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农村地区合唱技巧的训练

 

【作者】 张冬梅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清溪镇清溪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改革的推进,合唱教育在我国学校的音乐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农村地区比较落后,合唱教育不受学生重视,如今,合唱已成为拓宽学生艺术文化修养、培养艺术能力及群体协作能力的重要领域。因此,在日常音乐教学中,如何依据初中生身心理发展的特点,探索初中生合唱训练的有效途径,对于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歌唱习惯,推进学校合唱教育的深入展开,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初中生;合唱教育;合唱训练
  (一)中学生的合唱基础训练的意义
  在农村地区中学合唱训练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学生思想落后,音乐素养较低、基础较弱,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不断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以及识谱能力。比如:在实际的合唱训练中,教师可以加强学生发声、节奏以及力度等的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准确把握合唱作品。但是,在不断加强基础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适当地让学生进行放松,做到松紧结合。
  除了基础训练以外,教师还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放松自我,让学生在合唱练习时能够时刻保持自然、轻松,运用柔和的呼吸方式,避免进行错误的气息调节,影响合唱质量。在音乐合唱中,声音的力度同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体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重点关注学生声音的力度,并对此进行相应的训练。通过不断的训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音色意识、音准意识,并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继而保证学生在合唱中声音更加悦耳、圆润。
  (二) 气息训练
  呼吸是唱歌的基本动力。而“气息问题”则是初生生在歌唱时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因初生中处于青春期,身体尚未发育完全,气息的控制能力不够,在歌唱的过程中,容易嗓音疲劳、喉咙卡紧,影响演唱的音准、音色等方面,使整个合唱表演的效果差强人意。
  歌唱的呼吸与自然呼吸有所不同。歌唱的呼吸需要更为深入的胸腹式呼吸。但是,仅把注意力放在胸腹式呼吸上是不够的,还需配合人体内起到发声作用的肌肉群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同时兼顾面部口鼻的呼吸状态。
  “闻花式吸气法”是常用的气息练习方法之一。在带领初中生合唱排练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闻花香的感觉,自然放松地深呼吸,感受吸气时使腹部及后腰向外扩张,气息沉到横膈膜下方的感觉。呼气时,要求学生小腹向内收缩,慢慢将气息吐出。这种吸气方法舒畅自然,没有多余的动作,且吸气较深,容易掌握。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练习惊讶时的吸气感觉。通常我们在受到惊吓时,因精神紧张,会使全身肌肉紧缩,口腔打开,达到快速吸气的目的。这种在身体本能反应下打开腔体的感觉,就是我们在歌唱时演唱高音所需要的。突然的胸部扩张,短时间内吸气,能够吸得既快又深。惊讶式吸气对呼吸训练十分有效,特别适合初中生。这种呼吸训练方法能使呼吸肌肉群在瞬间完成收缩与放松的循环,经常练习能很好地锻炼呼吸器官的灵活性,容易练就声乐学习中常说的“吸着唱”的方法。
  吐气环节是歌唱呼吸过程中的关键点。吐气时需要重点感知腰腹部、胸部肌肉的活动状态。吐气是相关肌肉有控制的逐步释放气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务必“紧绷”住丹田内的气息,以肌肉的力量控制吐气量,要以 “绵绵细雨”般微小的变化逐步吐出气息。
  (三) 声音训练
  初中生正处于变声期,因声带耐久性不强、承受力差等原因,容易在歌唱时用“大白嗓子”导致声音嘶哑。在初中生合唱训练中最好让学生掌握“轻声高位” 的发声方法,既能保护嗓子又有气息的支撑。适合初中生嗓音特点的常用声音训练方法有“u”音练习和哼鸣练习。
  “u”音在发声时,口型呈圆形,声带振动均衡有力,气流相对平缓,声音就像从一个管道里发出来,特别通透、圆润,易于学生控制。
  教师指导哼鸣练习时,要求学生放松胸部,轻闭嘴唇,放松喉咙周围的肌肉,发出“m”音。当学生找到鼻腔和咽腔共鸣的感觉后,再寻找发声位置就会相对容易。
  进入合唱团初期要尽快学习合唱知识和技能,在合唱训练中尽快放弃个性,培养共性,使自己缩短适应整体合唱要求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锻炼之后,要对自己确立更高的努力目标,参照老师示范和唱得好的队友的演唱,反复对个人的发音方法和音效进行自省与不断改进,力争达到准确、自如地按照指挥的要求演唱。
  (四)音准训练
  重视视唱练耳学习是解决中学生合唱队音准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加强视唱练耳学习有利于提提合唱队成员对音高、节奏、旋律等要素的感知能力,有利于丰富合唱队成员的音乐词汇储备, 视唱练耳学习的培养是提升合唱队整体素质的基础。
  合唱训练首先要知道自己唱的是什么,不仅要会识谱,认识音,知道他们叫什么,而且要知道他们的准确音高,并且能准确地唱出来。所以音准是要练的,从自己能唱准音开始,一般可以辅助钢琴练习,可以比较直观地了解自己的音准。但不能依赖钢琴,最关键的是要能通过听自己的歌唱并对比,慢慢地调整音高,直到准为止。由此,来逐渐形成精准的音高概念,并且掌握相应的调整方法。这个时候如果有一些相关的乐理知识也会有助于找音准,比如音程关系的练习之类。而这样的方法更有助于之后多声部的演唱。另外,音色也会影响音准的判断。
  合唱时还要知道别人唱的是什么,包括自己声部内其他成员,还有对别的声部的音准要有准确的判断,并去相应的调整。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在音程跟和声中去找音准了。就唱而言,不同的音程跟和声是有特定的音响效果的,唱出来觉得声音一下合上了,特别舒服,那就是准了,不然就是不准的。最关键的,还是要靠耳朵去听,然后去调整。
  (五) 歌曲处理
  合唱是一种综合性的歌唱形式,不仅要追求不同声部的基本和声效果,还需要合唱队员具备很强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力,体现出合唱队员对歌曲的诠释与表达。
  合唱歌曲的艺术处理非常重要,它最终决定了合唱作品能否完美、艺术性地再现给观众,让观众得到高雅美好的享受,这才是合唱艺术所追求和崇尚的。因此,在对初中生合唱队进行合唱练习时,教师要揣摩合唱作品的表现内容、内涵及作曲者的构思意图,注重对作品的艺术处理,引导学生更好地表现出歌曲情感及内涵。
  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合唱作品的情感及人文内涵。教师在选好合作曲以后,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歌曲背景,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现情境,并分析歌词,营造鲜明生动的音乐氛围,使学生融入到合唱作品所要表达的情境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及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排练时的情感投入,从而更好地诠释作品。
  另一方面,构思合唱歌曲艺术处理的方法。合唱注重整体的艺术效果,搞定音准只是合唱的第一步。有效的艺术处理是达到合唱所追求的美妙和声效果的重要环节。艺术处理涉及对歌曲的感情、声音、速度、力度、音色等方面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排练时,应根据作品的不同灵活设计把握。
  综上,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中学应当重视学生的音乐教育。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同时还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中,合唱训练是丰富学生音乐知识的重要方式,在中学合唱训练中,首先应当确保教师的专业性,再通过科学、合理的合唱训练方法,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合唱训练中准确掌握相关知识,继而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自信。
  参考文献:
  [1]邹林波.合唱声音训练的现状分析及解决办法[J].艺术教育,2009(4):81.
  [2]刘琉 . 合唱排练前的声音和音准训练方法 [J]. 北方音乐 ,2018,(08)
  [3] 杨鸿年.合唱训练学(上册)[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 【发布时间】2022/1/10 16:14:38
  • 【点击频次】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