是开放的,接着出示文中用来描绘景物的重点词语,让同学们回答“下列词语在课文中修饰或指称什么”,脑海中的直观印象就与文字建立起了联系,这是一个思考和回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图片和文字的直接连接。最后的练笔环节看似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素材进行创作的开放环节,实际上,前面“说物-明理-寄情”文章脉络的分析以及引用这一说明方法的学习,都为这个环节的开展做了充分的铺垫。所以,前期设计的精密性使得学生在练笔环节面对续写任务并不感觉十分棘手,而是有话可写,异彩纷呈。开放不等于无序,相反,真正的开放性教学必须以精密的设计为基础。
三、 精巧组织,深入文本脉络
首先,在整体感知环节,潘老师的设计是先组织学生观看视频,再回忆景物名字,说出下列词语在课文中修饰和指称什么,看似简单却暗藏深意,包含了“感知-回忆-填补想象”三个思维层次,不是直接的图文对应,而是让学生们有一个思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就得到了锻炼。其次,在分析文本结构时,进行“友好而科学的设计”善于帮助学生,而不是要考验他,相较于让学生自主概括总结段落大意,填补部分结构空白的做法降低了问题的难度,教师给出的文本框架更加具体明白,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结构层次进行较好把握。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部分的课件用不同颜色区分文本层次,科学合理,使人一目了然,符合认知的习惯和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再者,在“美在何处”“缘何而美”部分,采用了“由扶到放”的学习模式,先采用填表共同学习一个自然段,以此为例学生自主学习了第五自然段,之后变化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除此之外,关注重点词是本课的一大亮点,语文是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学的是语言文字的表达,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要贴着语言文字讲,潘老师在具体词语“这”“补上”“绝不”“决不”进行了深度剖析,贴近文本,力图从语言表达结构中看到深层结构问题。最后的小练笔设计以前期课堂“说物-明理-寄情”的写作思路和说明方法的学习为铺垫, 进行课外拓展延伸练习,巩固所学,学以致用。
四、 精心选取,立足多元视角
教学可利用的资源是多样的,设计可采用的视角也是多元的。上完一堂课很简单,但是如何将一堂课上到学生心里面去是非常有难度的。关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使用一直是一个热点话题,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是教师不能完全依赖于现代教学手段,而应该适时适量使用。潘老师对于教学资源的选取十分有度,而且都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符合服务于学生的基本原则。导入环节视频的选取贴近课文,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随后的记忆唤醒和文字链接环节进一步扩展了视频的价值,在课件中展示的图片也是恰到好处,并不会过度分走学生的注意力。从单一的知识层面进行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拿潘老师《苏州园林》这节课举例,其设计站的起点更高,力图通过对文本的深入探究让学生体悟到建筑背后的古典文化之美和哲学层面的审美意境。由此可见,文本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以进行设计,要采用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多个层次的视角看待文本,从难度方面吸引学生,发展思维,从厚度方面陶冶学生,提升素养,最终达到教学设计的新高度。
潘老师的精密性设计在如何处理课堂的设计和生成方面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正如潘老师所说“课不能将所谓‘热闹’作为教学目标,课的热闹取决于对文本的理解和课堂定位”。语文教学一定要看文本特点,只有清楚让学生学什么,才能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如何学。课堂重心应该向文本靠近,先从精密处入手去设计才能更好地进行开放性教学。
- 【发布时间】2021/8/2 16:01:26
- 【点击频次】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