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生不愿在课堂上举手发言的现象分析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问,可以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实现教学互动。但是,中学的课堂随着年段的升高能够主动举手回答老师提问的学生已寥寥无几。对此,本文以中学生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改善这一局面提出应对措施,尝试将关注学生身体现象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教育工作者开展积极的行动。
关键词:初中生;教学方式;课堂气氛;学生心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是反映教师课堂指导,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现教学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积极举手发言,是教师掌握其能否理解所学知识的关键。
然而,一线教师并不难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中学的课堂越来越沉默,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大多充当着观众的角色。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中学生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改善这一局面提出应对措施,试图将关注学生身体现象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教育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初中生不愿举手发言的原因
(一)就教学问题设计而言
首先,问题本身的难度设置没有梯度性,当问题的难度较低时,他们不屑于回答;当问题难度太高时,他们又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放弃了思考。
其次,问题设计过于宽泛,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没有考虑到问题设计时要针对具体的情境,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帮助他们整理思路,从而使学生们没有明确的思路,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回答问题。
(二)就教学方式而言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言。当学生因各种原因不能说出答案时,教师表现出皱眉的表情;在评价学生的答案时,教师对学生积极思考后得出的正确的部分视而不见,而是专门选择学生发言中的错误,这样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相反,当学生沉默时,教师用积极的话语鼓励他们,给予他们肯定的目光,赞赏他们的学习态度,肯定他们的勇气,学生就会表现的更积极主动。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亲和力也会影响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在严肃而冰冷的教师课堂上学生多半会选择保持沉默,而在充满亲和力的课堂上,他们才更有可能积极参与其中。
(三)就学生年龄特征而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初中生更喜欢集体参与教学问题的回答,却抵触个人举手发言,这首先是由其心理特点决定的。学生进入中学后,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自我意识也逐渐形成,对于自我形象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格外注重,他们害怕自己回答错误,会受到质疑和嘲笑。因此,他们更愿意倾听老师的答案,选择在心里默默校对。
而且,中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发言,也是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中学生不像小学生那样草率,他们必须仔细思考,更加自信地回答,这也表明中学生的心理是相对成熟的。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的加深,中学生们或多或少会受到从众心理和依赖心理的影响,他们彼此都在观察其它同学的反应,当大家都在犹豫不决地等待时,便不会有人愿意轻易举手。
此外,中学生发言不积极还和我国自古以来不张扬、谦逊的传统美德教育有关。中学生已经逐渐接受了社会的影响,不再轻易地表现自己,而是变得含蓄而沉默,并且有了一定的自控压力,他们认为谦虚就是多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在课堂上爱表现就是不谦虚的体现,所以他们已经习惯了做听众,因此在课堂上表现的很被动。
二、解决对策
(一)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预设。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事先选择的方法不适合学生,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就会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所以,教师们要提高课堂问题设计的艺术性,使问题巧妙合理,能够启发学生去探索、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
2. 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能力。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并存的过程,因此,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课堂的反馈。在课堂上,学生的举手反应是对教师教学最直接的反馈。首先,教师的提问必须保证有效性,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提前计划,一次只提一个问题,并且具体、清晰,保证问题的精准有效。其次,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不应因为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直接给出答案。而应在学生对所提的某一个问题感到疑惑不解时,适时进行点拨,提供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最终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多思考,多举手。
3.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可以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的乐趣。如果老师只单纯评价“非常好”,请同学们回答完毕后坐下,学生们会因此感到失落,导致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降低。一个又丰富经验的教师,一定会用语言的艺术和自己的面部表情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堂上,如果我们用一些幽默和鼓励的评价来激励学生,并及时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那么产生的课堂氛围必然会促进师生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非常积极和活跃。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1.首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初中班级人数太多,在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中,很多学生会因为没有机会而被动沉默。近年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课程理念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张扬个性,挖掘创造力,激发积极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教师,从而改善课堂中的沉默现象。
2.其次,陶行知说过“学生必先亲其师,而后信其道。”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为了避免学生上课不举手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与学生们和睦相处。
3.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营造快乐、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消除他们紧张的情绪和心理障碍,让他们从拘束中解放出来,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自然而然弱化了课堂中沉默的现象。
从整体上看,在初中课堂中,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们沉默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因此,想要解决这种现象,需要的不是成套的教育教学技巧或理论,而是所有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合作提供可能性。教师们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调整改变,才能使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
[1]朱秀珍. 如何激发中学沉默的课堂——对初中生不愿课堂举手发言现象的思考[J].学苑教育,2012,6.
[2]王淑娟. 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行为中的误区及改进对策[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3]全莉娟,邾强. 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0.
2学位论文
[1]庞妮. 沉默与表达:学生课堂行为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2]胡巧巧.初中生课堂沉默现象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3]黄季敏. 手的重量——中学生举手发言现象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4.
[4]李琳.中学教师对有效课堂提问的认知与实践[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5]路静.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提问技能研究——以昆明第十一中学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陈海玉,女,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兰州天庆实验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关键词:初中生;教学方式;课堂气氛;学生心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是反映教师课堂指导,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现教学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否能积极举手发言,是教师掌握其能否理解所学知识的关键。
然而,一线教师并不难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中学的课堂越来越沉默,很少有学生能积极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大多充当着观众的角色。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中学生课堂上不举手发言的现象作为切入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改善这一局面提出应对措施,试图将关注学生身体现象的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引导教育工作者积极行动起来,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初中生不愿举手发言的原因
(一)就教学问题设计而言
首先,问题本身的难度设置没有梯度性,当问题的难度较低时,他们不屑于回答;当问题难度太高时,他们又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放弃了思考。
其次,问题设计过于宽泛,只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没有考虑到问题设计时要针对具体的情境,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帮助他们整理思路,从而使学生们没有明确的思路,不知道该从哪下手回答问题。
(二)就教学方式而言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言。当学生因各种原因不能说出答案时,教师表现出皱眉的表情;在评价学生的答案时,教师对学生积极思考后得出的正确的部分视而不见,而是专门选择学生发言中的错误,这样的评价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相反,当学生沉默时,教师用积极的话语鼓励他们,给予他们肯定的目光,赞赏他们的学习态度,肯定他们的勇气,学生就会表现的更积极主动。同时,教师在课堂上的亲和力也会影响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在严肃而冰冷的教师课堂上学生多半会选择保持沉默,而在充满亲和力的课堂上,他们才更有可能积极参与其中。
(三)就学生年龄特征而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初中生更喜欢集体参与教学问题的回答,却抵触个人举手发言,这首先是由其心理特点决定的。学生进入中学后,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自我意识也逐渐形成,对于自我形象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格外注重,他们害怕自己回答错误,会受到质疑和嘲笑。因此,他们更愿意倾听老师的答案,选择在心里默默校对。
而且,中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发言,也是符合心理发展规律的。中学生不像小学生那样草率,他们必须仔细思考,更加自信地回答,这也表明中学生的心理是相对成熟的。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社会的加深,中学生们或多或少会受到从众心理和依赖心理的影响,他们彼此都在观察其它同学的反应,当大家都在犹豫不决地等待时,便不会有人愿意轻易举手。
此外,中学生发言不积极还和我国自古以来不张扬、谦逊的传统美德教育有关。中学生已经逐渐接受了社会的影响,不再轻易地表现自己,而是变得含蓄而沉默,并且有了一定的自控压力,他们认为谦虚就是多听别人说,甚至认为在课堂上爱表现就是不谦虚的体现,所以他们已经习惯了做听众,因此在课堂上表现的很被动。
二、解决对策
(一)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
1.教学设计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预设。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事先选择的方法不适合学生,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就会在课堂上保持沉默。所以,教师们要提高课堂问题设计的艺术性,使问题巧妙合理,能够启发学生去探索、去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使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位置。
2. 教学实施能力,是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能力。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并存的过程,因此,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课堂的反馈。在课堂上,学生的举手反应是对教师教学最直接的反馈。首先,教师的提问必须保证有效性,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提前计划,一次只提一个问题,并且具体、清晰,保证问题的精准有效。其次,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不应因为担心教学任务不能完成,直接给出答案。而应在学生对所提的某一个问题感到疑惑不解时,适时进行点拨,提供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整理思路,最终让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愿意多思考,多举手。
3. 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可以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的乐趣。如果老师只单纯评价“非常好”,请同学们回答完毕后坐下,学生们会因此感到失落,导致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降低。一个又丰富经验的教师,一定会用语言的艺术和自己的面部表情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堂上,如果我们用一些幽默和鼓励的评价来激励学生,并及时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那么产生的课堂氛围必然会促进师生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非常积极和活跃。
(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1.首先,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参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学校初中班级人数太多,在以教师为主的课堂中,很多学生会因为没有机会而被动沉默。近年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课程理念越来越多。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自主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张扬个性,挖掘创造力,激发积极探索的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质疑教师,从而改善课堂中的沉默现象。
2.其次,陶行知说过“学生必先亲其师,而后信其道。”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因此,为了避免学生上课不举手的情况,我们有必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正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与学生们和睦相处。
3.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营造快乐、轻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消除他们紧张的情绪和心理障碍,让他们从拘束中解放出来,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就自然而然弱化了课堂中沉默的现象。
从整体上看,在初中课堂中,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们沉默的现象是比较常见的。因此,想要解决这种现象,需要的不是成套的教育教学技巧或理论,而是所有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合作提供可能性。教师们只有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调整改变,才能使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在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
参考文献:
1期刊论文
[1]朱秀珍. 如何激发中学沉默的课堂——对初中生不愿课堂举手发言现象的思考[J].学苑教育,2012,6.
[2]王淑娟. 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行为中的误区及改进对策[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3]全莉娟,邾强. 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10.
2学位论文
[1]庞妮. 沉默与表达:学生课堂行为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2]胡巧巧.初中生课堂沉默现象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4.
[3]黄季敏. 手的重量——中学生举手发言现象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4.
[4]李琳.中学教师对有效课堂提问的认知与实践[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5]路静.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提问技能研究——以昆明第十一中学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陈海玉,女,西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兰州天庆实验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 【发布时间】2021/10/10 10:52:45
- 【点击频次】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