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说写渐进相得益彰,课堂练习扎实有效

 

【作者】 徐 亮

【机构】 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低段到高段的阅读教学随堂说写练习的设计策略

  摘 要:阅读教学随堂说写练习已经成为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先从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以仿说、扩说、续说的形式,进行以“说”为主的词、句、段的说话训练;再从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以仿写迁移的形式,进行以“写”为主的语段、篇章、创编文本的写话训练。以此将极大促进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强化语用功能。

  关键词:阅读教学;说写;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那么,是否可以为了写而写,单独进行强化训练呢?显然,学生表达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根据阅读教学中文本特点,进行有效的随堂性说写作业设计,使低段的遣词造句和高段的谋篇布局,能循序渐进地进行贯穿训练,更有助于促进读、说、写的有机统一,让学生能在具体的语境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低段教学以“说”为重,从说词、说句、说段开始
  低段孩子识字量少,要求会写得更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注重说话练习,为写话打好基础。
  (一)仿说——从优美的词、句入手
  积累语言,最终的指向是丰富学生的语言运用,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让这些优美的词语、生动的句子,变成学生自己的。
  如在统编教材第二册《荷叶圆圆》一课教学,教师在组织学生品析“荷叶圆圆的,绿绿的”一句时,让学生在儿童化的口语中感受叠词的趣味(此时教师在评价学生读得到位后,继续向言语实践评价的深度拓展)出示了“小小的鸟蛋凉凉的”一句,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叠词位置的变化,并通过互改体会语言文字的奇妙,最后相机出示“(  )的树叶(  )的”、(  )的月亮(  )的”等句式练习,学生通过言语实践后发现了语言文字的规律,在反复的说话练习中巩固了言语技能,兴致盎然。
  (二)扩说——从文本空白入手
  统编教材第五册《掌声》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天,老师让同学们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知道英子的情况。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老师对这“犹豫”一词进行了文本补白扩说,让学生想象“英子为什么会犹豫?当时是怎么想的呢?”学生通过联系上文自然想到了英子的自卑,上台怕出丑;同时又联系下文知道英子不上台也会让老师同学嘲笑,最终在这样的复杂心理活动中上了台。这样,通过联系上下文扩说练习,学生既理解了关键词,也培养了良好的语感和通篇阅读的整体把握能力。
  统编教材第五册《灰雀》一文留下了多处空白,赋予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当列宁发现寒冬时节一只胸脯红色的灰雀不见了,认为已经冻死了,感到很可惜之时,那个男孩没有当面承认是自己捉回家的,只是肯定地说:“一定会回来的”。教师及时质疑——小男孩当时为什么这么肯定地说,在想些什么呢?回家后男孩会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然会想到“明天要赶紧把灰雀送回来,不能让列宁担心”的心情体验。而第二天当灰雀回来后,列宁没有责怪孩子,只是对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又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列宁为什么不问孩子却问灰雀,当时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自然会说到孩子的诚实,和列宁的宽容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三)续说——从故事的结局入手
  统编教材第三册《坐井观天》一文中,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由于学生在前文学到“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很快明白青蛙的错误认识,在语言表达中感受到其见识短浅的个性。用一个句子作为开头,续说接下来的故事。






  再如,统编教材第五册《去年的树》也可以对文本进行续说。文章讲的是鸟儿履行去年和树的约定,第二年来到树身边发现朋友已经变成树根、大门、火柴,最后成了灯火。教师利用故事的结尾,让学生进行续说“信守承诺的鸟儿离开朋友前会说什么呢”,学生兴致盎然:有学生批评了破坏大树的人们,也有的讲了人们知道了这个故事后,学会了保护大树,更有的结合故事诉说了身边破坏环境的现象。可以说,对文本的续说进行了有效的补充。
  总之,在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精心设计随堂说话练习,以仿说、扩说、续说的形式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为学生体验情感、习得语言、发展思维提供充分的语用实践机会。
  二、高段教学以“写”为重,从写段提高到写篇
  有了低段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生搭建说话练习的平台,日积月累,就为写话打下基础。到了高段,在阅读教学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应更多地注重语言表达方式、作用以及谋篇布局、创编文本技能的培养。
  《语文课程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阅读教学中,“寻找最佳读写结合点”的课堂练习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习段——在留有文本空白的语段进行仿写
  在统编教材《穷人》一课教学时,在引领学生充分学习理解桑娜的两段心理描写段落内容及意义之后,教师设计了一个渔夫回家后看到两个孩子的心理描写的言语练习。既是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内容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这与落实本课教学重点、目标联系紧密,应该纳入课内的教学环节并加以指导。(教学步骤如下)
  1.渔夫当时可能会怎么想(看到西蒙的两个孩子躺在床上),你在课文中能找到哪些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着眼全篇去品悟,如渔夫后面对桑娜说的话,桑娜想到的那些事情……)
  2.练写渔夫的心理活动,体会他的善良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忧虑、愁苦。他想        
                            
                          。
  3.交流小练笔后小结: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这节课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的心理描写感受到“渔夫和妻子桑娜不顾贫穷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善良品质。
  心理描写可以这样设计,那么其他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也可以依托文本,寻找仿写最佳结合点。既巩固新知,又得到语言文字运用的锻炼。同时,像这样的小练笔,每一课随堂练习,必能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成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桥梁。
  (二)写文——从仿写有特点的篇章迁移
  1.借助表格学文,仿写章节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一课,老师运用表格“摘录关键词句信息、写描写方法”的学习形式,领悟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描绘了四季的不同特点,并尝试将这种描写的写作方法进行迁移。









  这样设计,使学生感受了特定季节的景物有不一样的美。同时,为迁移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做好铺垫。之后,出示一幅校园早晨图,让学生尝试用相同的描写方法写练习“校园早晨最美是什么”的仿写,学生兴致盎然。
  这样的练习环节设计,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有之前为了填写表格时,互相交流的环节。因此省略了自由说、指名说的环节,直接进入写话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2.理清叙述方式,仿写成文
  统编教材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为了引导学生体会游记这一文本的一般结构特点,老师设计了这样的课堂练习:在文中圈出能表明作者游览顺序的有关词句,并且和同桌合作,在老师提供的游程图上标示出地点。让学生聚焦文中交待的作者的游程,能使学生从文本的段落结构上感知游记文体的行文特点——游览顺序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之后,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在老师准备的一张学校游程图上简约地写几句该地方的特色。最后,进行交流。从而巩固这一特殊的写作方法。如图:










            
  再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灯光》一课,此篇的写作手法采用倒叙、首尾呼应、详略得当的手法,且文章结构紧凑,语句含义深刻等写作特色。因此,教师在指引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的同时,借着文中三次提到“灯光”一事,学习、掌握文章为什么这样写的表达方式。于是,要求学生也写一篇采用倒叙且首尾呼应,结尾主题升华的习作,以结构紧凑,穿插几句语义深刻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老师提供了几个选题供学生参考:《鱼钩》、《游泳圈》、《自行车》、《一支笔》等,以童年多接触的物体为主,进行谋篇布局。
  3.创设情境,仿写文本创编
  如在学习了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后,可以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来介绍爬山虎,使文章更有童趣,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大家好,我是给人类带来凉意的爬山虎。许多人很奇怪我是怎样往上爬的,让我来告诉大家吧。我是有“脚”的,就藏在茂密的绿叶下面,免遭阳光的直接照射。其实这“脚”是长在叶柄上的细丝,细丝头上的小圆片就像吸盘一样,紧紧地粘在墙上。可别小瞧这“脚”,我就是靠它来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就让我布满墙头,为人类作贡献吧!
  再如,在学完了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蟋蟀的住宅》后,使学生们感受到了蟋蟀的勤劳与坚持,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以“蟋蟀,你真让我骄傲”为题,赞扬一下蟋蟀。这样,学生们的思绪被打开,不乏精彩的评价:
  蟋蟀,你对自己的要求真严格,从来不用现成的洞穴,而是慎重地选择自己的“家”,而且是排水优良、阳光充足的家,我要向你学习不随遇而安的品质……
  蟋蟀,你真是一个技术高超的建筑师。到你家做客,可以看到光滑的墙壁,还有清洁、干燥、卫生的环境,真是让人羡慕……
  蟋蟀,我被你的坚持不懈感动。你用自己娇小的身躯,推翻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而且一刻不闲着,就是在冬天,也能看到你忙碌的身影,装扮着美丽的家……
  这些语言是多么精妙,是学生对文本语言的内化与运用,也是对学生想象、表达、体悟等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所谓“言”、“象”、“意”的统一,从形式到目标都彰显出语文的特质,体现着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利用文本有效设计随堂说写练习,从低段的“说”,走向高段的“写”,将极大促进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强化语用功能,成为阅读和习作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 年版)[S]. 北京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 【发布时间】2022/3/22 21:03:02
  • 【点击频次】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