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基于图书馆环境下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时鸿飞

【机构】 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基政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究性学习是培养上述能力的有效方式,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板块是最合适的阵地,图书馆则是练兵的最佳武器。
  关键词:图书馆;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改变以往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进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个性化阅读学习渠道,笔者结合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谈谈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策略一:找准切入点,激发自主探究动机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是通过知识的再发现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过程的学习,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动机,需要找准切入点。
  首先,门槛要低。对于以古诗为载体的学习内容来说,指导诵读是最好的切入点。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指导,使学生在原有诵读水平上有感受得到的提升,以此激发自主探究古诗内涵多角度解读的意愿。从图书馆借阅大量感兴趣的古诗词书籍,如《唐诗鉴赏辞典》、《花间集》、《沧浪诗话》等,形成极具个性化的诵读氛围。
  其次,要有趣。“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探究性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诵读指导不仅有技巧传授,还要变换形式。引入学校图书馆DVD光盘“和诗以歌”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以诗、歌、乐、舞、书、画、茶为载体的“诗歌庭院雅集”综艺《邻家诗话》等。这些现有的高质量视频资源,其内容均以诗词为主要内容,融合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绘画等领域,在聊文化、看表演、讲古诗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更愿意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策略二:看准着力点,启导小组合作学习
  在探究性学习实施中,不同选题小组面临的困难各不相同,教师要有细致的观察力,发现问题核心,积极干预,对症指导,高效引领。
  有的小组分工不当,任务不均,需要在尊重小组长安排的前提下,协助沟通组员情况,对原有分工微调,提高合作探究效率。
  当某小组的选题模糊,缺乏针对性时,教师的启发和引导要简洁明了,直击重点,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探究什么,为什么探究,怎么探究”这些问题,迅速做出反应,对照目标,及时调整探究方向。
  A组选题“古诗中的离愁别绪”,B组选题“送别诗”。虽然两个选题一个倾向于情感,一个倾向于方式,但多有重叠。教师适时点拨:引导一组探究古诗中的中国式情感:登高怀古,隐逸出世,边塞征战,咏月抒怀等;再引导另一组探究不同身份对待离别情感异同:友人别,夫妻别,亲人别,同僚别等。各小组找到更具体的探究目标,学习对复杂信息的科学分类整理,宏观把控整个专题,使其既有横向拓宽,又有纵向深入。
  另一例选题“古诗中的代言人”,即意象。探究初始阶段,需要创设条件,提供资源,以便学生多角度搜集资料。在校利用图书馆藏书及数字图书馆查找相关信息撰写文献综述,进行整合归纳。如:月亮、大雁寄乡思;长亭、杨柳寓别情等。也可以协调学科教师参与指导,点拨学生请教生物教师古诗中出现的个别植物特性,了解该植物所代表的文学语码。
  该组四位同学对诗中“梅花”格外感兴趣,成立“子小组”探寻“梅之意象”。利用全文数据库写就的《20世纪以来古典诗词梅之意向研究综述》颇有见地。在教师修改润色后发表于班级公众号和校园网,接受社会点评。
  教师对探究性学习课程实施启发和引导是整个探究性学习中关键的一环,包括实施和执行方案的启发引导,以及探究过程中矛盾冲突的调和与化解。过程复杂多变,指导贯穿始终。找准着力点,帮助学生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
  策略三:发现创新点,拓宽探究活动领域
  “部编本”语文教材古诗文数量增加,对于“数字原生代”的学生而言,引发其情感共鸣与心理共振,不能用千篇一律的说辞和照本宣科的讲解,也不要低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鉴赏能力,尊重学生的另类解读,借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发展的能力,给传统文化注入“时代感”,拓宽探究性活动的领域。面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网络资源,需要教师有效筛选,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网络阅读习惯,占领网络阅读阵地。
  刘同学在《古诗苑漫步》的探究性学习中任小组长,突出的语言天赋使她在设计探究性学习展示环节时,把唐诗翻译成英文诵读,教师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探究要保持敏锐度,及时发现,适时指导。
  该探究小组翻译陆游作品《卜算子·咏梅》,有限的知识水平和粗浅的翻译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遇到障碍,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新课题,但是作为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要有终身学习的大语文观,为学生打开新世界提供助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和学生一起阅读图书馆藏书《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学习研究何中坚先生的英译唐诗风格,按原诗韵律押韵,保留其精髓,用英文重现唐诗之美;重温经典古文的现代汉语翻译,巩固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准则;比较同一名作的不同翻译版本,师生共读《瓦尔登湖》,学生手上的中译本有七种之多。引导学生选择典型段落比较异同,从而了解语言的丰富和变通。陈同学把七种译本中梭罗的诗歌代表作《烟》选出,进行比照,获得许多意外之趣。
  由古诗到语言研究,由语文到英语跨学科,由古汉语到其它语言的跨文化交流,探究性学习并不局限于课本或课题本身,而是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
  参考文献:
  [1]文杰.数字图书馆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35:97-98.
  [2]刘艳.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J] .语文教研,2020(4):106-107.
  [3]杨金霞 .基于任务驱动的语文探究性学习策略[N].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2):2 .
  [4]郭铁生 .探究性学习课程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2009(07).
  (本文系广东省中山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利用中学图书馆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以语文学科为例”的研究成果)
  • 【发布时间】2022/4/8 20:17:38
  • 【点击频次】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