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当今至关重要的。现在的教育追求越来越高,只注重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已经不适应教育的需求。因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应当着重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核心素养进行了适度剖析,提出了健全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出本人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还应该特别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倡导“核心素养”的理念,把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初中体育教学经验,对初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
1.体育与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使其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那么,什么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呢?经研究,初步将其定义为: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研究目的
2.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的,针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进行培育,能够帮其更快更好的树立人生观及价值观。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降低上述情况出现问题的几率,例如学生在做游戏时为获胜而采取作弊的手段,教师要早发现并及时制止,并教育学生比赛时需要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离开了公平、公正,平等等规则的比赛也就失去了比赛的魅力,教育学生换位思考,如果对方作弊,自己的感受会怎样?自己会服气、会高兴吗?在正确引导下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健全的人格,朝着光明大路前进。
2.2提升初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在正确理论和方法指引下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让其通过自我约束下锻炼,能更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会健身需要的理论知识、运动需要的技能,努力学习科学的健身手段,养成运动习惯,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他们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3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培养初中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他们获得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调节能力,当今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巨大,社会个体要有相对强大的心理调节能力,才能消灭各种心理疾病,在社会生活中适应社会,在社会中发展自己。
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3.1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的培养
根据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趣味性强的体育项目更能培养凸显初中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趣味性游戏能使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体育挑战类的男生的1000米跑,女生的800米跑,让学生完全通过自己思想克服困难有很大的难度,意志品质好的学生能坚持不懈,勇于挑战自己,而意志品质薄弱、缺乏竞争精神的同学,在体育课就会找理由躲避练习。针对挑战类项目的教学,我一般采用交替领跑、足球运球与耐力练习相结合的方法等,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以此完成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目的。我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如果教师教学中不重视对学生的观察,完全是照教案上没有思想火花闪烁的体育课,对课堂教学环节不能灵活运用,教育时机就会失去,良好的品格也不易形成了。例如,教学中发现认真遵守比赛规则、责任心凸显的学生、积极帮助他人的学生、勇敢拼搏永不言弃的学生、比赛失利而相互抱团鼓励的学生,我都会巧妙地抓住时机给予充分的肯,耍小聪明投机取巧的学生我是巧妙批评,让他们既不难为情又意识到缺点不足,进而改正错误缺点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3.2学生习惯与运动能力形成策略
教师要在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各个项目所需不同能力和运动习惯等方面下力气进行挖掘深究,使其身体素质提高,并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
3.2.1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素养
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各不相同的运动能力培养目标,因此完全明了目标的情况下选择教学内容和有效方法。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的教材时,为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设置问题为如何才能跳得最远?学生带着问题经过小组研讨得出假设的结论。再将得到的结论进行实践检验。在学习中,初中生通实践展现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运用合理教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完全可以的,是有良多益处的。
3.2.2运动技能学习要达到“三能”就是要“能表达出来”、“能完成动作”、“能应用”
实际体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有能力表达”、“有能力完成”、“能运用”、“能迁延性学”、“能正直做人”等几点的培养。这里面,“能迁延性学习”就是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方法,“能正直做人”就是品德教育要到位。而“能表达出来”、“能完成动作”、“能应用”是对运动技能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达到了“三能”,他才真正学会该技能,也就基本具备了该项运动的各项能力,如保护帮助能力、欣赏比赛能力、比赛能力、自主锻炼能力等。这就要求更好地选择体育课教学方法,有时单元计划课时数也要进行调整。例如,以前不重视学生“能用”的内容,要特意培养他们进行合作,培养学生运用正确保护帮助方法,做到人人能保帮,从保护帮助中理解动作技术要点、练习的难点及练习突破点,更好地促进动作技术的掌握。
3.2.3学校和家庭同心协力使学生养成运动养成运动习惯
班主任的态度、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家庭体育氛围这些因素都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班级体中,一个“健身达人”的班主任不可能不支持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师风趣幽默,教法多样且得当,课的密度合理,强度适合不可能不吸引一大批体育爱好者成为拥趸,学校重视各类体育竞赛,班级联赛,体育明星星光闪耀,一定会促进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家庭中父母酷爱运动,经常陪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游戏和体育锻炼,并且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能较好地督促孩子们完成体育课后锻炼任务,真正使家校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3.3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行为得到升华
长久以来健康教育在学校教学中不受重视现象严重,有的学校更是不开课、少开课,有的是师资缺乏,有的是学校领导不重视,要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健康行为,必须在学校从上到下形成必要共识,把健康教育课重视起来,把步子迈开勇敢前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
3.3.1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健康意识
体育课上学习健康知识是必然的,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内容尤其是选择讲解时机,如何讲解都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好。比如,急行跳远教学中教师一定把膝关节损伤及预防的知识进行提前讲解并及时语言提示,屈膝缓冲时机,让学生明白危害是什么,危险怎么预防,就能较好地避免或减少肌肉拉伤和膝关节损伤,教师要经常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例如,每次运动前一定做有针对性的热身准备活动,不心存侥幸,经常检查服装鞋带,避免被其他同学踩到而摔倒等。
3.3.2健康行为的培养
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知识收获经验,把学到的运动知识及经验运用到体育健身活动之中。体育锻炼要经常反复进行,只有进行有规划的体育锻炼才能使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体育健身锻炼不是一朝一夕、三天两早晨的事儿,也不是一曝十寒,而是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健康行为将会给一生带来良多益处。因此,要养成健康的行为,意识和健康的习惯尤为重要,并在反复的坚持中逐渐形成健康的行为。健身贵在持之以恒、劳逸结合。适度运动会事半功倍,反之则易造成失去健康。因此,要在体育运动中注意劳逸结合,做到适度运动。当体力下降或身体疲劳时不要逞能做力所不及的运动,避免意外伤害;也可以把运动比作吃饭,喜欢吃的就狂吃不加节制,当然就损害身体,运动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也有损身体健康,而规律“饮食”适量长期的运动,必然促进健身体魄的形成。教师要在课上使学生懂得管理自己的健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有时个别学生不能参加大强度运动,教师强安排他减小强度或暂时休息。又比如在体育比赛中要会控制自己在场上的情绪,使自己情绪良好利于比赛。总结起来,健康行为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体育运动,并坚持参与体育运动,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3.4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当下培养人才要达到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未来需要,这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制订及实施过程中要预判学生可能及将要出现的心理状态,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现在或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压力进行剖析,并指导学生以怎样的心态和心理去面对压力和困难,提升学生的适应本领,为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起到指引作用。例如,在篮球、足球等体育训练时,讲一些篮球、足球运动员在训练中遇到的困难,他们是如何战胜不利因素和困难达到他的运动巅峰的,这有利于学生找到“参照物”,从而提高战胜困难的本领,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高心理健康,那他们的心理素质也就好,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就突出,自身的调节也就强,在社会生活中就能以良好心态抵御压力,面对生活,面对社会。
4.结论与建议
随着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认识的加深,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重视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是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的培养,其次是学生习惯与运动能力形成,再次是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建立,最后是使学生心理更健康,抗压及调节能力更强,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实施,实现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祁罕.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及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17(6):133-136.
[2]赵凤霞,程传银,张新辉,李菊红.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154-15
[3]申欣鑫.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2018(05):79.
[4]刘汇.试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12):294.
[5]王玉涛.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才智,2017(26):123.
[6]陆秀云.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J]. 体育师友, 2016, 39(5)
[7]赵俊峰.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 2016(33)
[8]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6(6):1-2.
关键词:体育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体育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还应该特别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倡导“核心素养”的理念,把落实学生核心素养是初中体育教学中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初中体育教学经验,对初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
1.体育与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使其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那么,什么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呢?经研究,初步将其定义为:通过体育学科学习,学生所能掌握与形成的终身体育锻炼所需的、全面发展必备的体育情感与品格、运动能力与习惯、健康知识与行为、以及心理健康水平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研究目的
2.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初中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形成的,针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进行培育,能够帮其更快更好的树立人生观及价值观。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降低上述情况出现问题的几率,例如学生在做游戏时为获胜而采取作弊的手段,教师要早发现并及时制止,并教育学生比赛时需要公平、公正,平等竞争,离开了公平、公正,平等等规则的比赛也就失去了比赛的魅力,教育学生换位思考,如果对方作弊,自己的感受会怎样?自己会服气、会高兴吗?在正确引导下学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健全的人格,朝着光明大路前进。
2.2提升初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健康水平
在正确理论和方法指引下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可以让其通过自我约束下锻炼,能更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会健身需要的理论知识、运动需要的技能,努力学习科学的健身手段,养成运动习惯,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他们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还能提高学生自我锻炼、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2.3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培养初中体育核心素养,可以使他们获得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及调节能力,当今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巨大,社会个体要有相对强大的心理调节能力,才能消灭各种心理疾病,在社会生活中适应社会,在社会中发展自己。
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研究策略和方法
3.1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的培养
根据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趣味性强的体育项目更能培养凸显初中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趣味性游戏能使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体育挑战类的男生的1000米跑,女生的800米跑,让学生完全通过自己思想克服困难有很大的难度,意志品质好的学生能坚持不懈,勇于挑战自己,而意志品质薄弱、缺乏竞争精神的同学,在体育课就会找理由躲避练习。针对挑战类项目的教学,我一般采用交替领跑、足球运球与耐力练习相结合的方法等,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以此完成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目的。我在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如果教师教学中不重视对学生的观察,完全是照教案上没有思想火花闪烁的体育课,对课堂教学环节不能灵活运用,教育时机就会失去,良好的品格也不易形成了。例如,教学中发现认真遵守比赛规则、责任心凸显的学生、积极帮助他人的学生、勇敢拼搏永不言弃的学生、比赛失利而相互抱团鼓励的学生,我都会巧妙地抓住时机给予充分的肯,耍小聪明投机取巧的学生我是巧妙批评,让他们既不难为情又意识到缺点不足,进而改正错误缺点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3.2学生习惯与运动能力形成策略
教师要在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各个项目所需不同能力和运动习惯等方面下力气进行挖掘深究,使其身体素质提高,并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
3.2.1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素养
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各不相同的运动能力培养目标,因此完全明了目标的情况下选择教学内容和有效方法。例如,在学习立定跳远的教材时,为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设置问题为如何才能跳得最远?学生带着问题经过小组研讨得出假设的结论。再将得到的结论进行实践检验。在学习中,初中生通实践展现出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运用合理教法,在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完全可以的,是有良多益处的。
3.2.2运动技能学习要达到“三能”就是要“能表达出来”、“能完成动作”、“能应用”
实际体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有能力表达”、“有能力完成”、“能运用”、“能迁延性学”、“能正直做人”等几点的培养。这里面,“能迁延性学习”就是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会方法,“能正直做人”就是品德教育要到位。而“能表达出来”、“能完成动作”、“能应用”是对运动技能教学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达到了“三能”,他才真正学会该技能,也就基本具备了该项运动的各项能力,如保护帮助能力、欣赏比赛能力、比赛能力、自主锻炼能力等。这就要求更好地选择体育课教学方法,有时单元计划课时数也要进行调整。例如,以前不重视学生“能用”的内容,要特意培养他们进行合作,培养学生运用正确保护帮助方法,做到人人能保帮,从保护帮助中理解动作技术要点、练习的难点及练习突破点,更好地促进动作技术的掌握。
3.2.3学校和家庭同心协力使学生养成运动养成运动习惯
班主任的态度、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校领导重视程度,家庭体育氛围这些因素都对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班级体中,一个“健身达人”的班主任不可能不支持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体育教师风趣幽默,教法多样且得当,课的密度合理,强度适合不可能不吸引一大批体育爱好者成为拥趸,学校重视各类体育竞赛,班级联赛,体育明星星光闪耀,一定会促进学校的体育活动开展,家庭中父母酷爱运动,经常陪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游戏和体育锻炼,并且支持学校的体育工作,能较好地督促孩子们完成体育课后锻炼任务,真正使家校形成合力,拧成一股绳共同促进学生养成运动习惯。
3.3学生的体育健康知识和体育行为得到升华
长久以来健康教育在学校教学中不受重视现象严重,有的学校更是不开课、少开课,有的是师资缺乏,有的是学校领导不重视,要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的健康行为,必须在学校从上到下形成必要共识,把健康教育课重视起来,把步子迈开勇敢前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健身知识和方法。
3.3.1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健康意识
体育课上学习健康知识是必然的,选择合适的时机与内容尤其是选择讲解时机,如何讲解都在教学设计中考虑好。比如,急行跳远教学中教师一定把膝关节损伤及预防的知识进行提前讲解并及时语言提示,屈膝缓冲时机,让学生明白危害是什么,危险怎么预防,就能较好地避免或减少肌肉拉伤和膝关节损伤,教师要经常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意识。例如,每次运动前一定做有针对性的热身准备活动,不心存侥幸,经常检查服装鞋带,避免被其他同学踩到而摔倒等。
3.3.2健康行为的培养
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知识收获经验,把学到的运动知识及经验运用到体育健身活动之中。体育锻炼要经常反复进行,只有进行有规划的体育锻炼才能使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体育健身锻炼不是一朝一夕、三天两早晨的事儿,也不是一曝十寒,而是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健康行为将会给一生带来良多益处。因此,要养成健康的行为,意识和健康的习惯尤为重要,并在反复的坚持中逐渐形成健康的行为。健身贵在持之以恒、劳逸结合。适度运动会事半功倍,反之则易造成失去健康。因此,要在体育运动中注意劳逸结合,做到适度运动。当体力下降或身体疲劳时不要逞能做力所不及的运动,避免意外伤害;也可以把运动比作吃饭,喜欢吃的就狂吃不加节制,当然就损害身体,运动超过自己的承受能力也有损身体健康,而规律“饮食”适量长期的运动,必然促进健身体魄的形成。教师要在课上使学生懂得管理自己的健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有时个别学生不能参加大强度运动,教师强安排他减小强度或暂时休息。又比如在体育比赛中要会控制自己在场上的情绪,使自己情绪良好利于比赛。总结起来,健康行为的培养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体育运动,并坚持参与体育运动,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3.4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当下培养人才要达到适应社会发展,适应未来需要,这是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制订及实施过程中要预判学生可能及将要出现的心理状态,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现在或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压力进行剖析,并指导学生以怎样的心态和心理去面对压力和困难,提升学生的适应本领,为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起到指引作用。例如,在篮球、足球等体育训练时,讲一些篮球、足球运动员在训练中遇到的困难,他们是如何战胜不利因素和困难达到他的运动巅峰的,这有利于学生找到“参照物”,从而提高战胜困难的本领,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养成。学生的核心素养高心理健康,那他们的心理素质也就好,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就突出,自身的调节也就强,在社会生活中就能以良好心态抵御压力,面对生活,面对社会。
4.结论与建议
随着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认识的加深,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得到重视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是学生体育情感与品格的培养,其次是学生习惯与运动能力形成,再次是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建立,最后是使学生心理更健康,抗压及调节能力更强,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实施,实现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祁罕.初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体系及培养路径[J].教育评论,2017(6):133-136.
[2]赵凤霞,程传银,张新辉,李菊红.体育核心素养模型构建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1):154-15
[3]申欣鑫.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教书育人,2018(05):79.
[4]刘汇.试论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7(12):294.
[5]王玉涛.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才智,2017(26):123.
[6]陆秀云.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J]. 体育师友, 2016, 39(5)
[7]赵俊峰.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 2016(33)
[8]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6(6):1-2.
- 【发布时间】2022/1/10 16:25:36
- 【点击频次】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