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路径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新课程强调学生个性化阅读,阅读思维训练尤显重要。教师应明确思维方式,以生为本,遵循教材本身特点加强学生思维训练,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路径;探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标特别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现自我的独特性。可见,学生个体阅读才是语文阅读的关键;然后,学生个体化阅读是一个对文本内容进行感知、思考,进而理解得出个人感受的过程。
理解文本,得出个性化感受,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提高,自始至终都是个体思维活动。课标中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建议,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体现个体思考有着明确要求,综合思维在新课程实施与发展中摆在了重要位置,它赋予了语文阅读思维训练的重要内涵和意义。
一、初中语文阅读与思维
阅读是读者根据文字联系自身生活,去感知作者的思想和情思的一个自我再造的过程,具有个体独特思维性,才具有阅读的生命性。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主要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阅读的感知离不开思维,阅读的再造也离不开思维。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过程,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更是重要的。
二、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内涵
思维训练范畴很宽泛,各学科都涉及到,训练方式各异,我仅从语文阅读教学层面来认识。
1.思维方式
思维是心理过程,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头脑中获得对客观现实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过程,通常分为一般思维和创新思维。一般思维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心理学将其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另一种则是创新思维,在一般思维活动基础上突出创造想象的参与,分为原点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三种。把握各种思维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思维训练,这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2.思维训练框架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急躁、焦虑,可塑性极强,思维极度活跃。对自己感兴趣的、不知道的事物、人与人交往敏感善感,对枯燥学习、难度较大的事懒惰麻木,自信而又自卑,想成功又畏难,不想努力又难舍弃。他们在成长中挣扎,又用自己的双眼在观察,在选择。
根据各学段和学生的学习实情,突出以生为本,构建“1222”思维训练框架。
(1)一个目标
通过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训练,拓展语文学习的范畴,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2)二大内容
课内课外内容的衔接和融通,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在日常过程中渗透思维训练。根据部编本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另自主选择七至九年级《语文同步阅读1+X读本》《课外现代文》等阅读文章,确定思维训练内容。
①课内:突出创新思维的阅读训练,一般思维训练贯穿始终。
②课外:每学期根据学段的不同,及时拓展阅读的范畴,每周单设一节课外阅读课,注重一般思维训练。
(3)两种方法
①一般思维训练基本方法
初步感知,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自主分析→师生互动,质疑解惑 拓展延伸,概括归纳。
②创新思维训练基本方法
根据思维方式及特点,找到适合的范文,运用一般思维训练程序,导入创新思维训练。
例如:发散思维: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多角度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初步解决问题→班级展示,质疑解惑→拓展延伸,概括归纳。
(4)两次评价
①过程性评价
在阅读思维训练过程中,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让思维训练过程可见可感。一是规定数量:课内:10篇/期;课外:10篇/期;二是检查每篇课文个人笔记、小组讨论记录;三是每周学习总结展评:个人提问数量、发言次数、作业情况、个人总结等。
②终结性评价
一定阶段的阅读思维训练,要确保训练的质量,就需要阶段性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价。
一是专项测验:自主阅读竞赛,小组阅读竞赛,男女生阅读竞赛,即兴思维演讲,阅读思维训练测试卷等。
二是激励表扬:评选先进个人、小组、集体,在班级周会、家长会上进行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
3.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路径
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分为课内和课外,把两者结合于生活中。课外,突出一般思维的训练,教给学生自我阅读方法,从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角度让学生
法赏析课外文章,读“破”文章。课内以教材为蓝本,向课外延伸,重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原点思维训练
所谓原点思维,我理解为从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特性,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的一种思维。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课文最后提出“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的呼吁,结合罗布泊的遭遇,我们如何去拯救青海湖和月牙泉呢?如果运用原点思维去思考,会找到哪些方法呢?
有学生提出据青海湖与月牙泉本身的资源,在消逝的过程中,利用消逝的环节去再创造一些青海湖的其它用途,同时保护青海湖,岂不是一举多得。以火防火,以水治水,以病防病等做法都是原点思维的杰作。
(2)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说创立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他认为发散思维是从人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新信息的思维方式。我认为可向举一反三联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与认识事物;还可举三反一,在不同的多元的信息、变化的事物中,找到共性与规律。
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让同学们思考故事给自己的启示,指出思维发散的角度:“我”的角度,内德的角度,杰里的角度,爸爸的角度;还可以从内容角度发散:中国的小朋友在一起,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中国的父亲最后来了一般会怎么做?这样得出的启示就多了,超越这篇课文学习的本身,拓展了学习的内涵。
当然,发散并不是天马行空,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思维选择,将发散思维结果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筛选,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才是发散思维训练的根本。《走一步,再走一步》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得出不同答案后,教师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看哪一种答案最符合文本的原意,从而训练他们的辐合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称反向思维,其核心是标新立异。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万事都是对立统一的,如果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反其道而寻之,肯定有独到新颖的发现。
《愚公移山》,逆向思考不移可以吗?《斑羚飞渡》中斑羚就只有这样自救了吗?《夸父追日》何不转身撞日呢?而《伟大的悲剧》一文的立意就是一种逆向思维。
语文的魅力是无穷的,阅读教学思维训练也是无限的。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思维训练,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吴胜全.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
[2]庞冬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探讨[J].课程程(中学),2019.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路径;探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标特别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情感,体现自我的独特性。可见,学生个体阅读才是语文阅读的关键;然后,学生个体化阅读是一个对文本内容进行感知、思考,进而理解得出个人感受的过程。
理解文本,得出个性化感受,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提高,自始至终都是个体思维活动。课标中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建议,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体现个体思考有着明确要求,综合思维在新课程实施与发展中摆在了重要位置,它赋予了语文阅读思维训练的重要内涵和意义。
一、初中语文阅读与思维
阅读是读者根据文字联系自身生活,去感知作者的思想和情思的一个自我再造的过程,具有个体独特思维性,才具有阅读的生命性。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它主要是指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阅读的感知离不开思维,阅读的再造也离不开思维。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过程,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非常必要的,更是重要的。
二、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内涵
思维训练范畴很宽泛,各学科都涉及到,训练方式各异,我仅从语文阅读教学层面来认识。
1.思维方式
思维是心理过程,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头脑中获得对客观现实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过程,通常分为一般思维和创新思维。一般思维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心理学将其分为四个阶段: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另一种则是创新思维,在一般思维活动基础上突出创造想象的参与,分为原点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三种。把握各种思维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进行思维训练,这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2.思维训练框架
初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急躁、焦虑,可塑性极强,思维极度活跃。对自己感兴趣的、不知道的事物、人与人交往敏感善感,对枯燥学习、难度较大的事懒惰麻木,自信而又自卑,想成功又畏难,不想努力又难舍弃。他们在成长中挣扎,又用自己的双眼在观察,在选择。
根据各学段和学生的学习实情,突出以生为本,构建“1222”思维训练框架。
(1)一个目标
通过对学生的阅读思维训练,拓展语文学习的范畴,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
(2)二大内容
课内课外内容的衔接和融通,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在日常过程中渗透思维训练。根据部编本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另自主选择七至九年级《语文同步阅读1+X读本》《课外现代文》等阅读文章,确定思维训练内容。
①课内:突出创新思维的阅读训练,一般思维训练贯穿始终。
②课外:每学期根据学段的不同,及时拓展阅读的范畴,每周单设一节课外阅读课,注重一般思维训练。
(3)两种方法
①一般思维训练基本方法
初步感知,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自主分析→师生互动,质疑解惑 拓展延伸,概括归纳。
②创新思维训练基本方法
根据思维方式及特点,找到适合的范文,运用一般思维训练程序,导入创新思维训练。
例如:发散思维: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多角度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初步解决问题→班级展示,质疑解惑→拓展延伸,概括归纳。
(4)两次评价
①过程性评价
在阅读思维训练过程中,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让思维训练过程可见可感。一是规定数量:课内:10篇/期;课外:10篇/期;二是检查每篇课文个人笔记、小组讨论记录;三是每周学习总结展评:个人提问数量、发言次数、作业情况、个人总结等。
②终结性评价
一定阶段的阅读思维训练,要确保训练的质量,就需要阶段性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价。
一是专项测验:自主阅读竞赛,小组阅读竞赛,男女生阅读竞赛,即兴思维演讲,阅读思维训练测试卷等。
二是激励表扬:评选先进个人、小组、集体,在班级周会、家长会上进行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
3.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训练路径
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关注学生终身学习,分为课内和课外,把两者结合于生活中。课外,突出一般思维的训练,教给学生自我阅读方法,从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角度让学生
法赏析课外文章,读“破”文章。课内以教材为蓝本,向课外延伸,重点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1)原点思维训练
所谓原点思维,我理解为从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与特性,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律的一种思维。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课文最后提出“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的呼吁,结合罗布泊的遭遇,我们如何去拯救青海湖和月牙泉呢?如果运用原点思维去思考,会找到哪些方法呢?
有学生提出据青海湖与月牙泉本身的资源,在消逝的过程中,利用消逝的环节去再创造一些青海湖的其它用途,同时保护青海湖,岂不是一举多得。以火防火,以水治水,以病防病等做法都是原点思维的杰作。
(2)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说创立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他认为发散思维是从人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变化的独特新信息的思维方式。我认为可向举一反三联系,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与认识事物;还可举三反一,在不同的多元的信息、变化的事物中,找到共性与规律。
如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后,让同学们思考故事给自己的启示,指出思维发散的角度:“我”的角度,内德的角度,杰里的角度,爸爸的角度;还可以从内容角度发散:中国的小朋友在一起,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中国的父亲最后来了一般会怎么做?这样得出的启示就多了,超越这篇课文学习的本身,拓展了学习的内涵。
当然,发散并不是天马行空,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思维选择,将发散思维结果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筛选,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才是发散思维训练的根本。《走一步,再走一步》发散思维训练让学生得出不同答案后,教师就一定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看哪一种答案最符合文本的原意,从而训练他们的辐合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逆向思维训练
逆向思维称反向思维,其核心是标新立异。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万事都是对立统一的,如果用逆向思维打破常规,反其道而寻之,肯定有独到新颖的发现。
《愚公移山》,逆向思考不移可以吗?《斑羚飞渡》中斑羚就只有这样自救了吗?《夸父追日》何不转身撞日呢?而《伟大的悲剧》一文的立意就是一种逆向思维。
语文的魅力是无穷的,阅读教学思维训练也是无限的。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注重学生思维训练,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突破口。
参考文献:
[1]吴胜全.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
[2]庞冬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探讨[J].课程程(中学),2019.
- 【发布时间】2022/1/10 16:16:29
- 【点击频次】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