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化学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
——以《离子反应》为例
摘 要:本文以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课题为例,从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出发,重点阐述了离子反应教学中指向化学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思路,以期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逆向教学设计;核心素养;高中化学;离子反应
1、逆向教学设计的内涵
20世纪九十年代末,作为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权威人物——Grant Wiggins和 Jay Mctighe,对传统教学设计劣势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模式—逆向教学设计(Backward Design)。此模式主要将教学过程分为三步(如图1所示):①确定预期学习目标②制定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手段与措施③安排各种教学活动,指导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他们把课程作为达到既定学习目标的手段,将教学看成是将注意力集中于特定主题、使用特殊资源、选择特殊的学习指导方法、以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的过程。无论是来自于理论应然的逻辑还是实践实然的表象,逆向教学及其设计过程本身始终承载着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要义。
图1 逆向教学设计流程图
其次,威金斯还对教学内容做了优先次序的划分(见图2),以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做出更好的取舍与整合。由此可见,逆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要以大概念和核心任务为主,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学活动。
综合上述理论,对于“离子反应”课题将主要以动态方式的逆向教学设计为主,确保在教学有序开展的同时能够让课堂保持活泼。
图2 逆向教学设计知识优先次序图
2、“离子反应”逆向教学设计的意义
传统的离子反应的教学是教师直接讲授电解质、电离等概念,再演示一些经典的实验加深学生印象,最后通过练习反馈让学生巩固新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设计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目标——教学——评价”的正向设计思路,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主体性被忽视,阻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而基于逆向教学设计模式,离子反应的教学设计提倡“目标——评价——教学”思路。逆向教学设计的学习评价是先于教学活动设计,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有助于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在课堂中及时了解、掌握学生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更好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由此可见,基于“离子反应”课题采用逆向教学设计,确定“离子反应”的教学目标,接而对课堂中学习评价进行相应的设计,进而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是很有必要的。
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离子反应”的逆向教学设计
下面结合“离子反应”这一课题,展开以指向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逆向教学设计,具体如下。
3.1阶段一:确定预期结果,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根据课程标准为基线,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的需求来确定。同时,教师要根据威金斯对教学内容优先次序的划分来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概念的形成。
“离子反应”作为高中化学的重要知识节点,是对初中酸、碱、盐知识的扩展,也是高中学习电解质溶液的基础,在高中化学课程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节内容要求是:认识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因此,笔者认为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将指向对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这四个维度核心素养的培养。其中,采用逆向教学设计预期学习目标详见表1所示。
表1 “离子反应”逆向教学设计预期学习目标
3.2阶段二: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置评价问题
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是教师检验学生对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凭证,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是否达到预期结果的重要凭证,也是教师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向。逆向教学设计中,评估证据是先于教学内容的,这为教学内容规划了路线图,所以设置评价问题是逆向教学设计中的关键环节。设置评价问题时,我们要以课程标准中学业要求为指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设置具有针对性、梯度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问题,再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学科素养的渗透。关于“离子反应”逆向教学设计评估证据如表2所示。
表2 “离子反应”逆向教学设计评估证据
3.3阶段三:设计教学活动和学生体验
教学活动和学生体验的设计是逆向教学设计的最后环节。根据素养水平概括出观念进阶,确定教学的基本板块结构,再将教学板块与不同水平的评价问题相互匹配,运用真实情境将评价问题串联起来,得到教学设计。在“离子反应”这一课题中,融合前期预设的四个核心素养的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离子反应”融合四个核心素养设计图
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明确教学方法,了解学生的需求,在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化学课堂,感受化学学习的乐趣,以此来提升学习效果。为此,在逆向教学设计中,以“WHERETO”七要素来设计“离子反应”课题中相关的学习活动,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离子反应”逆向教学设计学习活动编码
基于阶段一、阶段二确定的教学目标和评估证据,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发展顺序,明确了“离子反应”课题的大概念和核心任务,使各项教学活动设计的指向性和层次性更加清晰。在融合了七要素的基础之上,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有助于学生在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中,将宏观现象、微观本质和符号表征结合起来,形成变化平衡思想和证据推理思维,发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从而到对认知模型的建立,符合学生认知发展顺序。具体设计如表5所示。
表5 逆向教学设计学习活动设计
4、结语
总之,相比传统的教学设计,逆向教学设计比起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其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遵循学习进阶要求,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评价设置与教学活动一一对应,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课程目标也进一步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叶海龙.逆向教学设计简论[J].当代教育科学,2011(04):23-26.
[2][美]威金斯·迈克泰.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M].么加利, 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13.
[3][美]Grant Wiggins, Jay McTighe.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13:13:12:12.
[4]田莉,唐茜.逆向教学设计视野下的课堂评价:内涵、基本要素与设计思路[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5,4(06):1-5.
[5]中华人民名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6]苏静,黄都.聚焦学科素养形成与发展评价的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以“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为例[J].化学教学,2020(09):46-52.
- 【发布时间】2022/5/19 20:04:51
- 【点击频次】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