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的概念教学应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在生物这门特定学科上其本质上是一致的。教学中,我们可围绕重要概念而将实验教学有机融合进行教学设计,也可让重要概念的形成为实验教学提供理论基础。因而,加强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科学探究精神。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实施教学;有机结合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科学启蒙学科在最近几年中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很多学校的生物课程都由专职教师担当起了课程教学任务,彻底改变了过去可上可不上的“豆芽科”地位。特别是最近将生物实验操作列入了中考范畴,一些学校和教师又将这门学科等植于语数同等并列的学科看齐了。生物学科发生“转正”是新教改的结果,但要提效增质,使生物课堂更好地发育启蒙育人效果还需要我们创新实施策略。我们知道,学好生物课程不仅要完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形成科学思维习惯。
研读生物课程新课标,特别是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我们总能找到教学行为应着力的出发点以及创新突破的追逐点。从“目标”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效的生物教学既要从概念教学入手又要抓好实验教学。而分析现行济南版教材我们又会发现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恩山的“对于生物学习而言,概念的理解远比原理的掌握重要”说法又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实践中我认为要让学生真正实现概念的理解并掌握,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将生物课程中的概念的理解教学和实验动手操作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二者深度融合中而教。
一、围绕重要概念精心的进行实验教学设计
把实验当概念教学的载体,是新课标对生物课堂提出的“教学建议”。作为一线教师,不能象其他学科一样,先从解读概念本质出发来选择策略。因为生物学中的概念都是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特别是重要概念的获得。这一点作为教学者一定知道,才能把概念的解读过程又还原到实验中去,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因此,我们应围绕重要概念来组织、来设计、来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比如,关于细胞结构的重要概念。学生对于细胞的认识和理解难度在于,细胞本身是非常微观的结构,学生没有见过或接触过细胞实体,所以对于细胞结构这个重要概念很难形成。教学中教师可先从实验教学入手,让学生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教学中不仅要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玻片标本的制作,强化练习使用显微镜,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要求学生参照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在观察的同时还应要求学生画出相应的细胞结构图。当然,学生在显微镜中并不能观察到细胞膜,教师应当在此向学生阐释原因。实验结束后,教师再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来归纳和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学生有了感性事实作为基础,很容易就对抽象的细胞概念形成了丰满而理性的认识。
二、重要概念的形成应为实验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一方面,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对重要概念的认知、理解、构建和应用。其实另一方面,概念的形成又为实验的科学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作为教学者应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并教学利用,真正体现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
比如通过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于科学探究的正确概念,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包括哪六个基本环节、每一个具体环节该怎样做,注意事项是什么已经了然于心。而围绕这个核心概念,后面很多实验的开展,都要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比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教学中,提出什么问题、做出怎样的假设、怎样制定计划、如何实施计划、在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中如何控制变量、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和避免实验偶然等等,都依据的是科学探究概念的形成。
三、加强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实践证明,有效的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提供丰富的事实或经历等直观的、感性的材料,帮助学生概括和理解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反过来,概念的形成又能够助推实验内容的丰富和升华。比如光合作用的概念的形成,它是通过教材中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以及对赫尔蒙特实验资料的分析,从而形成了光合作用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学生理解和明白了光合作用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于是在对此理解基础之上,又派生出“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以银边天竺葵为材料“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探究光照强度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等等探究内容。由此看来,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我认为,加强两种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真正理解概念的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的过程,其思维在运转过程中自然应将概念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去伪存真和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进而形成理性的概念,实现认知上的飞跃。而实验操作在此过程中启动了思维,促进了理性思维参与,通过特定的情景帮助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总结、辨别、概括,以得出本质特征,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有效的生物教学过程就由围绕这样的路径来教来学,从而实现新课标对我们一线教师教学的总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徐晓莲,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与概念教学的深度融合[J].素质教育,2017年。
[2]董玲霞,实验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9年。
关键词: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实施教学;有机结合
初中生物作为一门科学启蒙学科在最近几年中得到了非常高的重视,很多学校的生物课程都由专职教师担当起了课程教学任务,彻底改变了过去可上可不上的“豆芽科”地位。特别是最近将生物实验操作列入了中考范畴,一些学校和教师又将这门学科等植于语数同等并列的学科看齐了。生物学科发生“转正”是新教改的结果,但要提效增质,使生物课堂更好地发育启蒙育人效果还需要我们创新实施策略。我们知道,学好生物课程不仅要完成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的学习,还需要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形成科学思维习惯。
研读生物课程新课标,特别是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我们总能找到教学行为应着力的出发点以及创新突破的追逐点。从“目标”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有效的生物教学既要从概念教学入手又要抓好实验教学。而分析现行济南版教材我们又会发现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恩山的“对于生物学习而言,概念的理解远比原理的掌握重要”说法又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实践中我认为要让学生真正实现概念的理解并掌握,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将生物课程中的概念的理解教学和实验动手操作的教学有机结合,在二者深度融合中而教。
一、围绕重要概念精心的进行实验教学设计
把实验当概念教学的载体,是新课标对生物课堂提出的“教学建议”。作为一线教师,不能象其他学科一样,先从解读概念本质出发来选择策略。因为生物学中的概念都是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特别是重要概念的获得。这一点作为教学者一定知道,才能把概念的解读过程又还原到实验中去,以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因此,我们应围绕重要概念来组织、来设计、来设计实验教学活动,比如,关于细胞结构的重要概念。学生对于细胞的认识和理解难度在于,细胞本身是非常微观的结构,学生没有见过或接触过细胞实体,所以对于细胞结构这个重要概念很难形成。教学中教师可先从实验教学入手,让学生制作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教学中不仅要通过实验让学生学会玻片标本的制作,强化练习使用显微镜,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要求学生参照动植物细胞结构图,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在观察的同时还应要求学生画出相应的细胞结构图。当然,学生在显微镜中并不能观察到细胞膜,教师应当在此向学生阐释原因。实验结束后,教师再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来归纳和比较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学生有了感性事实作为基础,很容易就对抽象的细胞概念形成了丰满而理性的认识。
二、重要概念的形成应为实验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一方面,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对重要概念的认知、理解、构建和应用。其实另一方面,概念的形成又为实验的科学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作为教学者应将二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并教学利用,真正体现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客观规律。
比如通过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于科学探究的正确概念,学生对于科学探究包括哪六个基本环节、每一个具体环节该怎样做,注意事项是什么已经了然于心。而围绕这个核心概念,后面很多实验的开展,都要以此作为理论基础。比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教学中,提出什么问题、做出怎样的假设、怎样制定计划、如何实施计划、在制订计划和实施计划中如何控制变量、如何减小实验误差和避免实验偶然等等,都依据的是科学探究概念的形成。
三、加强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
实践证明,有效的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提供丰富的事实或经历等直观的、感性的材料,帮助学生概括和理解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反过来,概念的形成又能够助推实验内容的丰富和升华。比如光合作用的概念的形成,它是通过教材中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以及对赫尔蒙特实验资料的分析,从而形成了光合作用概念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学生理解和明白了光合作用需要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淀粉)和氧气。于是在对此理解基础之上,又派生出“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以银边天竺葵为材料“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探究光照强度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等等探究内容。由此看来,概念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因此,我认为,加强两种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探究精神。
真正理解概念的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的过程,其思维在运转过程中自然应将概念的非本质属性进行去伪存真和由表及里的加工改造,进而形成理性的概念,实现认知上的飞跃。而实验操作在此过程中启动了思维,促进了理性思维参与,通过特定的情景帮助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总结、辨别、概括,以得出本质特征,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概念。有效的生物教学过程就由围绕这样的路径来教来学,从而实现新课标对我们一线教师教学的总的希望。
参考文献:
[1]徐晓莲,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与概念教学的深度融合[J].素质教育,2017年。
[2]董玲霞,实验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9年。
- 【发布时间】2021/10/10 11:14:39
- 【点击频次】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