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的应用实践

 

【作者】 任 梦

【机构】 甘肃省兰州天庆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以《海底两万里》为例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近年来语文教育的热点,也是亮点,情境教学法则是各个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常用的方法。本文以《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指导为例,探讨如何将情境教学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到整本书阅读中。
  关键字:情境;整本书阅读;海底两万里
  情境教学法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个比较生动、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激发学习兴趣,以此来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理解课堂内容,从而得到发展。这一方法既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也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不谋而合。
  同时,自语文统编教材使用以来,“整本书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教材主编温儒敏先生认为初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应以介绍基本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和提示阅读方法为主。因此,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适合在整本书阅读中激发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海底两万里》因其极强的故事性、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活生动人物形象,成为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进行应用的极好范例。
  一、了解基本内容:一起去旅行
  《海底两万里》的故事情节围绕着“海底探险之旅”展开,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一开始,我播放了一段表现大自然美妙风景的视频,观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你喜欢到什么地方旅行?最想到什么地方旅行?借此创设“旅行”的生活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然后引入“一场想象力的旅行——《海底两万里》”,使学生顺利进入情境,方便下面内容的展开。同时,为了在课堂上营造更逼真的“海底”效果,我将课件设计成“海洋”主题,课件背景、插图、放映效果等处处凸显海洋元素,尽可能使学生“身临其境”。
  二、分析人物形象:和谁去旅行
  “旅行”的情境中,学生最熟悉的角色是“旅行者”。所以在这个环节,我提出的总问题是“在《海底两万里》的主要人物中选择一个作为你的旅行同伴,你会选择谁?请说明你的理由”。学生在思考时,需要同时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故事中的这一人物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二是这样的性格特征在现实的旅行中有何利弊。这就要求学生既要阅读故事情节并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更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人物形象进行批判性思考。不同能力的学生对这一问题思考的深度会有所不同,但通过课堂交流和回答可以实现思维的碰撞,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点:没有学生选择阿龙纳斯教授作为旅行同伴。在我追问理由时,学生给出了“这个人感觉有点无聊”“性格中规中矩”“不好玩”等答案。作为反思,我想这也可以作为一个《海底两万里》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切入点,即不同人物眼中的海底两万里是什么样的。
  三、赏析精彩情节:旅途好精彩
  在上一个环节中,学生在情境中选定了旅行同伴,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分析。所以在赏析精彩情节这个环节,我继续营造真实的旅行情境,设计了这样的问题:“通过旅行前的攻略,你非常想到某一处去看看,但你的这位同伴并不了解。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向同伴说明这里值得去的原因。”这个问题中包含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学生要从长篇的故事中选择自己印象深刻或认为写得好的情节;第二,学生需要深入到文本中,分析判断印象深刻或写得好的原因;第三,学生需要把这些内在思维活动的成果,通过语言建构和表达,外化为课堂回答的内容;第四,也是比较高层次的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要结合生活实际,尽可能适应前一环节所选同伴的性格特征,达到成功说服同伴的目的。
  为了降低这个问题的难度,让学生的选择更有针对性,我为学生提供了几个可供参考的章节,分别为《尼摩艇长的闪电》《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抹香鲸和长须鲸》《南极》和《章鱼》。这几章的故事情节性比较强,学生阅读后的印象比较深刻,分析判断时可选择的角度比较多,容易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学生的回答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还不够紧密,需要通过教师的追问和引导才能比较好的与人物特点相结合。说明这一层次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的训练。
  四、感受奇特想象:朋友圈“安利”
  在实际的旅行活动中,我们很多人会有发朋友圈的习惯,在这一环节,我也引入了这个活动,让“旅行”的情境更真实。我设计的问题是“旅行结束,你拿起手机,精心选择了旅行中拍摄的美图,并准备配上一段文字,向那些还没有去海底旅行的朋友安利。你会写一段怎样的文字呢?”这一问题中使用“安利”这个网络流行词,也是为了增强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个问题要求学生推荐这次旅行,本质上就是推荐《海底两万里》这本书,这就需要学生思考推荐的理由和推荐语的表达。通过之前对情节的赏析,学生已经在微观和感性层面感受了《海底两万里》奇特大胆的想象,这一环节希望学生通过宏观和理性的归纳,明确《海底两万里》在想象力方面的突出特点。当然,学生一开始的回答是比较混乱无序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向“想象力”这个方向进行引导。经过多个学生的回答和学生间的交流补充,基本能够实现设计意图。
  五、自主阅读推荐:想象力的“机票”
  语文统编教材在“名著导读”板块还提供了自主阅读推荐,为学生推荐了更多同类型的书籍。在教学中我将这一部分设计为课堂的拓展环节,提出“不考虑客观因素,你还想到哪里去旅行”的问题。在学生五花八门的回答后,给出与《海底两万里》同类型的几部科幻小说(美国作家阿西莫夫的《基地》、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中国作家刘慈欣的《超新星纪元》),以“为大家提供几张想象力做的‘机票’”的表述对这几部作品进行推荐,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海底旅行”的情境比较适合《海底两万里》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生在这个真实的情境里,被激发了学习兴趣,调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了对这本名著的独特理解,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培养和提升。当然,这一情境还有很多方面的不足,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 

  • 【发布时间】2021/9/8 15:26:06
  • 【点击频次】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