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花开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每个孩子都像在土壤中等待发芽的花种子,但每颗种子生长发育的速度不一样,有的种子长得快开花早,有的种子则可能迟迟不发芽。每个孩子成长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更多的耐心和包容。
关键词:耐心;包容;孩子成长
人们常习惯于把教师比作园丁,那么学生应该就是一颗颗等待成长的种子。期待于培育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植株,我选择投身于教育事业。在这份事业中,收获了经验和成就,同时还养成了耐心和包容的习惯。
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我被安排教一年级,在得知这个任务时,我是满怀期待的,我希望我可以带领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去攀登知识的高峰,在书本的宇宙里畅快地遨游,学习一门又一门的技能。我希望我能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希望我不会对他们发脾气,希望他们有一个愉快的童年。起初我并不明白,为什么一年级这么重要的阶段会交给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新老师呢?但很快,我就明白了。因为这是一个苦与累交织的年级。
现实不像我想象中那么美好,由于当时是第一年使用部编版新教材,无法提前备课,也没有现成可用的资料,经常还得调课去参加培训。所以我经常放学后加班备课,有时甚至要熬夜。备课并不是大困难,最大的困难是遇到了自己无力解决的事情。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件无力解决的事情就是教育问题学生——浩浩。我遇到了浩浩,就像氢气遇到了火苗,一点即炸。回想那一段日子,我有说不完的感慨。
第一天上课我就被气哭了,当我开始讲课的时候,浩浩大声地插嘴,甚至离开他的座位,走到讲台上,不停的跟我讲话,问这问那,弄这弄那。不管我好言相劝还是严厉批评,他都不听我的。教室里一团糟,同学们吵吵嚷嚷。由于前几天一直都在忙活开学工作,前一天晚上还加班到凌晨,第二天又得早早起来,面对这位不懂事的学生,我真的觉得很委屈,眼泪不受控制地掉下来了。他看我哭了,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回到了座位上。
但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之后一系列事情接踵而来。玩话筒、画黑板,上课时间在课室外游玩,下课欺负同学……几乎每节课都会收到孩子和老师关于他的投诉。
最难的是,他不怕老师批评,老师大声批评他,他比老师还要大声。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批评了他,他就生气了,推同学的桌子,扔同学的书包,连老师的东西都敢砸。其他同学只要看他,他就打别人,我因此不得不把课停下来。但我知道这对其他学生来说很不公平,心里也十分愧疚。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告诉他的父母。家长在家里也对他进行了说教,但是这对他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第二天他依然频频犯错。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不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1]无奈之下,我只能找到他的妈妈,想跟她好好谈谈。原本我以为是因为家长太宠爱孩子,所以孩子才这样肆意妄为,但后来我才知道,孩子的爸爸经常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一旦孩子犯错,爸爸就对他一顿痛打。我还得知,浩浩刚上幼儿园时常常被人欺负,回家后经常哭,但后来竟变成了他欺负别人。我不禁猜想,是不是这两件事让他以为只要通过武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证实了我的猜想是正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那些在叫骂、训斥、无情对待、互不信任、受到侮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特别难教育的。[2]这种儿童的神经系统经常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很容易疲劳。于是我和他的母亲商量,要求家长不能再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了。并且一定要改变他的想法,让他知道与同学发生矛盾一定要请老师帮忙解决,自己用武力解决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
办法的确想到了,但是想要达到目的却不是那么容易。首要原因来自他本身,他自控能力差,别人不愿意借他东西,不跟他玩,一不小心碰到他,甚至一个不友好的眼神都会成为他失控的理由。愤怒就像一只挥之不去的苍蝇一直围绕着他,能赶走一次赶不走每一次,他忍住了一次却忍不了第二次。这让他的“病情”反反复复,迟迟没有根治。其次,他的记性不好,面对矛盾老师的教诲早已抛之脑后,他的第一反应依然是用武力回击。有一次因为同学们说他不乖,他又生气地打人了,事后问他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真诚地看着我,说他忘了。这个样子的他真的让人恨不起来,没办法,还是要选择包容,谁让他还是个孩子呢!
另外,还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家长在接到多次投诉后,心态也不平和了,难免也会继续用体罚的方式来惩罚孩子,一方面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一方面是仍然寄希望于体罚能给他们带来孩子的乖巧。可是这样一来,孩子被打之后心里又埋下了愤怒的种子,一旦与同学发生矛盾,又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发泄内心的愤怒。
困难重重,道路漫漫。有时他的一个好的转变让我以为这条路已经走到了终点,但很快又发现自己才过了一个小站点。有时以为自己在带着他往前走,却不知道其实是在原地踏步。在这条漫长的路上我曾经有想过放弃,但一旦想到自己的职责,我又坚持下来了。
一年后,浩浩身上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他越来越少在课堂上跑出去,与同学发生矛盾,他渐渐学会找老师帮忙,他和老师说话很少用吼的方式了,被老师批评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一点点好的变化让我很欣慰,看着他的进步,我心里也有了成就感,这颗看似毫无变化的种子其实已冒出了绿芽,甚至已经结出了小花苞。现在浩浩已经五年级了,虽然他的学习成绩比不上很多同学,但品德方面却能称得上优秀,我为他感到骄傲,我相信只要他不断努力,不停进步,总有一天,他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每一个孩子都像在土壤中等待发芽的花种子,但他们不是同一类花的种子,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品种,发育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有的花种子发芽早,长得快,开花也早。有的种子发芽慢,但发芽后也可能长得很快。有的种子发芽很慢,发芽后可能长得也很慢,甚至很长时间都不开花。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同样装饰了别人的窗台,散发了自己的精彩!
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就是选择对每一颗种子负责。我们有义务持续浇灌每一颗种子,在这份事业中,耐心等待,包容过错,始终坚信会有迟来的花开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9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93-94
关键词:耐心;包容;孩子成长
人们常习惯于把教师比作园丁,那么学生应该就是一颗颗等待成长的种子。期待于培育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植株,我选择投身于教育事业。在这份事业中,收获了经验和成就,同时还养成了耐心和包容的习惯。
在我工作的第一年我被安排教一年级,在得知这个任务时,我是满怀期待的,我希望我可以带领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去攀登知识的高峰,在书本的宇宙里畅快地遨游,学习一门又一门的技能。我希望我能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希望我不会对他们发脾气,希望他们有一个愉快的童年。起初我并不明白,为什么一年级这么重要的阶段会交给我这样一个没有任何经验的新老师呢?但很快,我就明白了。因为这是一个苦与累交织的年级。
现实不像我想象中那么美好,由于当时是第一年使用部编版新教材,无法提前备课,也没有现成可用的资料,经常还得调课去参加培训。所以我经常放学后加班备课,有时甚至要熬夜。备课并不是大困难,最大的困难是遇到了自己无力解决的事情。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件无力解决的事情就是教育问题学生——浩浩。我遇到了浩浩,就像氢气遇到了火苗,一点即炸。回想那一段日子,我有说不完的感慨。
第一天上课我就被气哭了,当我开始讲课的时候,浩浩大声地插嘴,甚至离开他的座位,走到讲台上,不停的跟我讲话,问这问那,弄这弄那。不管我好言相劝还是严厉批评,他都不听我的。教室里一团糟,同学们吵吵嚷嚷。由于前几天一直都在忙活开学工作,前一天晚上还加班到凌晨,第二天又得早早起来,面对这位不懂事的学生,我真的觉得很委屈,眼泪不受控制地掉下来了。他看我哭了,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回到了座位上。
但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之后一系列事情接踵而来。玩话筒、画黑板,上课时间在课室外游玩,下课欺负同学……几乎每节课都会收到孩子和老师关于他的投诉。
最难的是,他不怕老师批评,老师大声批评他,他比老师还要大声。有一次,我在课堂上批评了他,他就生气了,推同学的桌子,扔同学的书包,连老师的东西都敢砸。其他同学只要看他,他就打别人,我因此不得不把课停下来。但我知道这对其他学生来说很不公平,心里也十分愧疚。
面对这样的学生,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告诉他的父母。家长在家里也对他进行了说教,但是这对他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第二天他依然频频犯错。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道:“不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教育”。[1]无奈之下,我只能找到他的妈妈,想跟她好好谈谈。原本我以为是因为家长太宠爱孩子,所以孩子才这样肆意妄为,但后来我才知道,孩子的爸爸经常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一旦孩子犯错,爸爸就对他一顿痛打。我还得知,浩浩刚上幼儿园时常常被人欺负,回家后经常哭,但后来竟变成了他欺负别人。我不禁猜想,是不是这两件事让他以为只要通过武力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都证实了我的猜想是正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那些在叫骂、训斥、无情对待、互不信任、受到侮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特别难教育的。[2]这种儿童的神经系统经常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很容易疲劳。于是我和他的母亲商量,要求家长不能再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了。并且一定要改变他的想法,让他知道与同学发生矛盾一定要请老师帮忙解决,自己用武力解决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
办法的确想到了,但是想要达到目的却不是那么容易。首要原因来自他本身,他自控能力差,别人不愿意借他东西,不跟他玩,一不小心碰到他,甚至一个不友好的眼神都会成为他失控的理由。愤怒就像一只挥之不去的苍蝇一直围绕着他,能赶走一次赶不走每一次,他忍住了一次却忍不了第二次。这让他的“病情”反反复复,迟迟没有根治。其次,他的记性不好,面对矛盾老师的教诲早已抛之脑后,他的第一反应依然是用武力回击。有一次因为同学们说他不乖,他又生气地打人了,事后问他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真诚地看着我,说他忘了。这个样子的他真的让人恨不起来,没办法,还是要选择包容,谁让他还是个孩子呢!
另外,还有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家长在接到多次投诉后,心态也不平和了,难免也会继续用体罚的方式来惩罚孩子,一方面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愤怒,一方面是仍然寄希望于体罚能给他们带来孩子的乖巧。可是这样一来,孩子被打之后心里又埋下了愤怒的种子,一旦与同学发生矛盾,又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发泄内心的愤怒。
困难重重,道路漫漫。有时他的一个好的转变让我以为这条路已经走到了终点,但很快又发现自己才过了一个小站点。有时以为自己在带着他往前走,却不知道其实是在原地踏步。在这条漫长的路上我曾经有想过放弃,但一旦想到自己的职责,我又坚持下来了。
一年后,浩浩身上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他越来越少在课堂上跑出去,与同学发生矛盾,他渐渐学会找老师帮忙,他和老师说话很少用吼的方式了,被老师批评也能心平气和地接受了。一点点好的变化让我很欣慰,看着他的进步,我心里也有了成就感,这颗看似毫无变化的种子其实已冒出了绿芽,甚至已经结出了小花苞。现在浩浩已经五年级了,虽然他的学习成绩比不上很多同学,但品德方面却能称得上优秀,我为他感到骄傲,我相信只要他不断努力,不停进步,总有一天,他会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每一个孩子都像在土壤中等待发芽的花种子,但他们不是同一类花的种子,即使是完全相同的品种,发育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有的花种子发芽早,长得快,开花也早。有的种子发芽慢,但发芽后也可能长得很快。有的种子发芽很慢,发芽后可能长得也很慢,甚至很长时间都不开花。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同样装饰了别人的窗台,散发了自己的精彩!
选择成为一名教师,就是选择对每一颗种子负责。我们有义务持续浇灌每一颗种子,在这份事业中,耐心等待,包容过错,始终坚信会有迟来的花开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9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93-94
- 【发布时间】2021/11/5 20:06:25
- 【点击频次】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