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减”政策背景下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和布置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之下,教师应当在充分的体会双减文件精神的大背景之下,将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落实到位。从作业方面进行设计的优化,做好学生的减负工作,在“解放”孩子的基础上,推动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真正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时间与空间。一个班上学生知识层次的不同,导致了他们学习能力的参差不齐。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同一层次、要求的作业,就收不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文章从分层布置作业的意义及必要性出发,总结出设计分层作业、趣味性作业、探索性作业等类型,增强了作业布置的针对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
双减政策是我国在探索教育的改革与转型道路上,所提出的一项全面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政策。双减政策提出要为学生减负,让学生度过一个快乐愉悦的学习阶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作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一环。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顺应时代的号召,完成国家的要求的基础上,减轻学生来自作业的压力和负担,并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作业,实现作业的优化,将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其有效性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分层布置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经过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分层布置作业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来看,优等生能及时完成作业,并觉得它是一件愉快等事情;学困生却常常不能及时完成作业,那么怎样才能扭转这样的局面呢?我采取的办法是分层布置作业,因为人与人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差异,有些人智力好接受知识比较快,有些人智力差接受知识比较慢,对不同学生而言,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按同一要求,同一标准来布置,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在这里我们也要把握好一个“度”字,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力求做到难易适中,要根据学生得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全班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通过分层布置作业,要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要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当然,这三个层次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化,适时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调整。
二、分层布置作业的科学性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结构、接受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A层:数学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B层:数学基础中上,思维能力较好。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在分层时便给学生讲清分层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2、作业分层
创新探究类作业面对的是班级中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就是面对班级的少数学生,即A层学生。教师应以综合性、拓展性为主,一个题目尽可能安排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练习,这一类作业综合面广、操作灵活、创意性强。提高类作业针对基础一般、学业中等的学生,也就是面对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即B层学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变式、判断比较和一般综合题等。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基础类作业针对基础较差、学有困难的学生,也就是面对班级的少数学生,即C层学生。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方法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作业内容基本可以通过教材就可以找到答案。通过练习,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成就感,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布置作业的具体方法
1、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分层作业”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只要同学或教师稍加点拨,他们便会完成。这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数学水平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2、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因此,必须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时集中注意力。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课堂或作业中,学生思考得不到有效实施的时候,在生活中寻找一个原型,使它和我们的习题相吻合,学生的思维一下就激活了。因此作业设计应该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加强了记忆。如:当学生学完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二十四点”游戏题,其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任取四个1~13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1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如对1、2、3、4可运算为(1+2+3)×4=24,也可运算为1×2×3×4=24。现有四个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运用不同方法,使计算结果等于24。这样,学生在快乐的作业中,加强了“双基”,增强了阅读能力和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再如:教完“分数的再认识”后,我的作业是,让学生回家剪绳子,你想把它剪成相等的几段就几段,剪完之后你看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试着多剪几次,看看要解决这类问题与什么有关。第二天没有我的任何提示,学生都能说出正确的答案,还能说出与什么有关。再如:教完图形的面积之后,我的作业是:算算自家房子的使用面积是多少,然后向自己的爸爸妈妈验证一下自己算的结果是否与实际相吻合。这个作业的设计既让学生知道算出面积必备的条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设计探索性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如学习了复式拆线统计图,我让学生调查了本地2018年和2019年1至6月份的月平均气温,之后绘制成拆线统计图。在教完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之后,我让学生测量了红薯或者是土豆的体积。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这后,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篇童话日记。学习了图形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图形做一个小制作。
总之,以人为本的分层作业设计,对教师来说设计势在必行。所以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分层作业设计的方法。进行作业的优化设计能够真正落实作业的减负工作,让学生得以个性化的发展。学校应当制定好详细的双减实施方案,将教师的作业设计纳入考核的标准当中,并做好培训与指导的工作,提升教师的设计作业的能力,最终为学生造福,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让学生以一个良好的心态以及快乐愉悦的心情去度过自己人生中重要的学习阶段。
参考文献:
[1]何昀聪.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方法[J].新课程(小学),2021.(5)
[2]李阳阳.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实施策略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8)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
双减政策是我国在探索教育的改革与转型道路上,所提出的一项全面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政策。双减政策提出要为学生减负,让学生度过一个快乐愉悦的学习阶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作业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一环。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顺应时代的号召,完成国家的要求的基础上,减轻学生来自作业的压力和负担,并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的作业,实现作业的优化,将双减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其有效性如何,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分层布置作业,不仅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经过探索与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一、分层布置作业的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但从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来看,优等生能及时完成作业,并觉得它是一件愉快等事情;学困生却常常不能及时完成作业,那么怎样才能扭转这样的局面呢?我采取的办法是分层布置作业,因为人与人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差异,有些人智力好接受知识比较快,有些人智力差接受知识比较慢,对不同学生而言,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按同一要求,同一标准来布置,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在这里我们也要把握好一个“度”字,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力求做到难易适中,要根据学生得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习动机、兴趣、习惯,接受能力和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将全班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通过分层布置作业,要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要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当然,这三个层次的划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化,适时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调整。
二、分层布置作业的科学性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就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结构、接受能力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A层:数学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B层:数学基础中上,思维能力较好。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在分层时便给学生讲清分层的目的和重要性,以消除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心理,让他们积极配合教师,对学生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2、作业分层
创新探究类作业面对的是班级中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就是面对班级的少数学生,即A层学生。教师应以综合性、拓展性为主,一个题目尽可能安排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练习,这一类作业综合面广、操作灵活、创意性强。提高类作业针对基础一般、学业中等的学生,也就是面对班级的大多数学生,即B层学生。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及其变式、判断比较和一般综合题等。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基础类作业针对基础较差、学有困难的学生,也就是面对班级的少数学生,即C层学生。作业的份量较少,难度较低,方法以模仿性、基础性为主,作业内容基本可以通过教材就可以找到答案。通过练习,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成就感,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三、分层布置作业的具体方法
1、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体验成功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可以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要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都有“露一手”的机会,必须采取“分层作业”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自定作业时不再有困难,即使有,只要同学或教师稍加点拨,他们便会完成。这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的数学水平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2、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兴趣,那么活动的效率就高。因此,必须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时集中注意力。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课堂或作业中,学生思考得不到有效实施的时候,在生活中寻找一个原型,使它和我们的习题相吻合,学生的思维一下就激活了。因此作业设计应该与实践联系起来,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加强了记忆。如:当学生学完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二十四点”游戏题,其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任取四个1~13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用1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如对1、2、3、4可运算为(1+2+3)×4=24,也可运算为1×2×3×4=24。现有四个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运用不同方法,使计算结果等于24。这样,学生在快乐的作业中,加强了“双基”,增强了阅读能力和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再如:教完“分数的再认识”后,我的作业是,让学生回家剪绳子,你想把它剪成相等的几段就几段,剪完之后你看每段是全长的几分之几?试着多剪几次,看看要解决这类问题与什么有关。第二天没有我的任何提示,学生都能说出正确的答案,还能说出与什么有关。再如:教完图形的面积之后,我的作业是:算算自家房子的使用面积是多少,然后向自己的爸爸妈妈验证一下自己算的结果是否与实际相吻合。这个作业的设计既让学生知道算出面积必备的条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设计探索性作业,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模仿与记忆,而是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如学习了复式拆线统计图,我让学生调查了本地2018年和2019年1至6月份的月平均气温,之后绘制成拆线统计图。在教完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之后,我让学生测量了红薯或者是土豆的体积。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这后,让学生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篇童话日记。学习了图形的认识之后,让学生利用学过的图形做一个小制作。
总之,以人为本的分层作业设计,对教师来说设计势在必行。所以我们在实践中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分层作业设计的方法。进行作业的优化设计能够真正落实作业的减负工作,让学生得以个性化的发展。学校应当制定好详细的双减实施方案,将教师的作业设计纳入考核的标准当中,并做好培训与指导的工作,提升教师的设计作业的能力,最终为学生造福,提升学生的学习幸福感,让学生以一个良好的心态以及快乐愉悦的心情去度过自己人生中重要的学习阶段。
参考文献:
[1]何昀聪.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分层布置方法[J].新课程(小学),2021.(5)
[2]李阳阳.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分层作业实施策略的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8)
- 【发布时间】2021/12/3 21:24:16
- 【点击频次】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