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作者】 周玉明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真静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实践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素养和较强的道德践行、判断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使其贴近学生生活展开,采取多媒体助教来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下更好地亲历、体验而形成能力。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贴近
  如何让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方式,提高主体兴趣,获得教学高质量,就成为一线教学实践者的梦想追逐。为化解这道难题,是我们道德与法治老师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一般人认为,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重思想性,内容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多是讲“大道理”,课堂枯燥,缺乏吸引力,而我们知道,思想品德的教学又不能只靠灌输,然后让学生去死记硬背,这种做法可能也会收到一定效果。但久而久之,学生一定会对这样空洞的说教降低兴趣,甚至厌恶这门课程。因此,我认为既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又要收到很好效果,那就需要我们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而实施生活化教学。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加深学生直观性理解
  随着“班班通”工程在学科教室安家的实现,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就走进了师生对话的讲台,成为了学科教学进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了。近几年来,笔者一直探索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方法,充分尝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甜头,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提效增质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样也让我们有较多的实践运用体会,特别是多媒体在有效运用前提下所产生的积极的教学意义更让我们增强了运用信心。我们知道,多媒体集动画、图像、视频和声音于一体,能有效增强知识呈现的直观性。对于抽象的知识教学,我们就可用此功能化抽象为直观,增强教学形象性,从而把空洞的思想教育化为眼可见、耳可听的道德实践。例如,在教学《我的环保小搭档》中“环保有搭档”这节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环保的直观性认识,教育学生爱护环境,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大屏呈现两个对比镜头:一个纸杯用后成废品而大量聚集成白色垃圾堆的镜头,一个用小水壶盛水可反复使用没有留下任何的镜头,让学生一对比,自然就感觉到了环保的重要性,有效的环保行为是需要搭档的,即需要借助工具帮助我们进行。这样的利用直观手段而实施的生活化教学,能使学生对“环保有搭档”的理解就不再感到空洞了,也增强了学生环保的自觉意识。在多媒体助力道德与法治提效实践中,多媒体的教学意义是不容置疑的,但我认为再强大的功能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提效增质的助力,还需要制作者、使用者克弊扬长,做到多媒体不能替代教师、不能替代师生对话、不能替代情感交流这“三个不能”,谨防进入误区,才能使其辅助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既激兴趣又化解难度,高效为教与学服务。
  二、开展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无论是对学生品德的培养,还是对学生日常行为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引导,现行教材的编排非常贴近生活的实际,都没有回避学生的真实感受,都是通过让学生参与、认知各种体验等活动方式,使得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理性、审美情操的意趣让学生们真正地感悟,学生们在活动中实现道德的成长。例如,在教学“学做‘快乐鸟’”单元里面的“快乐门诊部”时,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情况——快乐与不快乐,进行了教育,特别是教育学生不仅在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更要于应对不快乐的小妙招。这样的教育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具有重要生活指导意义。这毕竟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可能遇到的心理情况。在教学这样的内容时,如果采用讲解式,就和传统思想教育没有两样了。新课标倡导交流讨论。而在这样的课程教学中,采取交流讨论,不仅能让学生找到更多应对不快乐的小方法,更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明了排解不快乐因素的现实需要,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健康心理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这样一个真实的生活案例,学生交流积极性高,他们都有体验,讨论时都有话可说,自然交流的效果就会很好,分享的方法更接近他们生活实际。
  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道德践行能力
  我们知道,道德与法治是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之后的又一门集思想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旨在担当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较强的道德践行能力培养重任。走进现行教材,我们可以看到这门学科本身就与生活联系特别紧密,在这样生活化的教材中,要把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容内化为学生的知、情、意、行,就需要搭建平台,让学生有效实践,从而在大量接触与亲历中形成并提高践行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可采取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方法来进行,但前提的先要把教材内容化为知识,再通过实践,把知识内化为自觉意识与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了《小水滴的诉说》后,让同学们对自己生活的家庭、社区进行观察,看看人们是怎样用水,存在着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有哪些水可以二次利用。再把观察收集的现象写一篇调查小报告。这样的社会实践,通过学生的亲自接触,能更好地对课堂内容作好补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悄然地接触到了社会,拓宽了视野,改变了不珍惜水,随意浪费水的不良习惯,从而在心理自然就形成了“珍惜每一滴水”的实践行为和意识。
  总之,在实施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们要把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效融合在生活化背景事例中,让学生从生活现象、观点为、事例入手,形成教材所要求的、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德育要求和实践能力。为此,我们老师,只有让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玉兰,如何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贴近生活[J].新课程导学,2020年。
  [2]夏宇薇,关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设想[J].才智,2018年。
  • 【发布时间】2021/10/10 10:46:47
  • 【点击频次】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