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折纸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

 

【作者】 李 超

【机构】 四川省营山骆市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折纸中,数学知识的身影无处不在,值得进一步深究。通过分析折纸所留存下来的痕迹以及形成的图形,可发现诸多几何知识,包括图形间的联系以及图形和数之间的关联等。这些如此灵活并且可视的操作过程,可有效弥补学生思维局限的短板,与小学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年龄特点相契合。
  一、折纸对于小学生的价值
  折纸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灵活思维和动手能力,还可培养其创新能力。折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步骤都不可或缺。折纸还可以锻炼小学生按照顺序、有条不紊、认真做事的习惯,使其专注力因此得到提升。折纸的可塑性较高,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思维是极其有利的。小学生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动物等与折纸联系在一起,可充分发挥其空间想象力。
  (一)折纸呈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在小学阶段,概念学习至关重要,概念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抽象数学。倘若教师可以将折纸活动与概念学习结合起来,必会使得概念的抽象内容更加具体、越发直观,加深学生印象,利于其理解和掌握概念。例如,小学生往往认为“轴对称”这一概念晦涩难懂,理解难度较大,无法简单辨认“轴对称”“对称轴”等相关概念。教师如若能将这些数学知识与折纸活动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他们较为熟知的折纸理解概念,相信必定会有意外收获。
  (二)折纸蕴含数学学习的策略
  小学生有好动的特点,数学学习有“玩”的性质。折纸恰恰将“玩”与“做”充分结合,实现了玩中学,为小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展以及不断成长创造条件。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这一内容时,小学生要在教师的带领下仔细观察和比较,将边和角作为依据来探索长方形以及正方形的特点。此处的操作并非仅是“折”,而是通过折纸活动构建起数学思维。
  (三)折纸体现教学理念和思想
  着眼于心理学视角,具体的形象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主要思维体现。随着学生的成长,学生的抽象思维越发增加和明显。折纸活动与学生的成长密切关联,与学生身心发展相吻合。利用折纸,小学生可以直接掌握数学知识,亲身体会数学学习乐趣,并逐渐喜欢上数学这门课程。折纸的灵魂在于折的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折纸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数学思维的参与,是一个集观察、推理以及归纳于一体的完整的过程,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十分有益。折纸实则为一种在做中学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数学之奥妙。
  二、折纸在小学数学中的实践
  (一)建设好教学前后的桥梁
  折纸教学难度犹如螺旋般日渐递增,如果内容选择合理,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十分有利的。不同年级学生对折纸活动的要求不同,折纸教学不仅要重视本年段的知识,下学期工作的安排和准备也相当关键。按照教学内容和教材整体安排,可将折纸教学分为以下3个重点阶段。
  1、初级阶段:折得规范
  低年级折纸活动操作过程不是十分复杂,很多教师在教学时更关注结果,对过程的关注度不够,尤其是折纸的规范性。折纸的规范性程度随着教学活动的复杂性有所提升。
  2、中级阶段:“折思并重”
  中年段折纸活动的各项内容要比初级阶段越发复杂,难度也逐渐增加。因此,中级阶段学生的折纸思维能力必须要有所提升。教师在小学生折纸之前要细化每一个过程,思考每一个步骤;待折完之后要判断其结果是否有效,规范性如何。操作和思维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高级阶段:折出模型
  教学内外部活动通过模型进行连接,而借助于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就解决某类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建立模型,这就是思维的结果。折纸的一大目标是帮助学生构建起数学模型,积累丰富的经验。以“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学习内容为例,在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折纸经验,学生通过折纸可将分数的基本性质理解为将长方形纸分成诸多等分,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建立起数学模型。
  (二)赋予折纸新的学习意义
  折纸教学具有操作便捷化、推广性较强的特征,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维。折纸不仅可以被运用于几何图形教学中,而且可以被应用于其他诸多教学内容中。
  1、折纸——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再创造
  教师可探索独特的教学方式,立足多个角度改编教材内容,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教材中涉及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利用方格纸,由于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不具有轴对称性,该图形在小学阶段很少出现。但是学生在学习这一图形之前就已有折纸经验,此时让学生通过折纸来得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能够更新学习内容,便于学生将前后习得的知识联系在一起,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折纸——直线位置关系的好帮手
  古人曾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师教学也是如此,不可太过平淡,务必要有起伏,动静结合,为学生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以“直线间的位置”这一学习内容为例,教材为学生提供的内容仅为平面图形,没有涉及折纸内容。笔者认为,这种方式是一种静态性的内容,思维价值不足。教师利用折纸协助学生建立起环境思维,将折纸和静态图中的线段有机融合,保证学生在参与到平行和垂直的活动过程中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3、折纸——数学课堂的调味剂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可结合折纸向学生教授趣味性知识,丰富数学课堂,使课堂更有活力和乐趣。以立体图形的学习为例,教师可向学生介绍怎样使用正方形纸来折出正方体,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小学生无论是思维层次、形式逻辑还是辩证思维都处于较低水平,其学习知识的过程必须要有直观手段的支撑。折纸可使抽象事物变得更加直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融入折纸活动,使折纸活动有“数学味”,便于学生掌握“数和形”,之后再逐渐上升到“再实验”这一较高的水平,使得学生通过参与折纸活动改变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
  • 【发布时间】2021/10/10 11:00:49
  • 【点击频次】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