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目的论视阈下教师如何解读教材

 

【作者】 赵 艳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海王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解读教材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准确解读教材,决定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层次,进而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甚至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解读教材成了形式,教师们更愿意从网上搜索现成的教案、指导建议等,而并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一、翻译目的论
  (一)目的论相关研究
  20世纪70年代,莱斯认为翻译应追求交际功能。在莱斯的基础上,弗米尔明确提出翻译要有目的性,并且提出了翻译要遵循“目的原则”和“连贯原则。之后,诺德发展了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并且提出了忠诚原则,以避免翻译过度夸大目的的情况。目的论虽是在翻译领域提出的经典理论,但在笔者看来,应用于教师如何解读教材恰到好处。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是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过渡,教师把教材文本转译为头脑中的文本是从“教材语言”到“教师语言”的翻译。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应该在目的论的指导下,遵循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诚原则,明确目的,连贯、忠诚地解读文本。
  (二)目的论三原则解读教材的意涵
  教师对教材的解读首先要基于课文,然后再对文本之下的意蕴做出自己的选择。教师解读教材不应该只是简单的阅读加上理解,更应该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材文本的“翻译”。详细来说就是,阅读是解读的基础,“翻译”是教师对教材进行的一个转译过程,是把知识转译成教师的解读,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解读教材,应该遵循目的论的三个原则。教材解读要明确作者、编者、学习者的目的、意图,教材解读要连贯是指要使转译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情,衔接上他们的知识生长点。教材解读要忠诚指的是要忠于教材做出解读,而非脱离教材的随意解读。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尝试运用目的论的三大原则,提出具体如下的教材解读方法。
  二、目的论视阈下如何解读教材
  解读教材是一种动态的建构活动。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教师解读教材要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尊重学情,尊重多元文化,理解作者、编者、学习者的目的与意图。
  (一)遵循连贯原则解读教材
  教材解读的主体不仅只有教师,还应该有课堂的主体——学生。教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应该遵循目的论的连贯原则,尊重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进行文本解读。例如,在解读《穷人》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巧妙地结合学生在本册教材第一单元中所学的内容: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引导学生从冒着寒冷和风暴的恶劣天气出去捕鱼、孩子们在冬天都没有鞋子穿的描写中展开想象,体会渔夫一家的困苦生活。
  (二)遵循忠诚原则解读教材
  《穷人》这篇文章中,出现了大量具有外国文化特色的描写,例如人名:桑娜、西蒙;他们使用的工具:火炉、食具、马灯、搁板以及他们的食物:黑面包。带有外国文化的事物,会引起学生的困惑,他们可能提问,“到底什么是马灯,为什么他们的名字好奇怪”等等问题。国外的风俗习惯、人文特色对于学生来讲非常陌生。在教师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应该遵循目的论的忠诚原则,忠于教材,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带领学生正确看待文化的多元性,培养他们开阔包容的胸襟。
  (三)遵循目的原则解读教材
  教材解读除了要注意尊重学情和多元文化,还要注意理清作者、编者、学习者的目的、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在教材解读过程中运用目的原则,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编者,体会编者的良苦用心;联系学习者,预判学习者的学习难点。
  1.联系作者的意图解读教材
  “文学类文本更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师们在解读教材的时候要注意联系作者。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所选取的课文多是人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认识成果的结晶。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的作者怀才不遇、仕途坎坷,也有的作者金榜题名、人生得意,他们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所想都反映在他们的作品里。《穷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他被誉为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穷人》出版于1905年,当时俄国正值沙皇专制达到顶峰而劳动人民热情又善良。作者想要赞美当时善良热情的劳动人民,这是作者写作的背景和写作的意图。因此,教师要运用目的原则,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来解读教材。
  2.联系编者的用意解读教材
  编者经过反复思考、讨论、推敲后,有取舍、有目的地从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适切性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课文。因此,遵循目的原则,联系编者解读教材可以更好地把握编者的意图。编者们把这篇文章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单元的篇章页编者提示我们这是小说,是有着生活原形的小说,即我们的这篇课文是反映生活现实的小说。教师们在解读的时候需要在目的原则的指引下,联系编者的意图,有目的地解读环境、感受主人公渔夫和桑娜的形象,关注场景描写。例如,渔夫在风暴和寒冷的天气下出门捕鱼,家里的小孩只能光着脚走路。编者的意图是想让我们从这段描写中读出他们的生活现状—无比贫困。联系编者解读教材还要注意插图的变化,旧插图里的视角是从帐子外到内,无法看出主人公的慈爱,也无法感受到温馨的家庭气氛。新插图中桑娜拉开了帐子,帐子上打着补丁,我们能够看到桑娜的温暖慈爱的脸,跟前文的描写“温暖舒适的小屋”相呼应,让我们感受到桑娜家的贫穷和他们的善良。
  3.联系学习者的目的解读教材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学方法要取决于学生。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在乎我们的学生,那么我们的课堂必然是沉闷的。因此,作为教师,在解读教材的时候,我们必须联系学习者去解读。
  总之,教师解读教材时要遵循目的原则,联系学习者解读教材。遵循目的论视阈下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诚原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解读教材。因此,教师要遵循连贯原则,尊重学情;要遵循忠诚原则,尊重多元文化;教师还要遵循目的原则,注重教材解读的三大联系,即联系作者、编者和学习者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21/10/10 10:46:34
  • 【点击频次】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