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生本课堂就要真“导”实“学”

 

【作者】 李陈新

【机构】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丰华街道裕华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行为也都是为了真实地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情感、习惯等素养的形成。近日,笔者观摩了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α ο е》教研课。尽管这是一节乡村小学的常态教研课,但是我还是被其中的几个镜头深深吸引,并久久萦绕脑际,持久地产生起对生本课堂真“导”实“学”的共鸣。
  镜头之一:
  师:(出示教材插图)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小女孩,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女孩在张大嘴巴,念着α。
  生:小女孩的头型圆圆的,后面拖着一个小辫,就像个α。
  ……
  师:能不能编个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
  生:ααα,长大嘴巴ααα。
  生:ααα,扎着小辫ααα。
  ……
  [教者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从中发现α与小女孩之间的音形联系。首先,这种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技能培养,更重要的是打开孩子内心的潘多拉,发现学习的情趣。其次,教者充分把握了学生年龄与心理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编顺口溜的形式,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直观地呈现了导与学、预设与生成的课堂精彩。]
  镜头之二:
  教师一边凝望着孩子指引朗读ōóǒò,一边用手做着上坡、下坡动作,孩子挺认真读着。其中,一个孩子读到ò时就反复出错。
  师:(走近前去,轻轻捧着她的小脸,示范着)ó、ó、ó。
  生:(孩子开着教师的嘴型,跟着朗读)ó、ó、ó。
  孩子一旦离开老师示范,就总是出错。教师先后六次引导朗读,终于在第七次,她能自己读准。
  师:不错,终于读准了,有进步,奖励你一朵小红花。
  生:(很高兴地看了一眼老师,坐下。)
  [这是多么令人感动的一幕啊!首先,它呈现了教师的真“导”。人总有三六九等,生本的课堂就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异性,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等待花开的时候。学生的进步从来都不是一步登天,都是从一个错误一个错误的纠正过程中前行。其次,我们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实“学”。依照四声朗读本身就是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通过动作演示、嘴型示范,给予学生充分领悟、模仿的平台;通过一次次、一个个单独示范,个别纠正,学生不厌其烦地学到真知。]
  镜头之三:
  师:(指着屏幕上αοе四声表)小火车,开起来。
  生:ā á ǎ à。
  生:ō ó ǒ ò。
  师:嗯,小芳同学真正读得清楚准确,奖励你给大家领读一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这里,教师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进行即时评价,从评价中我们就清楚地知道教师的评价标准即为“清楚”“准确”,以此达成汉语拼音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在学生朗读过程中及时发现闪光点,给予即时鼓励,为这个学生的学习增加了动力,也为其他学生树立了榜样,寓“导”于“学”的无痕之中。]
  汉语拼音《α ο е》教研课虽然是一节常态课,但它确实是一节“导”与“学”的功夫课;虽然只是一节汉语拼音课,但它确确实实给予我们其他各个学科以更多的启示:课堂都是生本的课堂;生本的课堂就要真“导”实“学”。

  • 【发布时间】2022/5/19 18:20:32
  • 【点击频次】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