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教学”初探
——一次“课桌大挪移”引发的思考
一、背景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中,关于教材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这样解释说明的:“首先,任何教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教材可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周围世界;其次,任何教材一般都不是为某一特定的学习者群体编写,因此不可能完全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那么基于学情,如何利用教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呢? 《新目标》七下Unit 8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一直以来,是学生不容易掌握好的单元,单词众多,句型灵活,如果教学组织不当,课堂会枯燥无趣,效果肯定不佳。对教材和学情有了充分了解后,我对本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二、 案例描述
利用课间时间,我对教室的课桌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布局,部分桌椅拖开,和原本的过道一起构成纵横交错的道路。
课中,我是这样一环扣一环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在热身部分,利用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点的表达法,掌握情况有差别(作业中有体现)这一特点,用图片复习地点名词,有目的的挑选掌握不太好的同学来回答,再次巩固已学知识,回答正确的同学获得该图片,给后面的教学环节埋下伏笔。
复习方位介词的同时给教室里的“道路”命名,并引入了新的表达法。经过这两个环节的顺利完成,我预设的目标已达成——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街区。
第三步,作为本节课的导演兼演员,闪亮登场——
师:I’m new here.Is there a restaurant near here?(那些拿着图片的同学高高举起图片)
生:Yes,there is one on ... Street.Just go along ...(我跟随着这名同学的指引“顺利”到达目的地)
第四步,小组合作,自己利用场景,设计剧情,组织对话。这个环节,学生的语言输出很丰富,他们变身为迷路的小孩、走亲戚的老人、探寻美食的游客等等,游走在“街道上”,在他们准备的过程中,我提供必要的帮助。展示环节,非常精彩,同学们时而被表演的同学夸张的肢体语言逗得捧腹大笑,时而为优美的语音语调喝彩,时而指出同学描述的口误,真是一个“忙”字了得。展示结束后,师生共同评选出了“最佳剧本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语音奖”等等
第五步,回归课本,听力训练。有了之前的语言输入和输出铺垫,1b和1c的听力训练——听后记录就很简单了。
第六步,听后转述。关上课本,再听一遍,然后根据记录信息,转述指路信息。
第七步,我说你猜。同学们根据说话人的路线描述,说出目的地。
第八步,作业。画出自己居住的街区,然后用对话的形式告知你的同学,从学校到你家的路线。
三、 课堂结构与设计意图分析。
本节课围绕“问路”和“指路”的话题,层层递进,在一系列的操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掌握了目标语言。
1、 化抽象为具体。不管是书上的图片,还是PPT上的图片,都太抽象,所以,我把街道引入到教室,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游走在“街道”上,更加直观的了解目标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记忆也就更快更深刻。这也充分说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 化被动为主动。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在做完必要的引导之后,要把舞台让给他们,激发他们学习探索的主动性。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们自主探究,有的负责设计场景,有的负责表演,个别小组还有剧务。这个环节,在以往的课堂中,我是把事先设计好的场景,通过抽签分配给各个小组,学生们等着被我“投喂食物”;这节课,我改为学生自主创设场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这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3、 化机械为灵活。在作业布置上,我也花了心思。如果只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信息编写对话,实在是枯燥机械至极,我尝试着打破学科的壁垒,让同学们画出自己所居住的街区,然后在来编对话,这样无疑让所学的知识鲜活起来,学以致用,学习的效果也会大大加强。
四、 启示
这节课,学生自始至终沉浸在英语学习的环境中,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流,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打造一个源于学生生活的街区,让他们置身其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练习目标语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其次,对于学生表现的评价要多元化。在合作完成后,“多几把衡量的尺子”,让更多的同学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最后,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现实生活中,让学习的知识鲜活起来,这样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五、后记
关于沉浸式语言教学,有这样一段描述:“语言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一种技能,并非仅用以学习研究的一门知识。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英语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用出来的”语言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需要日积月累,不断实践,才可能熟练掌握。在模拟语言环境中,老师运用翻译以外各种方法形象教学,让学生从入门开始,用英语形成语言思维的习惯,以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指导,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让“实景课堂”成为可能。我们学校联合“小蚂蚁”进行了相关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受各种原因的制约,操作起来,并不容易。如何既容易操作,又能达到沉浸式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设计”出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身临其境”地掌握目标语言。
- 【发布时间】2021/9/8 15:19:44
- 【点击频次】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