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者】 李 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乐善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多媒体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实践能力,磨砺学生关注生活的思维触角,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媒体;运用;有效
  随着“五育合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以及其带来的理念更新,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育人作用,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的强烈呼声下更是向着创新应用方向奔跑了。实践证明,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科学利用象智能一体机这样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既可激发兴趣增强主体性,使课堂活力展现,还可以使课堂教学方式和效果更加优化,更利于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促进学生这个主体的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素养的提升。下面,我结合实践再论其有效运用带来的教学意义。
  一、有效将多媒体运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激发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主体性发挥作用的有效路径,然而很多教师却对此不太重视,仍然沿袭着传统“满堂讲”,导致“空洞”和枯燥同时存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这就导致学生不想学这样的学科的原因就好理解了。特别是一些深受“教以应考”思想影响的教师,更“讲”得“乌烟瘴气”,把道德与法治内容析成了干巴巴的“条条款款”,大讲特讲大道理,既不联系场景也不引入生活之水,使每个知识点都如同“枯柴”没血没生命。而利于多媒体助力道德与法治教学,最明显的就是多媒体能创设情境,能把学生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关于道德、法制的一些思想和行为引进课堂,呈现在学生视野中,学生看到了自己践行的影子,自然就会产生“我想知道”“这到底该怎么做”的想法和探求动机。这样的过程既直观又有趣,能让学生趣从中来,产生追求新知的热情。
  例如,《珍视生命》的教学,在导入时我没有过多地讲解要如何珍惜生命和生命的不可逆,而是利用多媒体呈现一幅幅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学生从这些血淋淋的意外伤亡中得到深刻教训。随着镜头呈现的画面越多,学生看到不珍惜生命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自然就产生了自我生命自我爱惜的心理,这样的教学比我们大讲特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重要性的效果要好很多,而且这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警示教育,更刻骨铭心。
  二、有效将多媒体运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培养学生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实践能力
  作为教学实践者,首先要多“教以应考”观念中转变过来,形成学以致用的目的观,让学生拿着课堂上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这才是我们教、学该科学的目的。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热点问题在新媒体宣传中进入到了我们视野,教学时我们如果把此作为时政热点资源有效应用于课堂中,既可使看到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用价值又可让学生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而多媒体广泛的集成性和交互性无疑是实现这个资源引进的最好功能了。再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去分析、去判断,就可让学生明辨对错和是非,以至于找到问题解决的实践方法。例如,《?建设美好祖国》这一课的教学,新授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果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大屏播放改革记录片中的部分片断,让学生产生身在祖国的自豪感。镜头一转,播放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存在众多发展问题,如资源、生态等问题,让学生不仅有发展的荣耀也有积极参与到美好祖国建设洪流的勇气。这样引进热点的生活化教学,显然更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在热点问题解决过程中得到调动和激发,有利于催发学习建设祖国的热情,也使学生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不再感到这门学科的空洞性和无用性。
  三、有效将多媒体运用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磨砺学生关注生活的思维触角
  封闭式教学,让学生视角很难有机会从课本转向现实,更无法关注生活,感受到知情意行学习的必需性。而多媒体的有效运用,打通了现实与课堂的通道,能让学生关注生活的思维触角获得延伸。实际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定规则中,这些规则实际上就是道德与法治内容所倡导的。也就是说,生活中处处都是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实践应用之地。因此,磨砺学生关注生活的思维触角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知道什么时候该怎么做。教学中就可利用多媒体呈现生活场景,出现在此情此境下“我该怎么做”的画面,让学生利用知识学以实践。例如,《我与社会》这一课的教学,教学时把河南郑州抗洪求灾的视频截取部分镜头,让学生在镜头中看到人民子弟兵冒雨抗洪、不怕牺牲、勇担责任的可贵品质,也让学生看到了志愿者的慷慨解囊、无私助人的优秀品质。再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谈如何做一个与国家、与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教学就能轻松地把教材理论为转化为学生知情意行的认知,结合了实践,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也就真正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素养。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其作用已得到认可,至于在课堂上是否能促使高效化的实现,不是设备问题而是运用恰当与否的问题。作为教学实践者,应坚持适量、适当、适合的运用原则来辅助日常教学,才能收到预期。如果过分夸大其作用,过多过滥的使用多媒体,势必造成“看电影”的后果,学生虽有趣,但教育意义不足,教学目标也无法有效实现。因此,为减少多媒体的运用出现“误操作”和不偿失的负面影响我们应注意其运用的科学性和适度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范丽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利用[J].学园,2019年。
  [2]高利娟,多媒体技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8年。
  • 【发布时间】2021/10/10 10:52:09
  • 【点击频次】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