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新课导入的生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思想品德新课导入可采取开门见山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音乐共鸣导入法、利用网络导入法、新闻导入法、事件导入法、引文导入法、时事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导入;开门见山;音乐共鸣;学习情境
创新教育的理念在七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是有效的新课导入。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导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导入,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为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教师要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应先声引人,先声服人,引起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境下组织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得以正常开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一、新课导入的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教师用准确的语言向学生讲清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或难点,这是直接导入新课。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可直接导入: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当你看到碧绿的小草、婆娑的树影,听到百鸟虫鸣、人群喧嚣,闻到清新的空气、百花的芳香时,你定会感到万物欣欣向荣,我们的世界充满着无穷的生命力与希望。那么,我们的世界因什么而缤纷精彩呢?
(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温习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密切联系新课学习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由旧知到新知。从思维逻辑和认知过程看,从知识的衔接来看,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看,此法可取。
(三)音乐共鸣导入新课
采取音乐导入,胜过直接讲述。因为音乐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走进青春”,可先播《小小少年》,让学生欣赏并进入情境,促使学生明白自己正在长大,从儿童迈向少年步入青春,开始了最美的人生,心灵与音乐产生了共鸣,便会在情感中明白事理。
(四)利用网络导入新课
将动画、图片等通过信息技术从抽象到形象,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发现自己的潜能”,可先播放邰丽华等表演的《千手观音》,学生在欣赏美轮美奂的表演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心灵受到震撼,感悟人的巨大潜能。在此氛围中开启新课,可谓水到渠成。
思想品德新课导入的很多,除了以上方法,新闻导入法、事件导入法、引文导入法、时事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新课导入的意义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新课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力是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精神因素。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的神经中枢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所以,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学习任务中。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了学习目标,为学生新课的学习做好了精神准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世界、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积极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才获得成功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导入必须有效。所谓有效,指导入既要切合学习目标,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适应学生的情感需要。如果导入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偏离学生生活和情感需要,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要想巩固学生并延迟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要让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教学七年级第一课《我爱我“家”》时,这个“家”为什么加引号?上课时采用图片导入新课。我提前拍摄一组开学第一天学生报名的图片,反映学生见到老师和同学后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以“回家”为主题设置成一组幻灯片,配上萨克斯曲《回家》给学生播放。学生观看后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很快,学生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围绕学习目标进入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状态。可见,有效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行探究学习。
(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效的新课导入应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在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之间搭建起桥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七年级第五课《多彩情绪》第二部分“调节情绪的方法”时,可采用小品,以现代剧表演的形式请一名同学表演,另一名同学作表演提示。剧情主线:一绅士到剧院买票——入场,手拿报纸等待开演——剧目开始,绅士聚精会神地观看——开始大笑不止——转为悲痛——伤心至极——恢复正常——转至愤怒——深思——惊恐——昏倒在地。如此导入既复习了旧知识“喜、怒、哀、惧”情绪的基本类型,又为这节课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作了铺垫,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新课的学习目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
有效的新课导入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渲染愉悦的情绪。
比如,教学七年级第五课《缤纷情感》中“培育高尚情操”这一课,在导入新课时,用多媒体播放1999年12月30日澳门回归祖国的视频资料,在嘹亮的国歌声中,经历百年沧桑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同学们深深地感到自豪与骄傲,这就是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感。大家在这样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情境中,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了学习,怎能不积极踊跃地进行探究呢?
新课导入从上课开始就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活”起来,关键在于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新课导入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这样,既做到“境”与“情”的结合,又达到“境”与“理”的统一。“情”与“境”之中蕴含着“理”,才能使学生真正因体验而晓“理”,因感受而动“情”。
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中新课导入的核心正是课堂教学试图由教学信息流的单向输出到双向反馈,由心理活动的无意识认知接受到情绪的有意识感知体验,由情感的被动响应到互动交流的转变过程,这样的导入过程,将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或导学带来无穷的生命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导入;开门见山;音乐共鸣;学习情境
创新教育的理念在七八年级的思想品德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是有效的新课导入。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导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导入,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为教学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教师要组织好一堂课的开端,应先声引人,先声服人,引起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这种情境下组织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得以正常开展,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一、新课导入的方法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教师用准确的语言向学生讲清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重点或难点,这是直接导入新课。教学“世界因生命而精彩”,可直接导入: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当你看到碧绿的小草、婆娑的树影,听到百鸟虫鸣、人群喧嚣,闻到清新的空气、百花的芳香时,你定会感到万物欣欣向荣,我们的世界充满着无穷的生命力与希望。那么,我们的世界因什么而缤纷精彩呢?
(二)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温习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密切联系新课学习内容,启发学生思考,由旧知到新知。从思维逻辑和认知过程看,从知识的衔接来看,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看,此法可取。
(三)音乐共鸣导入新课
采取音乐导入,胜过直接讲述。因为音乐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走进青春”,可先播《小小少年》,让学生欣赏并进入情境,促使学生明白自己正在长大,从儿童迈向少年步入青春,开始了最美的人生,心灵与音乐产生了共鸣,便会在情感中明白事理。
(四)利用网络导入新课
将动画、图片等通过信息技术从抽象到形象,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发现自己的潜能”,可先播放邰丽华等表演的《千手观音》,学生在欣赏美轮美奂的表演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心灵受到震撼,感悟人的巨大潜能。在此氛围中开启新课,可谓水到渠成。
思想品德新课导入的很多,除了以上方法,新闻导入法、事件导入法、引文导入法、时事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新课导入的意义
(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的新课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力是保证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精神因素。人的注意力在高度集中时,大脑的神经中枢便形成了优势兴奋中心,对所注意的事物专心致志。所以,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学习任务中。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了学习目标,为学生新课的学习做好了精神准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世界、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积极意向活动。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才获得成功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新课导入必须有效。所谓有效,指导入既要切合学习目标,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适应学生的情感需要。如果导入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偏离学生生活和情感需要,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要想巩固学生并延迟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要让学生对学习目标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教学七年级第一课《我爱我“家”》时,这个“家”为什么加引号?上课时采用图片导入新课。我提前拍摄一组开学第一天学生报名的图片,反映学生见到老师和同学后激动和兴奋的心情,以“回家”为主题设置成一组幻灯片,配上萨克斯曲《回家》给学生播放。学生观看后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很快,学生怀着极其兴奋的心情围绕学习目标进入了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状态。可见,有效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快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带着对问题的浓厚兴趣进行探究学习。
(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效的新课导入应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在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之间搭建起桥梁,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七年级第五课《多彩情绪》第二部分“调节情绪的方法”时,可采用小品,以现代剧表演的形式请一名同学表演,另一名同学作表演提示。剧情主线:一绅士到剧院买票——入场,手拿报纸等待开演——剧目开始,绅士聚精会神地观看——开始大笑不止——转为悲痛——伤心至极——恢复正常——转至愤怒——深思——惊恐——昏倒在地。如此导入既复习了旧知识“喜、怒、哀、惧”情绪的基本类型,又为这节课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作了铺垫,同时也巧妙地引出了新课的学习目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
有效的新课导入可以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渲染愉悦的情绪。
比如,教学七年级第五课《缤纷情感》中“培育高尚情操”这一课,在导入新课时,用多媒体播放1999年12月30日澳门回归祖国的视频资料,在嘹亮的国歌声中,经历百年沧桑的澳门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同学们深深地感到自豪与骄傲,这就是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感。大家在这样一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情境中,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了学习,怎能不积极踊跃地进行探究呢?
新课导入从上课开始就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活”起来,关键在于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体。新课导入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而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和谐互动。这样,既做到“境”与“情”的结合,又达到“境”与“理”的统一。“情”与“境”之中蕴含着“理”,才能使学生真正因体验而晓“理”,因感受而动“情”。
由此可见,思想品德课中新课导入的核心正是课堂教学试图由教学信息流的单向输出到双向反馈,由心理活动的无意识认知接受到情绪的有意识感知体验,由情感的被动响应到互动交流的转变过程,这样的导入过程,将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或导学带来无穷的生命力。
- 【发布时间】2022/1/10 16:14:09
- 【点击频次】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