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悄然变化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过程也可以不同,但目的要一样,都应在促进学生发展上。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改;变化;发生
经过几载课改实践,我们不仅取得了较多的教学经验,也获得了不少理论成果。这些经验与理论直接惠及到了我们一线教学,初中化学也悄然起了变化,无论是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等显然因素还是育人方式和目标等隐性因素也都与以前有了较大差异,直接体现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效性上。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后带来的课改新变化。
一、课堂主角易位,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传统化学课堂,师道尊严,教师主宰着“教”也控制着“学”。学生是“被灌”的对象,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效果,都是教师说了算。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是知识自我建构的主体,这就使得“统治”多年的教师必须“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把“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而教师自己则变成知识的传递者、活动的组织者、思维的引导者、攻关的合作者。而且,还必须致力于学生“学”的服务,为学生“学”牵线铺桥,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快乐。
二、注重方法传授,倡导合作探究学习
传统课堂重智轻能,新课改强调知识、方法两手抓,更有甚者“呐喊”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也就是说,传授学习方法已经成为教育人的共识了。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互动式教学,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或动手探究学习。同时,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让他们质疑问难,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他们产生创新欲望和动机,诱发创新意识。
三、常用激励评价,强调学习兴趣培养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兴趣浓至,就会主动学化学、探索化学未知世界。当然,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就是激励评价,这是对学生对学习效果最直接的肯定,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所以,一个好老师不应吝惜表扬的话语,多赏识,让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要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成功的愉悦。除用激励赏识评价学生促使其产生兴趣外,挖掘化学自身趣味因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化学有很多趣味实验以,都可以成为激发兴趣的好教材。例如,我在化学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到化学世界趣味无穷,就做了“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花”和“喷水成图”等实验,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从而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又如我在上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题时,我就鼓励有表演天赋的同学上去模仿Mg、Zn、Fe、Cu与酸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这样不仅让这一部分同学表现了他们的才艺,还激发了他们学化学的兴趣,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培养动手能力,注重实验过程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但传统实验教学,教师主体性太强,把学生做实验用的所有器材、药品,包括实验步骤都已准备好,学生只需“照方抓药”,验证一下结论。新课改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更强调学生自我探究,而不是在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以往的实验是教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至于需要哪些实验仪器、药品,由学生同桌间或小组间自行商议、讨论,根据实验目的自己选用,而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以后,我让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几天后,每个同学都带来一个形式多样、取材各异的净水器,我不仅感慨他们的奇妙、独特的构思,他们还能与我讨论自制净水器的优缺点和制作心得。化学实验的改革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联系生活教学,注重环保意识培养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其目的就是运用化学知识反哺生活,解决生产问题。新课标提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此,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学化学。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并且要求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又如。在“温室效应环境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查找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环保意识。通过这样教学,加强了课堂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课改变化远不止这几种,一些隐性的东西还有待我们去发掘。但无论怎么改,落脚点都应在促进学生发展上,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过程也可以不同,但目的要一样。所以,课改应本着务实的想法去做,先转变观念,更新手段,用适用的方法去开展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化学素养才能在课改推进中获得生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J].教育学,2019年。
[2]解守宗,试述化学教学评价改革的三个动向[J].求是,2020年。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改;变化;发生
经过几载课改实践,我们不仅取得了较多的教学经验,也获得了不少理论成果。这些经验与理论直接惠及到了我们一线教学,初中化学也悄然起了变化,无论是师生关系、课堂气氛、教学方法等显然因素还是育人方式和目标等隐性因素也都与以前有了较大差异,直接体现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有效性上。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教师教学观念转变后带来的课改新变化。
一、课堂主角易位,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传统化学课堂,师道尊严,教师主宰着“教”也控制着“学”。学生是“被灌”的对象,学什么,怎么学,达到什么效果,都是教师说了算。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是知识自我建构的主体,这就使得“统治”多年的教师必须“让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权还给学生,把“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而教师自己则变成知识的传递者、活动的组织者、思维的引导者、攻关的合作者。而且,还必须致力于学生“学”的服务,为学生“学”牵线铺桥,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快乐。
二、注重方法传授,倡导合作探究学习
传统课堂重智轻能,新课改强调知识、方法两手抓,更有甚者“呐喊”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也就是说,传授学习方法已经成为教育人的共识了。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互动式教学,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学习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必要时开展合作交流学习或动手探究学习。同时,重视让学生多问、多想、多说,让他们质疑问难,培养敢想、敢说、敢做、敢争论的精神,使他们产生创新欲望和动机,诱发创新意识。
三、常用激励评价,强调学习兴趣培养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兴趣浓至,就会主动学化学、探索化学未知世界。当然,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就是激励评价,这是对学生对学习效果最直接的肯定,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所以,一个好老师不应吝惜表扬的话语,多赏识,让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要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成功的愉悦。除用激励赏识评价学生促使其产生兴趣外,挖掘化学自身趣味因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化学有很多趣味实验以,都可以成为激发兴趣的好教材。例如,我在化学绪言课中,为了让学生感到化学世界趣味无穷,就做了“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会变色的花”和“喷水成图”等实验,将学生带入神奇的化学世界中,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化学的渴求之情,从而热情高涨,迫切地想要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又如我在上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题时,我就鼓励有表演天赋的同学上去模仿Mg、Zn、Fe、Cu与酸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这样不仅让这一部分同学表现了他们的才艺,还激发了他们学化学的兴趣,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培养动手能力,注重实验过程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提供实验事实,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但传统实验教学,教师主体性太强,把学生做实验用的所有器材、药品,包括实验步骤都已准备好,学生只需“照方抓药”,验证一下结论。新课改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更强调学生自我探究,而不是在在化学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的改革是关键的一部分,以往的实验是教师按着教材的要求准备好实验仪器和药品,至于需要哪些实验仪器、药品,由学生同桌间或小组间自行商议、讨论,根据实验目的自己选用,而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例如,在学习《水的净化》以后,我让学生自制简易净水器,几天后,每个同学都带来一个形式多样、取材各异的净水器,我不仅感慨他们的奇妙、独特的构思,他们还能与我讨论自制净水器的优缺点和制作心得。化学实验的改革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联系生活教学,注重环保意识培养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其目的就是运用化学知识反哺生活,解决生产问题。新课标提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要求“在教学中应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化学与环境、化学与资源、化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步树立科学发展观,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为此,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引导他们联系生活学化学。如学习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后,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获得第一手的信息。并且要求通过发现问题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又如。在“温室效应环境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查找全球气候变暖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环保意识。通过这样教学,加强了课堂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课改变化远不止这几种,一些隐性的东西还有待我们去发掘。但无论怎么改,落脚点都应在促进学生发展上,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过程也可以不同,但目的要一样。所以,课改应本着务实的想法去做,先转变观念,更新手段,用适用的方法去开展教学。只有这样,学生的化学素养才能在课改推进中获得生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J].教育学,2019年。
[2]解守宗,试述化学教学评价改革的三个动向[J].求是,2020年。
- 【发布时间】2022/5/19 20:23:39
- 【点击频次】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