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教学

 

【作者】 李小波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新学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标给小学数学教学既指明了实践方向又制定了行为目标。践行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我们要在正确理解课标要求的基础上科学设置目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数学在开放性的练习设计中用数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数学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奠基学科而受到教师的极高重视,把其作为学校基础教育中的常用平台而创新实施以担当学生数学素养培养任务。随着新课标践行的深入,多种理论成果又惠及课堂,指导我们下轮课改。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学课堂焕然一新,不仅教学结构有了变化,课堂主体也有了明显转变,不再是灌输式、填鸭式的老式做法,而是互动和对话的教学展开。作为新课标践行者的我们,应借“五育合一”课改东风再掀改革之潮,让学校教育中常见的数学育人平台更好地挥作用,从而以高质量的效果育好人。下面,我谈谈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操作实践。
  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合理设置教学目标
  践行新课标,弄清其要求,是我们科学合理践行的必然前提,这不仅影响到我们教学目标的设置,也影响到教师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的达成度。我们知道,人类的认识过程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感性到理性的的认知逻辑展开的。新课标对此也特别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应用,要求并强调学生认知的渐进性,逐步提高,分年级、分学段落实新课标目标责任。这就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反映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也必须随着人的认知规律而进行展开,这样才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学目标和实现效果的达成。例如,关于“距离”这个概念的教学,在小学数学教材上有两处出现了该内容的教学要求,第一处是在第二学段中,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知道”——知道两点间的距离来提出的,在第三学段,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是“理解”——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在度量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要求上提出的要求是“能”。可以想象,不同要求的教学实施,自然就应区别设计,实践中我们看到有的教师混淆了“知道”与“理解”、“能”之间程度的区别,导致教学时重点把握不准,提错了学习目标,而且还感觉到这是教过的内容而不注重学段新知教学的衔接,效果更不理想。所以,我认为教师教学前一定要深读课标,弄懂结果目标中的关于“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和过程目标的关于“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的表述要求和层次差别,做到不拨高、不降低学习难度。拨高目标教学,违背认知规律,师生皆累;降低要求,学生“食之无味”,无法训练学生思维。落实到实践中,以概念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能明确理解概念,我们就要清楚对新课标关于该概念的目标定位,应让学生达到什么层次,做到心中有数才可在设计时找到正确的实施方法。
  二、灵活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数学知识
  新课标倡导创新教学模式。传统教学大多“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是常态。这种模式下的学生被动性强,依赖性高,需要教师“灌”,没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面对这种情况,新课标明确提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二者结合的有效互动才是新课标倡导“最好的数学教育”实现的重要路径。落实到教学中,就需要我们教师灵活课堂教学方法,以新颖有趣的手段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成为学习主体。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传统教学直接把结论抛给学生,让学生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再通过题海般的重复操作得到强化,从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而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学习不再只是教的学,而是一种探究,一种发现,是学生主体与知识生成的发现过程。为此,我们可采取合作探究教学法,让学生分组去探索发现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化曲为直以测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操作实践性强,学生乐于参与,但求出的圆的周长计算方法操作性差,不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有必要再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发现,第二种方法再让学生测量刚才的那个圆的直径,看看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大小关系。当学生多测几个圆后,他们就会发现圆周长与直径之比就在3.14左右。这样他们就会把此作为结论并认识到圆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教学,既操作性强又具有良好的主体投入,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又使教具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开放性的练习设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新课标强调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已高于知识本身的掌握,要求教师利用数学的学科优势——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作用创新策略以施教,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就可设计结论具有开放性的练习题目。开放性练习具有两种:一种条件开放,二是结论开放,不论是条件还是结论,其具有不确定性或不唯一性,是其显著特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多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学习时空中积极投入思维参与,使其创新精神在思维极为活跃的状态下得到有效锻炼。这样的教学,促使了学生通过主动地学习成为了学习主体,并受到了数学素养的培养。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既训练了学生发散思维,又使他们求同思维得到了锻练,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总之,新课标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我们要把新理念、新思想化为教学实践指南,让我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手段方法的选择都“有法可依”,操作性强,实效性高,从而生成“最好的数学教育”以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覃碧云,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探究[J].新课程,2018年。
  [2]孙正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何去何从[J].新课程,2017年。
  • 【发布时间】2021/9/8 15:27:59
  • 【点击频次】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