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文化有妙招
——在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如何有效的渗透数学文化
著名数学教育家张奠宙先生指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平时的教学都过分关注数学技巧的训练、数学知识的积累。没有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使数学文化的价值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受数学省级课题《数学文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养成实践研究》的熏陶,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师申请了《数学文化视域下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自从这一活动开展以来,我翻阅了许多有关数学文化的书籍,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重了数学文化的渗透,以下是我对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的策略粗浅总结。
1、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渗透数学文化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之中,从而能够顺利地突出这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利用数学文化中的一些趣味故事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教育故事的运用,也能激发学生的爱数学之“情”。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的认识一课时,向学生呈现古人是用身体的某一部分来测量长度,由于因人而异,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从而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也可以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长度的工具,以丰富学生对测量工具的认识,使学生理解由于测量的具体环境不同、要求不同,人们发明了各具特点的长度测量工具。此时也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一下厘米的由来……这些都是数学文化,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概念的学习总是比较枯燥,如果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点缀其中,则足以活跃概念课堂的整体氛围,唤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引导他们走进数学的殿堂。挖掘教材中的智育、德育、美育因素是开发数学教材人文内涵的探索方向。在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中,教师让学生体会自行车的轮子为何做成圆形,因为圆周上任何一点到圆心的距离相等。车轮做成圆形,车轴安在圆心,车轴与地面的距离,总是等于车轮半径,这样车轮在地面可以平稳地滚动。假如车轮是方形或三角形,从轮缘到圆心的距离各不相等,那车子走起来,会忽高忽低上下震动。因此,车轮都是圆的,同一圆的所有半径相等。
3、在数学公式拓展学习中渗透数学文化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育了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独有的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一些数学史实,比如:七巧板、圆周率、数的产生等史料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例如在学习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之后,让学生阅读有关拓展知识,学生在欣赏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历史时体味数学家思维,讲讲祖中之与他的儿子。适时向学生介绍这些数学文化,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兴趣。
4、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作业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一直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学生在课外独立进行的数学活动。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我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探究,使课内探究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外,达到课内探究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的目的。例如撰写数学日记、数学小报等。在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结束时,我用阿凡提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故事是这样的:巴依老爷家后院有一块用篱笆围起来的很大的长方形菜地,他想找人给菜地翻土,却又不想给工钱。于是就对阿凡提说:“阿凡提,我和你打个赌,如果你能在今天上午就把我这块地翻一遍,我就给你一只羊。”阿凡提说:“好啊。”巴依说:“你可不要耍花样,我这块篱笆长是20米,宽是10米,你要是把我的篱笆弄短了1厘米就要赔我一只羊。”阿凡提说:“没问题。”等巴依走后,阿凡提动篱笆调整了一下,在没有改变篱笆的四条边长度的情况下,却让菜地的在面积小了很多。所以,不一会儿,阿凡提就翻完了土,牵走了羊,气得巴依说不出话来。同学们,故事讲完了,阿凡提又一次用智慧打败了巴依,你知道阿凡提是怎么做到的吗?用数学故事启发学生思考,为下节课学校埋下伏笔。
义务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到:“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如何在数学课中渗透数学文化,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探讨。让我乘着课题教研之风,在探究如何渗透数学文化教学道路上踏歌而行,愈行愈远!
- 【发布时间】2021/10/10 11:04:49
- 【点击频次】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