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作者】 郭付友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山王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简单地界定为:博古通今,分析历史规律,避免日后走弯路。但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这一思想却鲜有人去实践。依据时间这一主线,一味地背诵历史事件是最常见的教学模式。本文以“双减”作为研究背景,就如何落实初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双减”;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方法
  从七年级开始,历史作为一门正式的学科纳入到教学体系当中。一直以来,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历史事件,能够将历史时间、事件、地点、过程记住,就被认为学好了历史课。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却未得到培养和提升,家国情怀和时空观念也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
  一、“双减”与历史教学
  “双减”是2021年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旨在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放飞自我。就历史课来说,很多学生会将大量的时间放在“读”、“写”、“背”上面来。有的学生疲于应付,却收效甚微。因此,“双减”是对教师的倒逼,要从教学效率等方面改革,利用有效的时间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辩证分析历史事件的客观环境
  所有历史事件的发生、演变、结束,都受到特定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比如说:旧石器就是人类受到生产和生活限制而催生出来的产物。这种工具简陋,外形难看,仅仅具备基本的使用功能。随着人们要求的提升,没有生命的石头被制作成各种相对精美的工具,这些变化是随着人类活动慢慢发生而改变的。如果让学生依据教材,一次次地背诵,虽然也能记住相关知识点,但历史知识的价值就不复存在了。
  (二)了解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影响
  可以说,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经济发展史。随着经济结构和经济水平的提升,有关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果学生掌握这一规律,学习历史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近现代史部分,德国、日本对欧亚的侵略就是基于经济基础而发生的军事行动。以日本为例,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开始与世界接轨,积极学习欧美现代科学技术,经济水平也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加之占领朝鲜半岛和我国的东三省,其经济总量远远超过中国的总量,并且人口(包括殖民人口)总量也非常大。在这种基础下,日本有了与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叫板的胆量。学生们了解了经济规律,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就比较轻松了。也能从整体上认知一个朝代的兴衰,比如:几乎每个朝代都源于上个朝代的腐朽没落,新王朝建立后,君主面对千疮百孔的社会现状会励精图治,体恤民情,采取宽松的赋税制度。这对于发展生产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国库实力的攀升,国家的管理层就会产生安乐情绪,进而为王朝的衰败埋下伏笔。等到有人揭竿而起,就很难应付自如了。
  (三)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增强时空观
  一直以来,学生们采用强闻博记的方法记下大量历史知识,但这些知识之间缺乏连贯性,学生的时空观更是无从谈起。比如说,有关中国远征军的问题,很多学生会认为:在国内战场自顾不暇,为什么还会派兵去缅甸作战呢?如果教师向大家展示当时的作战图,分析日军对大陆(海、路、空)的封锁,外部物资根本无法运到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也是无奈之举。这样,学生们就能够全方位地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这种形式远比布置大量课后作业更简单些,也是对“双减”政策的最好回应。
  (四)把握历史关键人物的性质与主张
  历史事件离不开历史人物,或者说因为关键性的历史人物,才“导演”出相应的历史事件。比如:提到秦王嬴政,有关“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修长城”、“建灵渠(秦凿渠)”、“焚书坑儒”,这些历史事件会马上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可以说,如果能够记住一些关键历史人物,就能学好历史课。为了配合实施“双减”政策,初中历史老师可以适当脱离开教材,在个别章节采用以人物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比如:三国时期的曹操,他是一代枭雄,和他有关的历史事件更是不胜枚举,陈留起兵、逐鹿中原、赤壁大战、远征乌桓、望梅止渴等等。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校本课程,能让人物更“丰满”。研究证明,虽然增加了知识量,但学生们更感兴趣,学习效果也会非常好。
  二、“双减”政策与主动学习
  “双减”并非是对学生的放任自流,学生们还需要增加课外阅读量,并学会自己探索某些未知领域的知识。就历史知识而言,包括了各个领域,各个行业的发展历史。如果学生仅仅将历史课作为一门学科,那么学习起来不仅感觉很累,学习效果也差强人意。如果是带着兴趣去学,就会主动探寻一些未知领域。这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让学生们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比如: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几乎每个朝代都会涉及。但这部分知识都是与该时期其他时间同步讲解的,很少有教师将其作为一个主题去分析。如果教师从刀耕火种讲起,从北方发达的农业,到中国经济中心的南移说开去,相信有的学生会非常感兴趣,或许是自己有亲戚在北方,想对比南北方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这样,他就会在课下积极查阅相关知识,并牢牢记住相关知识点。推此即彼,还会接触其他领域的很多知识。
  这种主动学习,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远比一大堆作业的价值更高。学生们也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这也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
  总结
  历史课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喜欢者趋之若鹜,厌恶者避之不及。即便课后布置大量作业,其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让历史知识生动起来,让大家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并做到以古喻今。同时,还要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主动探究一些未知领域,经过一通百通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 【发布时间】2022/5/19 20:18:21
  • 【点击频次】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