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课程中德育资源的发掘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体育作为学校五育并举的核心内容,既能给学生提供强身健体的方法与途径,也能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各种德育教育。体育教学具有长期性和实践性,可为学生提供了绝佳的德育时机。通过体育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集体荣誉感和团体意识、顽强拼搏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大胆创新,不断发掘体育课堂的德育资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德育;发掘
小学体育课是一门让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学科。除了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之外,小学体育课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的绝好学科。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外,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教学目标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具有独特功能”。
一、在小学体育课开展德育教育的优势
(一)体育教学的长期性
体育学科贯穿于每一个学生的读书生涯,是学校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个阶段的学习都要接受体育教育。因此,同别的学科相比,体育教学更具长期性。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更加系统连贯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差异特点,主要就是体育学科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体育教学更具实践性。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更具直观性。这一优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及的,在身体力行的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发掘的途径
(一)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如遇天气原因,教师可在教室内组织学生观看各类体育比赛视频,例如给学生播放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比赛视频,中国女排在小组赛险遭淘汰的情况下,为了赢得比赛为国争光,通过全体队员的顽强拼搏,最终夺得冠军。通过观看比赛,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教师还可播放中华传统项目,例如中国国粹武术、太极等表演视频,让小学生感受武术带来的震撼,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貌。
(二)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每节课开始的课堂常规就是队列队形练习,要求每位学生动作迅速、整齐、准确。如果有个别同学做错动作,就会造成全班队形不整齐,影响整个班级。教师在队列队形练习中,要抓住时机,让学生体会,自己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与集体息息相关,让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在队列队形练习的过程中既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
(三)顽强拼搏精神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优越,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很多学生缺乏艰苦锻炼,沉迷与网络世界,怕吃苦,身体缺少锻炼,意志力缺乏磨炼。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正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和磨炼意志力的大好时机。例如,在进行耐久跑800米跑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在后程出现呼吸困难,肌肉酸软的反应,这时,很多怕苦怕累的同学,感觉身体疲劳马上就想退缩。这时,教师一定要从严要求,抓住耐久跑教材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坚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让他们认识到人生没有轻轻松松获得成功的好事,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肯吃苦,必须顽强拼搏,让他们认识到只有肯吃苦肯拼搏,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会组织各种各类比赛,有比赛就会有输赢。小学生还处于心智不够成熟时期,很多时候都不能理智地面对输赢。例如,赢得比赛时,骄傲自满,洋洋得意;输了比赛后,就开始相互埋怨,指责同伴。或者对于对手的犯规,恶语相撞,甚至大打出手。教师在这时要抓住时机,教育小学生正确对待输赢,胜败乃兵家常事,赢得比赛时不能骄傲,继续加油。输了比赛后,要找出失败的原因。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失误,正确对待比赛输赢,不怨天尤人,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结束语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从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教育,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中德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体育教学,2020(11):11-13
作者简介:陈颖(1984年)女,湖北黄冈人,硕士,中一,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德育;发掘
小学体育课是一门让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学科。除了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之外,小学体育课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的绝好学科。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除了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外,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体育教学目标之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体育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具有独特功能”。
一、在小学体育课开展德育教育的优势
(一)体育教学的长期性
体育学科贯穿于每一个学生的读书生涯,是学校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从幼儿园到大学,每个阶段的学习都要接受体育教育。因此,同别的学科相比,体育教学更具长期性。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更加系统连贯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最显著的差异特点,主要就是体育学科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体育教学更具实践性。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中,通过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更具直观性。这一优势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及的,在身体力行的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发掘的途径
(一)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如遇天气原因,教师可在教室内组织学生观看各类体育比赛视频,例如给学生播放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比赛视频,中国女排在小组赛险遭淘汰的情况下,为了赢得比赛为国争光,通过全体队员的顽强拼搏,最终夺得冠军。通过观看比赛,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爱国情怀。教师还可播放中华传统项目,例如中国国粹武术、太极等表演视频,让小学生感受武术带来的震撼,感受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面貌。
(二)团结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每节课开始的课堂常规就是队列队形练习,要求每位学生动作迅速、整齐、准确。如果有个别同学做错动作,就会造成全班队形不整齐,影响整个班级。教师在队列队形练习中,要抓住时机,让学生体会,自己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与集体息息相关,让学生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在队列队形练习的过程中既能锻炼身体,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
(三)顽强拼搏精神教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越来越优越,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很多学生缺乏艰苦锻炼,沉迷与网络世界,怕吃苦,身体缺少锻炼,意志力缺乏磨炼。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正是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和磨炼意志力的大好时机。例如,在进行耐久跑800米跑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在后程出现呼吸困难,肌肉酸软的反应,这时,很多怕苦怕累的同学,感觉身体疲劳马上就想退缩。这时,教师一定要从严要求,抓住耐久跑教材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坚持到底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让他们认识到人生没有轻轻松松获得成功的好事,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肯吃苦,必须顽强拼搏,让他们认识到只有肯吃苦肯拼搏,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四)、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会组织各种各类比赛,有比赛就会有输赢。小学生还处于心智不够成熟时期,很多时候都不能理智地面对输赢。例如,赢得比赛时,骄傲自满,洋洋得意;输了比赛后,就开始相互埋怨,指责同伴。或者对于对手的犯规,恶语相撞,甚至大打出手。教师在这时要抓住时机,教育小学生正确对待输赢,胜败乃兵家常事,赢得比赛时不能骄傲,继续加油。输了比赛后,要找出失败的原因。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失误,正确对待比赛输赢,不怨天尤人,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结束语
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做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责任。体育教师要结合体育课程特点,充分发掘德育因素,有机渗透德育内容,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从关心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着眼教育,严格要求,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
参考文献:
[1]王晓燕.新时代学校体育课程中德育资源挖掘的三重逻辑【J】体育教学,2020(11):11-13
作者简介:陈颖(1984年)女,湖北黄冈人,硕士,中一,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 【发布时间】2022/3/22 21:23:01
- 【点击频次】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