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初中历史课堂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分析

 

【作者】 杨 星

【机构】 贵州省仁怀市三百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原本鲜活的历史变得索然无味,照本宣科的讲课方式只会让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因其将历史和生活相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初中历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越来越受到学生的认可。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
  实现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首要的是教师应创新教学观念。中学历史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多元化发展。教学观念生活化,首先要明确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历史课堂的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摒弃以往老师“包办”课堂的教学方式。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点燃学生的热情,使学生可以享受学习历史的快乐。传统的教学注重“传道”、“授业”、“解惑”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整堂课以传授知识,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学得被动,学得无奈。而今我们追求的是师生思想、情感交融,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就是把学习的活动定位于与书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主动,学得活泼,而教师也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促进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更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要善于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尽可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古为今用,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虽然很多事发生在很久前,发生在遥远的地方,但自古至今,很多道理是类通的,只有贴近生活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真正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是让学生乐于接受的,也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教学,是符合新课程、素质教育理念的教学!
  二、优化教学过程
  有时候,亲身经历的才能使人刻骨铭心,正如古人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实践也证明,教学活动必须要充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只有立足于生活,历史课堂才能变得生动有趣。因此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历史。比如,对于某一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根据历史史实编剧本并且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加深对历史的认识。通过角色扮演,以及学生对遥远的的历史进行加工处理,使历史情境生活化,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通过参观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三、优化教学内容
  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涉及各种领域,政治、经济、军事、艺术、科学等等,令人目不暇接,这就造就了历史教学内容的繁杂。因此,正确处理历史教学内容,拉近学生与历史内容的距离,是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学生每时每刻都与所处的环境发生联系,他们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联系他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生活,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把历史学习的过程与认识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利用身边的地名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中国的地名来源丰富,有的是为了纪念重大历史人物的,有的是因其特殊的政治地缘关系而命名的,而有的则是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等等,每个地名的来源都会有一段与其相关的历史和文化,学生因其好奇心对那些熟知的地名充满兴趣,这样的课堂教授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积极性,还丰富和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激活课堂语言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在精神放松、心情愉悦的状态下,人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开发,不仅能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还能活跃创造性思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因为引人入胜的语言,拥有了很多“粉丝”。艰涩、无趣的《论语》,因为于丹的娓娓道来,而走遍了天下。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师要善于将语言融入生活,处处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验”,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过去的历史知识再现为具体、清晰、生动的历史表象,从而为学生展示一幅幅直观、生动的历史画卷。
  四、设置课堂情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提供这样的思维环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的问题一样,需要大家一起来实践解决,通过自己的自主学习,集体的共同研究,最终得出学习结论。
  比如在“科举制的创立”这个问题时,课前导学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搜集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典故、诗句、俗语;搜集科举出身的历史名人、与科举制有关的家乡著名人物;了解与科举制有关的风俗。通过课前搜集的有关材料,从学生已有的用人与兴邦关系的知识经验和本地风俗“及第粥”“状元糕”的由来,从“登龙门”“状元”等生活经验着手,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通过采用情景再现的方法,把抽象的相关的各种知识让学生迅速地理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高效率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优化作业设计
  通过作业练习,不但能巩固历史知识,还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也要改变传统的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机械练习的作业方式,让历史作业回归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指导生活、体验生活。例如,讲到关于“生活习俗变迁”等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去采访家中的长辈,通过他们的回忆来感受吃、穿、住、风俗习惯等的变化,将历史内容与自己的家庭生活作对比,认识到现在的生活习惯与历史传统的渊源,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如今的生活是历史的延续与发展。这样生活化的作业设计,使得历史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走出书本,回归生活,不但能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加深对历史、对生活的感悟。
  历史课堂生活化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而要实现它,历史教师不但要从自身出发改变教学观念,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教学的内容和过程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并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让所学的历史知识又回归生活,更好的为生活服务。
  • 【发布时间】2022/4/8 20:22:13
  • 【点击频次】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