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及对策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优化课堂学习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学习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及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对策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今天,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审视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而不成为一种摆设呢?本文针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及解决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和合作目的,导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知道老师要求自己做什么,教师也没有认真思考自己组织合作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二是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只是为了自己的课堂有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三是学习小组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小组成员在进行相互推诿,没有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或是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支配整个小组的讨论,其他学生默不作声,无真正的讨论。
2、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
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合作学习的意义,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分组策略到任务选择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以保证合作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上各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合作学习低效或无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过程的监控,恰当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否则合作学习的实效也会受影响。在合作学习后,教师应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有效评价,然而在评价中教师往往注重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而忽视对小组各成员活动的评价,这不利于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3、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
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在学生心目中“竞争”的概念比合作的概念深刻,学生的合作意识没有被激发出来。在合作学习之前,学生没有接受过适当的培训,不具备与人合作的技能。例如不知道如何分工解决问题、不能有效利用时间完成任务、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有效地与别人沟通、如何解决冲突等,以至于合作学习受阻,无法继续进行。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对策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有人提出6人小组比较适合我国人多、空间小的教室现状。如果安排各小组合作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则合作小组应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小组的成员应定时更换,以利于学生与不同的同学一起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技能。分组时,特别要考虑那些弱势学生分组情况,要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如对于胆小的学生,分组时尽量安排他们与他平时要好的同学一个小组,以使他敢于发言,敢参与合作学习。
2、明确合作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责任
明确责任的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每个小组的分工,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可以有所差别,但一般应该具有以下角色:组长(保证小组工作并确保每人知道指令是什么,保证各司其职,帮助化解争端);记录员(记录小组的讨论内容);报告员(向全班或其他组汇报小组的工作);提问者(通过提出问题推动小组工作更加深入);总结者(突出小组讨论的主要问题,记录小组活动的进程)。经过一段时间后,角色要轮换,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技能,使学生做到:学会倾听,能听出别人发言的实质、重点、要点,能作出判断、评价;学会尊重,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对他人的发言适时回应,善于接受他人正确意见并调整自己的想法;学会表达,以恰当方式说话,说话时态度和气谦虚诚恳;学会质疑,敢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盲目随波逐流;学会欣赏,不要瞧不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宽容,给别人插话的机会,小组竞争失败后不要相互指责;学会心理调适,不要嫉妒、排斥自己的竞争对手;与人为善,提高自己的人际亲和力。
4、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和调控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教师的组织技能关系很大。有的教师只设计问题,而不加强指导,尽管问题设计得很好,但学生“自由”合作的成果却不是很理想,常常停留在表面,对问题的深层次挖掘则做不到。教师的调控要体现以下作用:①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学生不积极参与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要及时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顺利开展;②发现火花,学生交流过程中常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发现,及时给予肯定;③排除障碍,在学生出现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合作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尽快排除障碍;④引导深化,当学生交流讨论停留在表层不深入时,教师要及时加以诱导,让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加深对合作学习实质的认识,使之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使学生多拥有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成因;对策
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今天,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审视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难发现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上的一些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收到实效,而不成为一种摆设呢?本文针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及解决的对策进行探讨。
一、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低效的成因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组合作学习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和合作目的,导致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知道老师要求自己做什么,教师也没有认真思考自己组织合作学习要达到什么目的;二是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只是为了自己的课堂有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三是学习小组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小组成员在进行相互推诿,没有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或是学习程度好的学生支配整个小组的讨论,其他学生默不作声,无真正的讨论。
2、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技能
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合作学习的意义,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分组策略到任务选择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以保证合作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以上各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合作学习低效或无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教学过程的监控,恰当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否则合作学习的实效也会受影响。在合作学习后,教师应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有效评价,然而在评价中教师往往注重对整个小组的评价而忽视对小组各成员活动的评价,这不利于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
3、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
在长期应试教育影响下,在学生心目中“竞争”的概念比合作的概念深刻,学生的合作意识没有被激发出来。在合作学习之前,学生没有接受过适当的培训,不具备与人合作的技能。例如不知道如何分工解决问题、不能有效利用时间完成任务、如何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有效地与别人沟通、如何解决冲突等,以至于合作学习受阻,无法继续进行。
二、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对策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分组是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目前有人提出6人小组比较适合我国人多、空间小的教室现状。如果安排各小组合作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则合作小组应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建。合作小组的成员应定时更换,以利于学生与不同的同学一起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技能。分组时,特别要考虑那些弱势学生分组情况,要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如对于胆小的学生,分组时尽量安排他们与他平时要好的同学一个小组,以使他敢于发言,敢参与合作学习。
2、明确合作小组内各成员的分工责任
明确责任的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每个小组的分工,根据所学内容的不同,可以有所差别,但一般应该具有以下角色:组长(保证小组工作并确保每人知道指令是什么,保证各司其职,帮助化解争端);记录员(记录小组的讨论内容);报告员(向全班或其他组汇报小组的工作);提问者(通过提出问题推动小组工作更加深入);总结者(突出小组讨论的主要问题,记录小组活动的进程)。经过一段时间后,角色要轮换,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合作技能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技能,使学生做到:学会倾听,能听出别人发言的实质、重点、要点,能作出判断、评价;学会尊重,不随意打断他人的发言,对他人的发言适时回应,善于接受他人正确意见并调整自己的想法;学会表达,以恰当方式说话,说话时态度和气谦虚诚恳;学会质疑,敢于陈述自己的想法,学会保留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盲目随波逐流;学会欣赏,不要瞧不起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学会宽容,给别人插话的机会,小组竞争失败后不要相互指责;学会心理调适,不要嫉妒、排斥自己的竞争对手;与人为善,提高自己的人际亲和力。
4、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过程的指导和调控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教师的组织技能关系很大。有的教师只设计问题,而不加强指导,尽管问题设计得很好,但学生“自由”合作的成果却不是很理想,常常停留在表面,对问题的深层次挖掘则做不到。教师的调控要体现以下作用:①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发现学生不积极参与或个别小组交流不认真时,要及时引导,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合作顺利开展;②发现火花,学生交流过程中常常会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发现,及时给予肯定;③排除障碍,在学生出现思维受阻而不能深入合作时,教师要及时点拨,帮助学生尽快排除障碍;④引导深化,当学生交流讨论停留在表层不深入时,教师要及时加以诱导,让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加深对合作学习实质的认识,使之在教学实践中落实,使学生多拥有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从而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 【发布时间】2022/5/19 20:24:35
- 【点击频次】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