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当前教育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让语文课堂在学生创新思维的碰撞下产生灵动的生成,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本文笔者从三个方面浅谈了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创设情景,引发创新意识;鼓励质疑,培养创新能力;拓展延伸,开发创新潜能。
关键词:创新;创设情景;鼓励质疑;拓展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当前教育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勇于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创造,诱发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动因,从而让语文课堂在学生创新思维的碰撞下产生灵动的生成,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引发创新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很好地使书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形象,有效地缩短学生与文字的心理距离。同时,创设的情景也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情景的优化,吸引孩子去发现其中的美与趣,激发主动参与的行为,能有效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时,利用课件把书本静止的画面变成动画片形式播放:一天早上,兔妈妈让小白兔去森林里采蘑菇。小白兔提着篮子,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森林里。采着采着,蘑菇越来越多,离家也越来越远了,等到要回家的时候,小白兔却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白兔着急地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这时,天上飞着三只乌鸦。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边配上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边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然后抛出问题:请大家帮助小白兔,让它回家吧。小白兔怎样才能回家呢?请你们先画出来,然后再说一说。老师准备了一幅画有森林的图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添上小白兔回家的图画。每个学生都画上了小白兔回家的图像。四人小组试讲后,派出讲得好的代表拿着自己的画上台讲。
有位学生的画上画有三个乌鸦,有只乌鸦拿着喇叭。他说:“三个乌鸦发现小白兔迷路了,它们马上安慰小白兔,叫它不要着急,有一只乌鸦马上拿着喇叭在森林里广播:‘谁家丢了小白兔,请它的父母来森林里的大树下接它。’小白兔的爸爸、妈妈听到广播,马上赶到森林里接走了小白兔,并十分感谢三只乌鸦。”
有位学生的画上画着三只乌鸦的脚下共吊着一只大篮子,小白兔坐在篮子里随着乌鸦飞行。
我让同学们将自己画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们兴致勃勃,都能很好地把自己所画的内容抒写得淋漓尽致。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使课堂生成灵动而富有激情。
二、鼓励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会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不断诱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对儿童的发问,不管是高质量的还是低水平的,都应该认真对待,对一些与课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留在课后解答,千万不要束之高阁,不予理睬,不加重视。保护儿童旺盛的求知欲是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的前提。
1.读题质疑。题是文眼,经常利用课题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有利于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同时利于把握文章主旨和领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及构思。如我教学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时,开课即切入质疑:你读了课题之后有些什么疑问?归纳学生所提问题的大致主要的方面有四个:(1)谁变成了一棵树?(2)为什么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么?(3)变树时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4)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呢?不难看出,这四个问题既是文章的核心和关键又是学生心中的疑窦,还是解读这篇文章的路标,发现是创造的开始,疑问是智者的明灯。
2.文中质疑。课文是作者传播思想的载体,也是学生习得知识,积累语言,形成技能,获得方法的重要凭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去品味语言美。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一文时,有学生问到“热闹”一词本是写人的,为何这里用来写花?是否用写人的词来写花其效果就更好?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解答了疑问,得知“热闹”一词能更好地写出了花的鲜、密、浓时,便欣慰地笑了。
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样多角度地开拓学生思维,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拓展延伸,开发创新潜能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拓展环节凸显了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挖掘了教材的潜在因素。课文不再只是一个例子,“文本拓展”成了现在语文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利用“文本拓展”延伸,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给学生一个学以致用的展示平台。
如在教学完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后,我出示一张郊外有池塘、青蛙、蝴蝶、小鸟的图片,用语言引导:大自然和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妙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瞧——郊外也是个音乐厅,这里可能藏着哪些声音呢?让我们学着像课文一样表现出声音的美妙。精美的画面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不但说出画面上动物的声音,还联系生活,想象到画面外的声音,创新地说出了:
郊外也是个音乐厅。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来到郊外玩游戏,瞧,它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羊发出咩咩咩、小狗发出汪汪汪、小鸡发出唧唧唧、小鸭发出嘎嘎嘎的欢笑声。
郊外也是个音乐厅。爸爸妈妈带着哥哥和小妹妹迎着咝咝的春风来到草地上放风筝,发出了嘻嘻哈哈的笑声。
……
一段段精彩的、有创意的文字从学生口中娓娓道来。
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内容何其有限,我们应树立“语文无处不在”的大语文观,发挥课外拓展延伸的作用,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潜能得到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尝试、大胆质疑、讨论争辩等途径,既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不怕失败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期刊网《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人民网:习近平谈创新。
关键词:创新;创设情景;鼓励质疑;拓展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当前教育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当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勇于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敢说、敢想、敢创造,诱发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动因,从而让语文课堂在学生创新思维的碰撞下产生灵动的生成,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景,引发创新意识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很好地使书中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生动形象,有效地缩短学生与文字的心理距离。同时,创设的情景也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情景的优化,吸引孩子去发现其中的美与趣,激发主动参与的行为,能有效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看图写话时,利用课件把书本静止的画面变成动画片形式播放:一天早上,兔妈妈让小白兔去森林里采蘑菇。小白兔提着篮子,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森林里。采着采着,蘑菇越来越多,离家也越来越远了,等到要回家的时候,小白兔却怎么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白兔着急地坐在草地上哇哇大哭。这时,天上飞着三只乌鸦。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边配上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环境,边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然后抛出问题:请大家帮助小白兔,让它回家吧。小白兔怎样才能回家呢?请你们先画出来,然后再说一说。老师准备了一幅画有森林的图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添上小白兔回家的图画。每个学生都画上了小白兔回家的图像。四人小组试讲后,派出讲得好的代表拿着自己的画上台讲。
有位学生的画上画有三个乌鸦,有只乌鸦拿着喇叭。他说:“三个乌鸦发现小白兔迷路了,它们马上安慰小白兔,叫它不要着急,有一只乌鸦马上拿着喇叭在森林里广播:‘谁家丢了小白兔,请它的父母来森林里的大树下接它。’小白兔的爸爸、妈妈听到广播,马上赶到森林里接走了小白兔,并十分感谢三只乌鸦。”
有位学生的画上画着三只乌鸦的脚下共吊着一只大篮子,小白兔坐在篮子里随着乌鸦飞行。
我让同学们将自己画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们兴致勃勃,都能很好地把自己所画的内容抒写得淋漓尽致。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使课堂生成灵动而富有激情。
二、鼓励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会产生创新的冲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不断诱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对儿童的发问,不管是高质量的还是低水平的,都应该认真对待,对一些与课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问题可以告诉学生留在课后解答,千万不要束之高阁,不予理睬,不加重视。保护儿童旺盛的求知欲是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的前提。
1.读题质疑。题是文眼,经常利用课题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有利于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同时利于把握文章主旨和领会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及构思。如我教学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时,开课即切入质疑:你读了课题之后有些什么疑问?归纳学生所提问题的大致主要的方面有四个:(1)谁变成了一棵树?(2)为什么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么?(3)变树时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4)变成树后发生了哪些奇妙的事呢?不难看出,这四个问题既是文章的核心和关键又是学生心中的疑窦,还是解读这篇文章的路标,发现是创造的开始,疑问是智者的明灯。
2.文中质疑。课文是作者传播思想的载体,也是学生习得知识,积累语言,形成技能,获得方法的重要凭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精彩语句去品味语言美。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一文时,有学生问到“热闹”一词本是写人的,为何这里用来写花?是否用写人的词来写花其效果就更好?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看图解答了疑问,得知“热闹”一词能更好地写出了花的鲜、密、浓时,便欣慰地笑了。
通过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探究,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这样多角度地开拓学生思维,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拓展延伸,开发创新潜能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拓展环节凸显了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挖掘了教材的潜在因素。课文不再只是一个例子,“文本拓展”成了现在语文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利用“文本拓展”延伸,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给学生一个学以致用的展示平台。
如在教学完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后,我出示一张郊外有池塘、青蛙、蝴蝶、小鸟的图片,用语言引导:大自然和生活中还有很多美妙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瞧——郊外也是个音乐厅,这里可能藏着哪些声音呢?让我们学着像课文一样表现出声音的美妙。精美的画面打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不但说出画面上动物的声音,还联系生活,想象到画面外的声音,创新地说出了:
郊外也是个音乐厅。一群可爱的小动物来到郊外玩游戏,瞧,它们玩得多高兴呀!小羊发出咩咩咩、小狗发出汪汪汪、小鸡发出唧唧唧、小鸭发出嘎嘎嘎的欢笑声。
郊外也是个音乐厅。爸爸妈妈带着哥哥和小妹妹迎着咝咝的春风来到草地上放风筝,发出了嘻嘻哈哈的笑声。
……
一段段精彩的、有创意的文字从学生口中娓娓道来。
一本薄薄的语文课本,内容何其有限,我们应树立“语文无处不在”的大语文观,发挥课外拓展延伸的作用,让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潜能得到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尝试、大胆质疑、讨论争辩等途径,既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不怕失败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期刊网《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人民网:习近平谈创新。
- 【发布时间】2022/4/8 20:22:59
- 【点击频次】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