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发展小学数学教师的教材组织力

 

【作者】 朱莎丽

【机构】 四川省苍溪县龙王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材组织力是指教师分析把握教材、组织教学素材使之成为教学内容,形成适合学生的学习预案的能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材组织力应高效高质地服务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这种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与素养,决定着教师能否真正给每个儿童提供在数学课堂上“出彩”的条件和机会。
  一、数学教材的组织价值
  (一)开阔师生视野,一切生活素材皆可组织成教材
  小学生学习数学不是仅仅依靠12本教材,更不是为了考试成绩进行大量的刷题训练,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把目光投向数学绘本、课外读本、蕴含着数学信息的网络、自媒体、数学学习报、杂志,高质量的数学学习APP、数学微课、学习平台等,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情境来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关键能力,培育数学核心素养。
  (二)激发探究“胃口”,将教的素材组织成学的材料
  教材是数学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既是给学生看的,也是给老师看的。教材内容多数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这种形式的呈现不利于学生思维的一步步深入开展,不利于展现数学知识的本质,难以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材组织的过程其实是把“教的材料”组织成“学的材料”的过程,如果把课本上呈现的教材比作“食材”的话,那么教师就相当于一位高级厨师,要把这个食材加工成可以激发学生探究胃口的“美味佳肴”。
  (三)提升核心素养,科学组织教材以形成课程形态
  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相信儿童的潜能,突出教材内容的发展性与融通性,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教材和使用教材,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儿童的潜能。
  二、数学教材的组织原则
  (一)退居儿童认知层次
  教师要学会蹲下身来看学生,解读学生,把自己退到儿童认知的层次来看待教材。小学数学教师组织教材应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已有知识基础,设身处地想“如果我是学生,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会怎么想,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二)无限相信儿童潜能
  “探索未知的欲望是孩子的天性”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这样表述:能够生存下来的生物不一定是最高级的,也不一定是最强壮的,而是那些最能适应生存环境的。对于有大脑的动物,为了生命的延续,亲代必须教育子代适应生存环境、教授子代生活的技能;为了生存,子代也必须主动学习未来生活的本领。子代有好奇心,是为了更快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是为了更好地生存繁衍下来。因此,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对于真理的追求是出于一种生存本能,正是这种本能可以让教育者“无限相信”儿童的潜能。苏霍姆林斯基特别寄语未来教师:“要记住,人的潜能和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我们要坚持相信任何数学问题都可以让任何年龄的儿童去思考。教学中关于教材的处理要尊重儿童,但更重要的是发展儿童。
  (三)把握数学知识本质
  本质是指对事物的性质、特点以及发生、发展产生影响的事物本身固有属性,数学知识本质是指数学知识背后的“道理”。陈重穆先生提出数学教学要“注重实质,淡化形式”。把握数学知识本质需要教师认真钻研,静心思考,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有的老师受个人知识文化水平与钻研能力所限,缺乏对学科教材的整体把握,不能准确判断数学知识的本质,因此在采取教学对策时会有失偏颇。“角的认识”这节课属于起始课,因此它成为了汇报课、评优课的重要选题,相关教学设计与实录已经连篇累牍了,但笔者最近听了几节“角的认识”,仍然发现相当多的老师并没有把握角这一数学知识的本质,以至于给学生造成了认识误区。数学上的角是一种平面图形,是从各种物体表面上抽象出来的图形,而不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东西,抽象出来的其实是一种“观念”。有的教师教学“角的认识”,让学生拿着三角板戳自己的手心,然后问:你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回答“尖尖的,很刺手”,教师顺势提出:这个尖尖的刺手的东西就是角。角是一个平面图形,怎么可能会有尖尖刺手的感觉呢,只不过是这个被做成了锐角的实物给学生留下的感受而已,如果是一个钝角实物,还会有刺手的感觉吗?还有的教师总是给学生强调角的两边是射线,那么三角形里三个角的两边都是线段,能说它们不是角吗?这不是角的本质,角的本质是角的两边“张开度”,是相交的两条直线在不重合的情况下,一条直线相对于另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抓住角的两边是“直的”就可以了。教学设计一般是从不同的实物图片中抽象出角这一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平面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一般采用观察分析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理解角的本质,不给学生造成想当然的错误认识。
  三、数学教材的组织策略
  (一)突出课堂核心
  目标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思考每个环节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去进行教材组织,突出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动态呈现静态教材
  教材一般是静态呈现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使用课件展示、语言描述、教具演示等各种手段,化静态为动态,使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三)扩展丰富现有教材
  教材编写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在编写时只能是提纲挈领的,有时只能提供一个例题,会把一些新知学习融到练习中。组织教材时,如果仅仅把目光盯住例题,有时难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新知、掌握技能,很容易出现知识缺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难点,可以对例题和习题加以变化,举一反三,充实其内涵,以便学生深入理解、扎实掌握。
  (四)分拆处理繁杂信息
  教材中有一些练习由于信息繁多,超出学生当前的“信息处理水平”,让学生感觉到头疼,在解题时产生不自信,大面积出现解题错误,所以教师要从当前学情出发,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把繁杂的信息整理成易于接受与理解的信息。学生解答完此题后一般会长长出一口气,也有不少学生干脆会放弃此题。因此在教学时,要想让学生弄清数量关系,正确地选择算法,有条理、有次序地分析解答,应当把此题分拆为三道题进行练习,从而有效地降低练习难度,提高练习的有效度。
  总之,教师要具有组织教材的意识、勇气和智慧,遵循数学教材的组织原则,运用数学教材的组织策略,不断提升对数学教材的组织能力,服务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 【发布时间】2022/3/22 21:24:15
  • 【点击频次】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