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高中历史课程渗透国家理想信念教育的教学策略

 

【作者】 陈 伟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更是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阶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特点,是理想信念教育优良的德育学科。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可靠的课程依据和能力目标。
  关键词:高中历史;国家理想信念;教学策略
  高中阶段是青少年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尤其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中渗透着理想信念教育。
  一、整合教材内容,突出理想信念
  2018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这是在高中历史学科上进一步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问题的回答。理想信念教育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是对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认同与弘扬,这也是理想信念教育实施与开展的基础。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目标。这一方面起到了指引历史学教育的功能,是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为指引,提升高中生的认识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另一方面,则是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国家观、社会观等融入到对历史教育中,形成当代中国公民应具有的历史素养和国家历史认同。
  从课程标准从发,高中历史教育既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此外,以课程标准为基础,不断拓展与深化高中历史教育的德育作用,在诸如国家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发挥历史学科人文社会科学的特殊功能。用国家理想信念教育来丰富普通高中历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是新一轮高中教材改革的最新成果,教材内容容量大,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结合学情、教情,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来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历史价值。另一方面,探究“四史”教育融入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蕴含对加强高中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面向高中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务必从强调“四史”学习的高度,整合新编高中历史教材,从“四史”渗透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二、 基于核心素养,夯实理想信念
  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在2017年版的课程标准中正式提出,是高中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更是国家理想信念教育切入的关键所在。
  首先,“唯物史观”从历史观和方法论的角度明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历史研究的关键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国家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必须以唯物史观为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指导国家理想信念教育。
  其次,“时空观念”是指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是对历史在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上的思考与分析。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符合时代要求,高中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进一步塑造了青少年符合时代要求的理想信念。
  第三,“史料实证”是强调对史料进行辨别分析,运用综合分析可信的史料重现和再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总所周知,历史具有“一维性”。通常借助现存的各类史料来认识历史,然而,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的形成务必建立在正确、客观的史料基础之上。史料实证的素养对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第四,“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强调历史叙述实质上是对历史的主观认知和解释,与历史理解密切相关。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帮助高中生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的价值分析与判断,在理解和解释历史事物过程中逐步构建出独特的属于自我主观的认知的理想与信念。
  第五,“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习所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家国情怀既强调对本民族的认同感,也强调学生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理性吸取世界各国发展之经验教训,学会与世界平等对话”,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大的“家国情怀”。
  上述五个方面在高中阶段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只有在内容上做到融会贯通,才可以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中真正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发挥高中历史的学科特点和优势。
  三、 强化理解课程,实现理想信念
  国家理想信念教育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渗透一方面体现在对教材的整合与核心素养的培育上,另一方面更体现在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理解上。
  首先,课程理解作为一个新的课程理论突破了泰勒主张的“课程开发”范式,为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高中历史教材提供了理想信念教育的课程文本,教师在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原则上进行了“教师课程理解”的教学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了理想信念的课程资源。然而,成功的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学生的“互动”,也就是“学生课程理解”的追求与建构。
  其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愤启”、“悱发”的手段。在高中历史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历史情境的创设,采用演讲、辩论等多元手段让高中生充分的认识和把握相关课程内容,逐步形成“学生课程理解”。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具身感受到理想与信念的价值与意义。
  第三,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系列的历史阅读导读与分享活动。高中繁重的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会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力,通过兴趣导向下的历史阅读让高中生能够在压力面前依然保持对高中历史教材的延伸,并在延伸中与时代的理想信念进行有机的契合与联系。
  综上,新一轮教育改革中,青少年的理想信念教育至关重要,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的不断优化对于提升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7-8(2).
  [3] 徐曼,王曙光.“四史”融入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2021(9):122-127.
  [4] 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福建教育学院学报[J],2016(1):111-115.
  [5] 徐蓝.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结构与内容设计——2017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J],2018(08)44-52.
  [6] 徐蓝.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J], 2017(10):25-34.
  [7] 朱彩琴.例谈“家国情怀”在高中世界史教学中的落地.中学历史教学参考[J],2018(11)60-63.

  • 【发布时间】2022/4/8 20:43:33
  • 【点击频次】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