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进行课外阅读指导
【关键词】 ;
【正文】《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学生能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背诵优秀诗文 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下面就如何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进行有效的指导,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遨游在书海中。
1. 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无穷,孩子的模仿性强,他们敬佩英雄、崇拜名人,因此,我们可以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学生受这些名人名家的感染,对课外阅读也就兴趣盎然。
2. 以身作则。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课余时间,教师经常拿本书坐在教室里读,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如果教师多和学生交流,共同探讨书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会更浓。
3. 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可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或故事情节,不仅能增加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阅读的兴趣。还可通过经典诵读、讲故事、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在班里掀起读书热潮,让学生不断获得课外阅读成就感,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二、整合阅读环境,创建班级书香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努力整合出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书可读,置身于书的海洋,沐浴书的芳香,享受美好的精神食粮。首先,我们应努力营造书香班级,在教室内设置图书角,建立小书库。书库由教师发动学生踊跃捐献书籍,资源共享,在班级里选出愿意为班级服务的同学做图书管理员,定期借书给学生看,让书真正流动起来。我们每周还把一节自习课留给学生,这节课学生不做作业,教师不讲课,大家带来自己喜欢看的书,在班级里静静地看,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并把每周三第一节课定为阅读分享课,让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和收获。
三、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的本领。”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帮助学生选择读物。遵循这个原则,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1. 结合课文学习向学生推荐书目。由课文的内容学习去引导学生选读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书籍,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一根灯芯》简介《儒林外史》,学习《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简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通过对严监生、蔺相如、诸葛亮、武松等典型人物特点的推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结晶。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体味到不同作者笔下的世间沧桑,了解善恶美丑。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和《猴王出世》时,让学生课前预习查资料,了解人物特点,课后让学生细细品读《红楼梦》和《西游记》,走进四大名著,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进一步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修养。
3. 读百科丛书。阅读百科丛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学生对人文、历史、地理、军事等的认识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精彩。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比较通俗的百科知识类丛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奥秘的探究。
4. 读文学故事。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看的书,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儿童小说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语言,积累词汇,明理导行。
5. 读少儿报刊和作文。少儿报刊上的内容是编辑精心编选出来的,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典范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订阅自己喜爱读的有关报刊,通过品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授予有效的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 圈点勾划。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
2、摘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下转第23页)(上接第24页)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会让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到提高。
3. 写体会。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精读与浏览。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书籍,有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五、家校联合,营造家庭书香氛围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要想读书活动很好地开展,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教师要使家长明白:“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懂得多读书、读好书的益处,让他们调控好孩子课外的闲暇时间,关注孩子的读书情况,并注重孩子课外阅读方面的经济投入。在家长的督导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益。向家长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请家长适时为孩子购置读物, 并付出一定的精力,督促孩子读书。在家庭中,我们还可以要求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父母带头读书,孩子潜移默化, 由模仿到融入,从而逐渐形成习惯。推行亲子阅读,即倡导父母与孩子共读一本好书。与孩子谈论读书感受,一方面帮助孩子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处事方法。在家长的引导下,让孩子热爱读书,让快乐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的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我们的孩子在读书中快乐长大,让我们的课外阅读指导更有效。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遨游在书海中。
1. 树立榜样。榜样的作用无穷,孩子的模仿性强,他们敬佩英雄、崇拜名人,因此,我们可以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学生受这些名人名家的感染,对课外阅读也就兴趣盎然。
2. 以身作则。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课余时间,教师经常拿本书坐在教室里读,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和欢乐之情,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如果教师多和学生交流,共同探讨书的内容,学生的兴趣会更浓。
3. 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激发兴趣。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可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一段自己摘抄的优美语段或故事情节,不仅能增加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在课外自觉认真阅读的兴趣。还可通过经典诵读、讲故事、表演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在班里掀起读书热潮,让学生不断获得课外阅读成就感,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二、整合阅读环境,创建班级书香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努力整合出一个广阔的阅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书可读,置身于书的海洋,沐浴书的芳香,享受美好的精神食粮。首先,我们应努力营造书香班级,在教室内设置图书角,建立小书库。书库由教师发动学生踊跃捐献书籍,资源共享,在班级里选出愿意为班级服务的同学做图书管理员,定期借书给学生看,让书真正流动起来。我们每周还把一节自习课留给学生,这节课学生不做作业,教师不讲课,大家带来自己喜欢看的书,在班级里静静地看,徜徉在书的海洋中,并把每周三第一节课定为阅读分享课,让学生分享读书心得和收获。
三、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课外读物
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让学生学会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的本领。”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帮助学生选择读物。遵循这个原则,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1. 结合课文学习向学生推荐书目。由课文的内容学习去引导学生选读与课文内容学习相关的书籍,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学《一根灯芯》简介《儒林外史》,学习《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简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通过对严监生、蔺相如、诸葛亮、武松等典型人物特点的推介,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 读经典名著。经典名著,是人类文化艺术的结晶。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可以体味到不同作者笔下的世间沧桑,了解善恶美丑。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和《猴王出世》时,让学生课前预习查资料,了解人物特点,课后让学生细细品读《红楼梦》和《西游记》,走进四大名著,在精彩的故事情节中进一步感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修养。
3. 读百科丛书。阅读百科丛书,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学生对人文、历史、地理、军事等的认识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精彩。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比较通俗的百科知识类丛书,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科学奥秘的探究。
4. 读文学故事。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看的书,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儿童小说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学习语言,积累词汇,明理导行。
5. 读少儿报刊和作文。少儿报刊上的内容是编辑精心编选出来的,这些内容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典范性、针对性和适应性,教师可鼓励学生订阅自己喜爱读的有关报刊,通过品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授予有效的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学生适当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1. 圈点勾划。将阅读材料中关键的或特别优美的词、句、段进行圈点勾划以加深印象。
2、摘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摘抄优美的词、句、段,并写下自己的感受,经常翻阅,从中学到作(下转第23页)(上接第24页)者遣词造句和描写事物的方法,会让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的到提高。
3. 写体会。有些文章读后特别令人感动,这时候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 ,这样既能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又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精读与浏览。对阅读材料,我们要有选择地阅读,特别是阅读长篇大作时,不必逐字逐句去推敲、去斟酌,只需快速浏览,把握整体;读到精彩处,则放慢速度精研细读,认真领会。
课外阅读的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书籍,有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五、家校联合,营造家庭书香氛围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要想读书活动很好地开展,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教师要使家长明白:“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懂得多读书、读好书的益处,让他们调控好孩子课外的闲暇时间,关注孩子的读书情况,并注重孩子课外阅读方面的经济投入。在家长的督导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益。向家长推荐学生课外阅读书目,请家长适时为孩子购置读物, 并付出一定的精力,督促孩子读书。在家庭中,我们还可以要求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父母带头读书,孩子潜移默化, 由模仿到融入,从而逐渐形成习惯。推行亲子阅读,即倡导父母与孩子共读一本好书。与孩子谈论读书感受,一方面帮助孩子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处事方法。在家长的引导下,让孩子热爱读书,让快乐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最是书香能致远,让我们的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让我们的孩子在读书中快乐长大,让我们的课外阅读指导更有效。
- 【发布时间】2022/5/19 20:12:05
- 【点击频次】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