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的实际问题?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来探讨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意义;措施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的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的实际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生活化能够满足学生的学生需求。小学生的思维仍然偏向于感性,而数学知识都是较为抽象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在学习数学时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主导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些问题来自生活或者数学知识内部,教师要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动作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坚持生活化教学的方式。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且学习效率也会更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知道,在讲解一些较为晦涩难懂的概念时,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就能化繁为简。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虽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但是由于和他们的生活实际没有明显联系,或者教师无法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很难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讲解知识,并引导学生将知识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理解,将会让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并且容易掌握。新课标也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和感悟数学,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对数学有更加全面深入的感悟。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四)训练习题生活化。(下转第74页)(上接第75页)课堂练习是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中重要而又枯燥的内容,所以教学生活化离不开训练习题的生活化。生活化的习题更能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例如,在教学简便算法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一道等式:186-98=186-100+2。很多同学会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假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如:“小明和爸爸去商场买东西,爸爸手里有186元钱,爸爸买了一袋面,价格为98元,结账时,爸爸拿了100元付账,收银员找给小明爸爸2元钱,即186-100+2。”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练习,用具体的生活实际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用生活经验掌握数学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理论,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体育课时都喜欢做什么运动?”这样,学生在体育课时便会注意观察周边同学的情况,开始初步接触信息收集与整理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探索出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五)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实现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可以提高其对生活问题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立足生活实际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从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帮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对于数学生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意义;措施
传统的数学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的。现实生活中,学生遇到的许多问题都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但是学生却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的能力。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生活,解决生活中的的实际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生活化能够满足学生的学生需求。小学生的思维仍然偏向于感性,而数学知识都是较为抽象的,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在学习数学时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能够主导参与到教学中来,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些问题来自生活或者数学知识内部,教师要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动作思维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坚持生活化教学的方式。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性。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且学习效率也会更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知道,在讲解一些较为晦涩难懂的概念时,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就能化繁为简。
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学习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时,虽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但是由于和他们的生活实际没有明显联系,或者教师无法将知识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就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很难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讲解知识,并引导学生将知识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理解,将会让晦涩难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并且容易掌握。新课标也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和感悟数学,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对数学有更加全面深入的感悟。
二、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经验越接近时,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情出发设计数学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应用,学生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四)训练习题生活化。(下转第74页)(上接第75页)课堂练习是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中重要而又枯燥的内容,所以教学生活化离不开训练习题的生活化。生活化的习题更能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例如,在教学简便算法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一道等式:186-98=186-100+2。很多同学会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假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如:“小明和爸爸去商场买东西,爸爸手里有186元钱,爸爸买了一袋面,价格为98元,结账时,爸爸拿了100元付账,收银员找给小明爸爸2元钱,即186-100+2。”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练习,用具体的生活实际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用生活经验掌握数学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理论,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体育课时都喜欢做什么运动?”这样,学生在体育课时便会注意观察周边同学的情况,开始初步接触信息收集与整理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探索出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五)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实现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更可以提高其对生活问题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立足生活实际和小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发展规律,从实现学生的长远发展着眼,帮助学生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进而实现新课程改革对于数学生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 【发布时间】2022/5/19 20:27:38
- 【点击频次】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