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思维的scratch教学策略
——游戏化教学
摘 要: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育逐渐成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教学内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创新,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结合游戏化教学理念为学生创设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实践中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
关键词:计算思维;游戏化scratch教学;策略
scratch作为一种专门为幼儿儿童提供的一种图形化编程工具面对全球青少年开放是图形化编程中广为人知的一种形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以此为基础开展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掌握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内容。本文首先探讨了计算思维的内涵。
一、计算思维的内涵探讨
所谓计算思维,简单的来说就是应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解决问题设计系统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各种内涵于一体的思维活动。计算思维最早由周以真教授在2006年提出,指出计算思维是与形式化问题及解决方案相关的思维过程。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的学习属于启蒙教育,在这种启蒙教育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关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要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能力,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相关的能力与素养,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后一阶段奠定基础。计算思维应当渗透到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融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以scratch为载体,能够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好的培养计算思维。
二、基于计算思维的scratch游戏化教学与案例策略
在小学scratch课堂中以游戏化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需要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精心策划教学活动。具体来说,结合scratch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指定问题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程序设计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学生在进行程序设计的过程中,要利用自己学习过的计算机语言符号表达思想内容,完成既定的程序设计。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游戏化的活动,引导学生将自然语言把情境表现的内容表达出来。以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动物表演”为例,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创设情境,通过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讲了小猫,小猴子和大象进行表演的故事,在故事讲解完之后引出问题,进行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在程序中融入以下三个问题:
1.根据小猫、小猴和大象三个小伙伴表演节目的顺序,做好编排演出的顺序。
2.明确三个小动物要表演的内容,依次修改每一个小伙伴的演出脚本。
3.当小猫小猴子和大象三个小伙伴同时表演节目时会很凌乱,因此节目还要一个一个进行表演,当小猫进场表演结束后,退出舞台猴子再出场。根据这样的表演要求,设计好退出舞台。
(二)角色分析
在本节“动物表演”这一课中,scratch的程序设计是基于具体角色的,本次教学的内容有三个主要角色,因此每个角色都需要学生自主分析分析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游戏活动,例如让学生模仿一下小猫是如何表演的,或者让学生模仿一下,大象是怎样表演的?在这样的模仿游戏中,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游戏行为借助抽象能力和逻辑设计能力,为接下来的程序设计活动奠定基础,使自己设计的程序更加符合逻辑,更加满足要求。
(三)画流程图
学生通过游戏活动对角色进行分析的话,对要表现的三只动物的动作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学生就需要运用逻辑流程图进行表现。在画流程图的过程中,就要引出第(一)节中提出的三个问题,让学生分别进行流程绘制。学生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将主动权放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进行活动的设计,与此同时,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给予学生提示,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顺序进行流程绘制。
(四)搭建脚本
scratch是一种积木式的程序搭建方法,这种程序搭建较为简单,学生经历了前三个步骤之后,已经有了基本的程序框架雏形,这时候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选择内容进行填充。
(五)程序调试
内容填充之后,学生就需要对程序进行调试,这也是教师活动的第五个环节,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编写的程序是否存在bug。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融入竞赛游戏,让学生之间相互找一找,对方的程序中是否有bug,从而评判哪一个小组或者哪一位学生做的程序最佳。
(六)分享与再创造
学生完成了本次活动之后,都会继续自身的认知,拥有不同的体验,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学习成果。分享学习成果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让学生上传到班级的云课堂,在班级内部分享也可以上传到该程序的官方社区中进行分享。
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其他人的交流更好的拓展自己的思路。在再创造环节中,学生可以利用已经搭建好的程序加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进行优化,从而深化所学知识内容。
- 【发布时间】2022/5/19 18:16:21
- 【点击频次】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