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让初中数学课堂“活”起来

 

【作者】 张 宇

【机构】 四川省井研县研城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学习,乏味的教学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连思维活动都常受到控制。这与当前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极不适应,而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要求教师不断改变、革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活”起来
  當前实施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作为知识的传递者,我们不得不反省教学方法的得当性。我个人认为,只要方法得当,一样可以使数学课堂活跃起来,使之成为学生探索知识的乐园。这就要求我们以现代数学的眼光,重新审视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从而建立起鲜活的数学课堂结构。
  一、让教学内容“活”起来
  教材是实现教学计划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现有的水平,领会教学的编写意图的同时,要灵活地处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激活数学课堂。
  (一)结合生活实际,真切感受数学“活”的事实
  作为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我的身边,从而真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在提炼过程中,也要防止题材的低级化和庸俗化,使题材在思想上和教学上都具有真实意义。数学教材的设计多与社会及学生日常生活有较大关联,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合理进行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观察与尝试,对于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度、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利息”这一知识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包括自己到银行存一次钱、并向银行工作人员了解不同存款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在布置完作业后,学生自行结伴,或与父母结伴,或者独立进行都可以,重在学生的参与与体验。上课后,教师可向学生询问存款情况及调查结果、发现。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表示自己这次的存款单和爸妈以前的存款单对比,利率下降了;还有同学表示自己计算了单子上的本息合计,发现本息合计减少了,并询问是不是银行弄错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掌握了利息的相关知识,同时还有效地与日常生活进行了联系,让学生从日常生活出发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还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价值,明白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
  (二)创设生活情景,体验“活”的数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的对教材进行处理与调整,并且需要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与增加,促使内容更加的丰富,更加地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际可感的生活实例中去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见的相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调动其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例如,笔者在讲“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的时候,在导入新课时,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设计了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蝴蝶飞舞、落下”的课件。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笔者提出第一个问题:你从中观察到了什么?我特意将蝴蝶翅膀张合的过程设计为重复演示,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这其中蕴涵着什么数学概念?这样及时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由此自然地导入新课的学习。通过运用学生熟悉的真实情景,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变得十分有意义和愉快的事了。
  二、让教学方法“活”起来
  搞活课堂教学的基础在于活的教学内容,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则是促使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关键所在。要做到教学“活”,我以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三多”即:
  (一)多“放手”
  “我来讲,你来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纯接受的“容器”,一方面,由于反复地进行机械,模仿训练,学生的负担日益加重;另一方面,由于是纯粹的接受,学生的主动性被压抑,因此,课堂教学的效率十分低下。曾经在一些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个现象:在某个难点重点的知识点上教师总是很用心地、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也很认真地侧耳聆听,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学习的效果却总不能如我所愿,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一困惑也曾经一度让我迷茫过,经过学习《新课程标准》、观赏各种课例,再加上自己的不断反思和探索,让我走出教学的“困境”的途径就是尝试在数学课上学会“放手”,干脆做一个“懒”老师,把思考空间留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回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没想到这一“放手”,我的数学课堂因此而层出无穷,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每位学生都有潜力,教师的作用仅仅是激发、挖掘这种潜力。新课程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多放手,因此,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就应力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一定的情景,开发其内在的发展潜力,放手让学生去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放手让学生去问,激活学生问题意识。放手学生去说,提升学生思维表达能力。放手让学生去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适时地留点“空白”“休止”给学生,以利用学生再加工,再创造。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等过程。彻底改变过时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使短短的45分钟充满生命的灵性,会让我们的课堂绽放精彩!
  (二)多“自学”
  邱学华先生曾经说过:“要让学生尽快打开课本,引导学生自学,让他们通过自学课本,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教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老师做重点讲解、点评、指导。在自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学生感知教材、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提示学生知道看什么,怎样看,解决什么问题等等。引导学生把当前的知识和以前的知识联系起来,要进行思考和想象,针对所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还要调控自己的学习情绪、动机、兴趣等。这样学生的整个心理都会投入到学习中来,实质是一个心理素质训练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先要求学生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评一评,让学生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在碰撞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探究规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己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多“尝试”
  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尝试教学法,会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一是学生遇到困难,遇到障碍,产生困惑。这正是“教”和“学”的焦点,是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师大显身手的地方。二是学生的尝试产生了个体差异、出入,这样在学生的学习汇报中,就产生了争议、讨论,这正是学生运用知识联系阐述自我观点,形成逻辑思维方式,锻炼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三是学生的学习取得了尝试的成功,成功所产生的喜悦将会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去学习的兴趣,成为自主学习,探究学的动力。无论哪一种结果,都是我们乐于看见的。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有足够的时间尝试探究问题,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在不受教师讲解的束缚,尝试出多种不同的方法。这就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数学学习得更加扎实。然后再针对学生尝试的反馈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精讲,点拨,学生自然就一点就通。“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注意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做到教学时间用得少,教学效果好。
  三、让教学效果“活”起来
  (一)提供自由空间,让效果“活”起来
  新课改要求数学课堂应充满活力,“活”起来的课堂才是有灵魂的课堂。在日常教学期间,教师不仅需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及创新空间,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潜能、挖掘学生个性及灵性,同时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心理自由度及安全感,促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下形成自主心态,从而敢于表达自我、敢于尝试、敢于行动,促使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其个性。另外,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说”的时空,引导学生对自我认知、自我情感进行表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强化对学生学习自信心及积极性调动的重视,只有拥有兴趣、拥有自信的学生,才能够真正充满激情的学习。故而,为学生创设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表達自我看法的机会非常必要。此外,教师还需要给学生提供“猜”的空间,引导学生创新。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引导学生大胆去猜测,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加学生的思维空间。创新灵感往往会在自由思维中诞生,因此,想要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就必须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教学环境,为其提供选择机会及表达见解的机会,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从而促使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培养其创新能力。
  (二)加强知识、能力、情感的评价,使效果“活”起来
  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要用“情感”为教学开道。教师不但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鼓励指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在提问他时,他经常以“我不会”或者不出声来应对。故而,我故意挑选一些简单的问题来让他回答,并引导他进行解答,虽然回答的并不是是否正确与完美,但我也会尽量地找出其正确的点、突出的点来鼓励他、表扬他,并让学生将鼓励的掌声送给他,渐渐的这名学生开始积极主动的举手回答问题了。这也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精彩发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教学中,特别对中差生进行帮助,学生答错了,不惜时机的帮助他,学生答对了,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也就是,对学生要有一个评价,特级教师任勇主张每课一赞:每天课备好了,还要“备一事”就是“明天要表扬谁?”缺少评价的教学,是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更谈不上把学生教活。
  在教学中,紧扣教学目标,抓住文本,放开缰绳,引导学生去“探究”“发散”。对学生“放手”但不“放任”,让课堂“活”起来。其实这是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不再是知识的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数学课堂要成为思维飞扬,灵感激发,合作探究、精彩纷呈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莫美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4):75.
  • 【发布时间】2021/12/3 21:23:26
  • 【点击频次】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