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载着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终身运动习惯和兴趣的培养重任。但由于深受“应试”教育影响,有效性太低。在大力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需要我们创新策略,多措齐施,努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提高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培养终身运动兴趣,促进身心健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体育并非成为学校关心、教师重视的教育学科,反而被沦为偏房,或课时被挤占、或教师被兼职,成为其他学科教师教学的“歇气课”或为其他学科教学的“凑时课”。因此,“尴尬”的体育未能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学生运动兴趣和终身锻炼的意识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学校体育失去应有作用。在倡导全民健身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负载着重大责任,仅以校级运动会夺名次为目标的传统做法,显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因此,我认为有效的体育教学,应与兴趣培养、心理教育、课外活动、运动竞赛相结合,才能从多种途径丰富体育形式,切实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一、创新示范方式,注重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传统体育教学,课堂随意性大,“放羊式”多,学生“自由耍”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这种不以授知培能的教学态度和实践做法,是学校体育失去意义的重要原因。在践行新课标和高效课堂教学的今天,体育如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必要讲解示范和兴趣培养相结合是条有效途径。这当然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运用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育人责任心去设计课堂,科学组织教与学活动,才能得以实现。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克服运动困难的内驱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支撑,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为此,新课标要求到:“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我们体育教学要精减教师言论,尽量做到必要讲解,用精简的语言表述新授知识,传达新知技巧。把节约的时间多用于运动情境和体验平台的创设上,让学生受到兴趣激发和培养,激活主体能动作用,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学习主体参与了,教学才有了真正的互动对象,才有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人脉基础,我们创建高效课堂才真正有了可能。
二、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心理教育
技能训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常用方式。但是我们不能仅以技巧训练为主,还应配合品德培养,发展学生运动情感。新课标就明确指出体育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分担,特别是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应加大教学力度,“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这是传统“应试”教育的空白,很多观念还未转变的体育教师难以想到,认为学生抗挫折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都是“狗咬耗子管闲事”,更别说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的培养了。有了这种思想,显然还在“应试”中跳舞,我们必须从此围城中走出来,参与到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改革中来,把技能训练与学生心理教育相结合,在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增进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在长跑、障碍跑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跑的方法和技巧,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就是说在技能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特点,渗透心理品质教育,加强学生情感培养,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当学生有了这种情感和品德,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更加热爱体育,增强运动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以体育竞赛为载体,促进学生终身运动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竞技体育中。而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体育开展具有很好的人脉市场和人气指数(这是很多学生乐于体育的重要原因)。而我们学校体育不能仅以争名排位为主,还应在适当的竞争中突出健身性与趣味性,引导学生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和意识,发展终身体育兴趣。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体育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实践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设一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效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发展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当然,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能一一罗列。但只有我们捧着一颗敬业、乐业的奉献心,常学习借鉴、常反思总结,就能找到适合我们自身、学生学情的一条教学之路来,为学生良好体育素养和终身运动习惯、兴趣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海春,对体育教学有效性及其策略的研究[J].教育学,2021年。
[2]陈志风,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1年。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提高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培养终身运动兴趣,促进身心健康的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体育并非成为学校关心、教师重视的教育学科,反而被沦为偏房,或课时被挤占、或教师被兼职,成为其他学科教师教学的“歇气课”或为其他学科教学的“凑时课”。因此,“尴尬”的体育未能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学生运动兴趣和终身锻炼的意识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学校体育失去应有作用。在倡导全民健身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体育负载着重大责任,仅以校级运动会夺名次为目标的传统做法,显然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因此,我认为有效的体育教学,应与兴趣培养、心理教育、课外活动、运动竞赛相结合,才能从多种途径丰富体育形式,切实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一、创新示范方式,注重学生体育兴趣培养
传统体育教学,课堂随意性大,“放羊式”多,学生“自由耍”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这种不以授知培能的教学态度和实践做法,是学校体育失去意义的重要原因。在践行新课标和高效课堂教学的今天,体育如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有效性,我认为必要讲解示范和兴趣培养相结合是条有效途径。这当然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运用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育人责任心去设计课堂,科学组织教与学活动,才能得以实现。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克服运动困难的内驱动力,是学生“我要学”的情感支撑,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为此,新课标要求到:“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我们体育教学要精减教师言论,尽量做到必要讲解,用精简的语言表述新授知识,传达新知技巧。把节约的时间多用于运动情境和体验平台的创设上,让学生受到兴趣激发和培养,激活主体能动作用,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来。学习主体参与了,教学才有了真正的互动对象,才有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人脉基础,我们创建高效课堂才真正有了可能。
二、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心理教育
技能训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的常用方式。但是我们不能仅以技巧训练为主,还应配合品德培养,发展学生运动情感。新课标就明确指出体育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有分担,特别是在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应加大教学力度,“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这是传统“应试”教育的空白,很多观念还未转变的体育教师难以想到,认为学生抗挫折能力、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都是“狗咬耗子管闲事”,更别说学生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的培养了。有了这种思想,显然还在“应试”中跳舞,我们必须从此围城中走出来,参与到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改革中来,把技能训练与学生心理教育相结合,在发展学生运动能力、增进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例如在长跑、障碍跑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跑的方法和技巧,还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也就是说在技能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特点,渗透心理品质教育,加强学生情感培养,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当学生有了这种情感和品德,反过来又能促进学生更加热爱体育,增强运动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以体育竞赛为载体,促进学生终身运动
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竞技体育中。而初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体育开展具有很好的人脉市场和人气指数(这是很多学生乐于体育的重要原因)。而我们学校体育不能仅以争名排位为主,还应在适当的竞争中突出健身性与趣味性,引导学生养成终身运动习惯和意识,发展终身体育兴趣。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体育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实践中,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设一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有效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发展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的目的。
当然,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能一一罗列。但只有我们捧着一颗敬业、乐业的奉献心,常学习借鉴、常反思总结,就能找到适合我们自身、学生学情的一条教学之路来,为学生良好体育素养和终身运动习惯、兴趣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海春,对体育教学有效性及其策略的研究[J].教育学,2021年。
[2]陈志风,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2021年。
- 【发布时间】2022/4/8 20:40:38
- 【点击频次】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