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作者】 侯 艳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第十八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学生都会出现多种变化,而这些变化会对其今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在此阶段,他们对于自我、他人、人际关系、社会生活表现出强烈的认知欲,而这种状态也构成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因此,教师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质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双重任务。理应把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探索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和中国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出,以培养社会合格公民为中心的初中课堂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系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双重任务。因此,本文从初中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对策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在初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促进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比如,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佳;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又不知道该如何调整和排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家长存在代沟,与同学交往出现障碍等。可见,在初中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完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自主发展,重在强调学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质的人。社会参与,重在强调学生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养成现代公民所必须遵守和履行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这些素养的达成,不仅需要学生有渊博的学科知识,更需要学生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状态。高尚的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精神动力和意志支撑。
  二、在初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的教育资源
  选排初中各科教材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我们教师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认真分析教材,将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从中提取出来,并合理选择、重新编排的过程。总揽整个初中各科的教材以及心理健康的专门教材,可将其归纳为学习心理教育、情绪情感教育、环境适应教育、人际交往教育、青春心理教育、自我心理教育和生命健康教育七大主题,以便在课堂中有的放矢的安排教学。
  初中各科的教材中有很多内容都渗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需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情,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学习伴成长》一课,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新视野,讨论学习与个体成长的关系,学会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并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对于个体生命生存、成长的意义。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情绪的管理》一课,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绪情感,学会调节和控制的情绪,体察和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中学序曲》一课,让学生了解初中和小学的差异,了解初中生活的特点,接受适应心理教育,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让友谊之树常青》一课,正确认识人际交往中关于伙伴间的人际关系,掌握伙伴交往的方法技巧和原则。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青春飞扬》一课,引导学生从关注自身变化到提升对青春的精神追求,体会青春的幸福,增强自信的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以乐观健康的心态迎接青春期的到来,使自己的青春生活更有意义;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做更好的自己》一课,引导学生认识到接纳自己不满意的部分很难,需要乐观的心态、勇气和智慧,思考坚持原则和重视别人建议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会悦纳和欣赏自我,做更好的自己,形成更积极健康的自我形象。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对自己的未来做合理的规划。例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让学生认同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要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同时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发觉自身的生命力量。其它课也是如此,例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敬畏生命》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和坚强,体会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各科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有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堂教学目标,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有关心理健康的教育因素,并把这些因素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理科教材中,在学科活动中体现出的创新思维品质、逻辑思维品质、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等,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材料。对于一些确实不含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教材内容,教师通过学习活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及公平竞争的心理品质。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让学生的认识有所完善,干涸的心灵得到春雨般的滋润。
  2.积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氛围
  许多研究表明,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保障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应该营造一种积极和谐、心理相融的环境。为此,教师首先要学会接纳学生。让学生敢说真话,能说真话,不管是学生的观点错误还是做出了不良的行为,都不应该让学生感到被排斥和拒绝,即便学生的言论与课程的思想相悖,这正是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契机,教师应该走进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同身受,去理解他们的气愤,懂得他们的失望,与学生平等相处,做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路人。
  3.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劳动的机会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也会有打扫教室、擦黑板以及其他的简单劳动,因为学生在家庭中可能很少进行家务劳动,因此会造成严重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问题,教师可以在班级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机会,比如在播放幻灯片时假装不知道幻灯片的投影如何变成正向的,而学生将这个简单的动作完成之后会体会到自信和快乐,当他明白自己帮助别人会获取快乐的时候就会产生同理心,教师长期使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理心,继而端正自己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使每个学生心理健康地成长,使他们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也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程群芬;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美的教育[J];吉林教育;2011年19期.
  [2]曾桂萍;初中数学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J];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06期.
  [3]刘彩霞;初中英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2期.
  [4]薛小利;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快乐阅读;2011年19期.
  [5]吴艳华;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年05期.
  • 【发布时间】2022/1/10 16:28:10
  • 【点击频次】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