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刍议

 

【作者】 兰正学

【机构】 贵州省纳雍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已成为中学必不可少的必修或选修课科目,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能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度不够,初中信息技术课存在低效现象,探究其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分层;情境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对于目前的初中学生来说,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技能之一。那么,针对于初中学生不同的起点、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使每个孩子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也就成了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不断探究的课题。
  一、根据学习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大都采用灌输式的模式,先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然后由教师机控制学生机为学生演示操作步骤,最后让学生动手操作练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主动发展的空间,他们的积极性不高,主体作用无从发挥,根本不可能很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鉴于此,教师要围绕新课程改革,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教学方法。一是要精讲多练。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多动手操作,才能真正做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分配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的时间,变多讲为精讲,将节省出来的时间交给学生自由利用,让学生多实践、多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是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材料,通过不同途径、方法完成活动“任务”,从而使自己的各方面都获得一定发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尽可能地设计一些有趣实用的任务,并留给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空间与时间,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学生的差异性明显存在,教学中如果统一要求,就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提不高”,后进生“吃不了”的局面,这会加大两极分化,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此可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潜能的差异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为优等生,他们电脑基本功扎实;b层为中等生,电脑基础一般;c层为后进生,电脑基础差或没有。上课时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进步。但是层次划分不是固定不变的,学习期间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层次调整,使他们保持积极的学习心态,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分层后的各小组并不是完全独立的,我们同时建立“一帮一”的伙伴关系,比如优秀生与学困生结成对子,这样既可以落实优秀生的知识又可以教授学困生更优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更快的掌握知识,还可以把教师从学生群体同时提问而分身乏术的困境中解救出来。而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恰当的位置安排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我们是在计算机房中进行组织教学。我将学困生安排在教室的前部,中等生安排在教室的中部,优秀生安排在教室的后部,这样学困生可以得到老师的更多关注。这种排位方法,有利于老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个别辅导,也有利于学生信息反馈。      
  三、展示作品,使学生有成就感
  课堂中多展示学生作品,利用成功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多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表扬鼓励,会使学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从而对计算机学习产生更为强烈的兴趣。在伴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赞美,这些同学都会沉浸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之中。课堂中我让每个同学都把作品上传到局域网中,这样,只要进入网上邻居的同学都能看到,当看到有同学欣赏自己的作品时,他们会充满成就感。用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式,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可以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它们学习某一知识,总希望看到自己的成绩,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或画图以后,让学生写作文或画画,然后选出范文或范画进行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使这些同学感到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使其他同学羡慕的不得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自己的成绩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兴致盎然。
  四、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习效率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机理论知识较多并且理解难度较大,给学生带来了学习困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运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形象逼真的情境中理解理论知识。如在教学VB内容时,学生普遍认为编程的学习难度较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创设以下游戏情境:教师在网上下载“猎人带羊过河”“牧师和恶魔渡河”等Flash小游戏,先让学生玩这些游戏,而后再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势引入“指令”“程序”的概念,让学生明白这些概念就存在于这些小游戏中,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学好VB内容的信心。再如,在进行Excel部分相关知识讲解时,有一部分内容是表格数据的运算。进行讲解时,可在班级里面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篮球兴趣小组报名活动,让学生通过Excel表格计算出各个班级参加篮球兴趣小组成员的人数,同时计算出篮球小组人数在班级内所占的比例。通过学生去实践操作进行计算,在实践中不断地掌握表格计算的相关公式,进而使学生在计算中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除了教给学生基本的技能之外,还要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老师,要提高思想意识,将提高学生技能和素养渗透到每一节课中,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

  • 【发布时间】2022/3/22 21:07:43
  • 【点击频次】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