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不漏,题题过关,道道复盘”
【关键词】 ;
【正文】
平时教学中,对物理上某个概念或定理进行提问,常常发现有些同学回答的很模糊,甚至哑口无言。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要用“心里有说不出来”的理由来应付自己。
学物理要把基本概念、公式先记住,如果基本的概念和公式都没有完全记住,根本不会答题,就算答题也会容易出错。高考命题老师,他们出题都有很多套路,如果你连基本的概念和公式记得不够熟悉,很容易掉进他们挖的坑。出题老师的目的,就是为难考生,从而凸显自己的水平,也是把差生、中等生区别出来,因为学霸对这种套路,基本不会出错。
如何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呢?
首先要主动听课。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其次,要做好消化吸收。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要“一字不漏”地背诵、默写、复述。其实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应该经过三个技术动作:一字不漏的背下来;一字不漏的写出来;转化成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三个技术动作代表着对知识理解掌握的三个递进层次。这看似最笨的的方法,却最高效。
为什么说“一字不漏”地背诵,反倒是最聪明的方法呢?
因为,如果一个人,每天刻意训练自己“一字不漏”的背诵能力,那么,最终锻炼的就是这个人超强的记忆能力。而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跟一个人的记忆力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就是在大脑中建立新的神经回路。记忆力好的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比记忆力差的人,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有时候,毫不夸张地说,记忆力就是学习力。
比如你要记一个单词,最初大脑中对于这个单词的记忆是没有回路的。要构建对于这个单词的回路,1遍、2遍、3遍的记忆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所以在用到的时候就会想不起来。但是,无数次的反复输出,通过一字不漏地写出来,神经回路才开始成形,然后在这个无数次反反复复的过程中,理解就越是透彻。因此,“一字不漏”的背诵方法,不但不“笨”,恰是最“高效”。
二、规范训练,提高能力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物理试题往往涉及多个物理过程,所给的物理情境较复杂;涉及的物理模型较多且不明显,甚至很隐蔽;要运用较多的物理规律进行论证或计算才能求得结论。因此学好物理还需要在训练和落实上下功夫。
首先,学习要在做题上下功夫,但凡老师布置的题目,我们都要一一认真完成,而且每做一道题目,我们都要思考这道题目的考点、注意点以及与哪个知识点易混淆。由于在做题上下了苦功夫,所以每做一道题,我们都有重大的收获。这样的“笨”方法,换来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对错题和典型题目,我们要学会道道复盘,用好错题本。
棋手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复盘。所谓复盘,就是在棋盘上重新演练一遍上局棋的每一步,在复盘的时候,他们很喜欢去总结,甚至争吵某一步其实还可以怎么走。不知不觉地,在大量复盘的过程中,棋手记住了各种各样的棋路。在训练了记忆力的同时,棋艺也不断精进。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
平时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整理错题,只是把标准答案照搬照抄到错题本上,这种机械的搬运,只能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不管是课堂上、书本上、试卷上还是参考书上做到的任何一道题,我们都应该养成复盘的习惯。做对的题目,要回想在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能做对?做错的的题,要揣摩当初的思考方式,错在了哪一步?错的那一步应如何去思考?在知识和方法上自己是否存在漏洞?思考清楚了之后,我们要抛开标准答案,将题目重新在错题本上独立做一遍,包括规范列式和演算过程。
爱因斯坦说,“未经你思考的知识是不属于你的”。只有经过自己思考的知识,才能在自己的脑海中生根发芽。由此看来,“题题过关”、“道道复盘”的方法,不但不“笨”,恰恰是最大的“智慧”。
当我们如数家珍地述说“笨”方法给我们学习带来的好处时候,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曾国藩。他的一生传奇仿佛都跟“笨”难解难分。他是把“笨”方法用到了极致的第一高人。
“结硬寨,打呆战”,让他由一届书生,毫无领兵的经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却凭着一些最“笨”的方法,打败了太平天国起义军,从而帮朝廷平定了天下。而他所用的那些修墙挖壕的“笨”方法:诸如,墙高八尺厚一尺,壕沟外是花篱,花篱要五尺等等,无不符合当时战场上的现实。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战争前期双方还是依靠冷兵器,火炮很少,而且都是落后的武器。所以,防守能力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看来,有时战术上的“拙”,恰恰是战略上的“巧”。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及生活方面,都能养成勤勉的态度和最踏实的工作作风,收获学业的成功和一生幸福。
——和同学们交流物理学习心得
很多同学问我“学物理有没有捷径”?学习有方法但没有捷径,再好的学习方法如果离开努力和坚持,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学习是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越努力越幸运,越学习越适应学习。
一、夯实基础,突破概念平时教学中,对物理上某个概念或定理进行提问,常常发现有些同学回答的很模糊,甚至哑口无言。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要用“心里有说不出来”的理由来应付自己。
学物理要把基本概念、公式先记住,如果基本的概念和公式都没有完全记住,根本不会答题,就算答题也会容易出错。高考命题老师,他们出题都有很多套路,如果你连基本的概念和公式记得不够熟悉,很容易掉进他们挖的坑。出题老师的目的,就是为难考生,从而凸显自己的水平,也是把差生、中等生区别出来,因为学霸对这种套路,基本不会出错。
如何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呢?
首先要主动听课。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进行到重要的地方,或放慢速度,重点强调;或板书纲目,理清头绪;或条分缕析,仔细讲解等。我们应培养自己善于去抓住这些,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
其次,要做好消化吸收。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要“一字不漏”地背诵、默写、复述。其实对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应该经过三个技术动作:一字不漏的背下来;一字不漏的写出来;转化成自己的理解说出来。三个技术动作代表着对知识理解掌握的三个递进层次。这看似最笨的的方法,却最高效。
为什么说“一字不漏”地背诵,反倒是最聪明的方法呢?
因为,如果一个人,每天刻意训练自己“一字不漏”的背诵能力,那么,最终锻炼的就是这个人超强的记忆能力。而一个人的学习能力跟一个人的记忆力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就是在大脑中建立新的神经回路。记忆力好的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要比记忆力差的人,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有时候,毫不夸张地说,记忆力就是学习力。
比如你要记一个单词,最初大脑中对于这个单词的记忆是没有回路的。要构建对于这个单词的回路,1遍、2遍、3遍的记忆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所以在用到的时候就会想不起来。但是,无数次的反复输出,通过一字不漏地写出来,神经回路才开始成形,然后在这个无数次反反复复的过程中,理解就越是透彻。因此,“一字不漏”的背诵方法,不但不“笨”,恰是最“高效”。
二、规范训练,提高能力
物理是一门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物理试题往往涉及多个物理过程,所给的物理情境较复杂;涉及的物理模型较多且不明显,甚至很隐蔽;要运用较多的物理规律进行论证或计算才能求得结论。因此学好物理还需要在训练和落实上下功夫。
首先,学习要在做题上下功夫,但凡老师布置的题目,我们都要一一认真完成,而且每做一道题目,我们都要思考这道题目的考点、注意点以及与哪个知识点易混淆。由于在做题上下了苦功夫,所以每做一道题,我们都有重大的收获。这样的“笨”方法,换来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其次,对错题和典型题目,我们要学会道道复盘,用好错题本。
棋手都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复盘。所谓复盘,就是在棋盘上重新演练一遍上局棋的每一步,在复盘的时候,他们很喜欢去总结,甚至争吵某一步其实还可以怎么走。不知不觉地,在大量复盘的过程中,棋手记住了各种各样的棋路。在训练了记忆力的同时,棋艺也不断精进。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
平时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整理错题,只是把标准答案照搬照抄到错题本上,这种机械的搬运,只能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不管是课堂上、书本上、试卷上还是参考书上做到的任何一道题,我们都应该养成复盘的习惯。做对的题目,要回想在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能做对?做错的的题,要揣摩当初的思考方式,错在了哪一步?错的那一步应如何去思考?在知识和方法上自己是否存在漏洞?思考清楚了之后,我们要抛开标准答案,将题目重新在错题本上独立做一遍,包括规范列式和演算过程。
爱因斯坦说,“未经你思考的知识是不属于你的”。只有经过自己思考的知识,才能在自己的脑海中生根发芽。由此看来,“题题过关”、“道道复盘”的方法,不但不“笨”,恰恰是最大的“智慧”。
当我们如数家珍地述说“笨”方法给我们学习带来的好处时候,我们很容易想到一个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他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曾国藩。他的一生传奇仿佛都跟“笨”难解难分。他是把“笨”方法用到了极致的第一高人。
“结硬寨,打呆战”,让他由一届书生,毫无领兵的经验,“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却凭着一些最“笨”的方法,打败了太平天国起义军,从而帮朝廷平定了天下。而他所用的那些修墙挖壕的“笨”方法:诸如,墙高八尺厚一尺,壕沟外是花篱,花篱要五尺等等,无不符合当时战场上的现实。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太平天国战争前期双方还是依靠冷兵器,火炮很少,而且都是落后的武器。所以,防守能力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看来,有时战术上的“拙”,恰恰是战略上的“巧”。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及生活方面,都能养成勤勉的态度和最踏实的工作作风,收获学业的成功和一生幸福。
- 【发布时间】2021/10/10 11:15:56
- 【点击频次】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