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困留守儿童的成因与对策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各类工厂林立,劳动就业人员密集,经济收益稳定,农村外出务工人口与日俱增加,造成的后果就是有了“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的群体。据统计,我国至少有近6000万留守儿童。他们年龄小,分布散,大多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偏远山区,家庭生活质量低,享受学习教育资源落后,造成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如何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本文通过分析,旨在通过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来关注关心留守儿童!让他们也能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学困;留守儿童;成因分析;对策探讨
据相关部门统计,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对比,普遍落后,学习上存在的很大的困难。由至推至,当今时代,留守儿童群体面临的不仅仅是如何学习的教育问题,更重要的如何成长的社会问题!以我们黔西市锦绣街道金凤小学,现有学生1387人,其中留守儿童就达74人,占比为5.3%,学校在这一部分学生的素养培养上,虽然加大了管理和教育力量,但受客观原因制约,管理质量和教育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为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将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这项活动走实走细。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根本,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心理健康工作。
一、小学学困留守儿童的成因
结合通过采取实地走访、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等方式,笔者发现,在小学阶段造成学困的主要原因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方面原因。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大多由长辈监护,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教育方式单一。主要以溺爱型、放任型和粗暴型为主,少有关爱型。经常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百依百顺,别说是打,就是骂一句也不舍得。过分的溺爱导致留守学生性格乖张,自理能力差。大部分监护人认为孩子的学习主体在学校,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放羊式管理造成的就是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学好学坏无所谓。还有近三分之一的监护人管理比较粗暴,孩子不听话,或者学习不好,就是一顿暴揍,强调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久而久之,孩子要么是嗫嗫喏喏,要么是叛逆逃离。极少数监护人有知识,有文化,自身素质高,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对留守儿童既能经常陪伴,又能呵护关爱,照顾比较细致,能够督促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与非留守儿童区别差异不大。
二是学校方面原因。造成留守即学困的成因,一部分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如果说家庭无力解决学困,那么学校这个教学主体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当前教育,一味依靠成绩论成败,学生的成绩不单一是学生的,还同时与教师的教学实绩挂勾,在这种以成绩为指挥棒的导向机制和评价制度下,造成教师关心的是成绩,是分数,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品格和心理,关心关爱不够,教育引导不足。拉榜排名不单一的激励成绩好的学生,更刺激了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极易造成反正就样,还能怎么着,破罐子破摔的后果。不服管理,不求上进。
三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总体对留守儿童是关爱关怀的,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在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偏见,诸如,会偏向给“乖巧”的学生更多的宽容。对“不乖巧”的学生则会产生不喜或厌弃。而小学生评价是小学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绝大部分学校是用学习的成绩来说评定小学生的发展,造成留守儿童的先天缺失,特别是在学习成绩落后的情况下,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是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小学生,认知层次不足,理解事物的能力差,加之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对自己的学成绩差加上因基础知识薄弱,交际能力、整合能力与其他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自卑心理大,遇事不敢请教,心理或行为异常,经常产生害怕、焦虑、恐惧、悲伤、压抑、怀疑等心理异常表现,紧张性头痛、紧张性肌肉疼痛、睡眠障碍、易惊醒等异常表现,加之监护人和父母以物质衡量生活质量,以挣钱多少作为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自身对学习兴趣不大,理解层次浅,当自认为老师老师“偏心”不关心自己,不关注自己,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为学困生。
二、如何针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对策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仅靠学校一家是不行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经过分析研究和多方调查,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将学困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好做到位。
一是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环境。李克强总理说:“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解决留守儿童学困难题,必须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的成长环境。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与孩子见面的时间很少,肯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为此,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要出台一些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政策法规。从源头上为孩子们打造一个优良环境。
二是激励教育,增强学习自信。学校应正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用正确的眼光和态度与学困生相处。给予学困生更多积极正面的鼓励,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关系。作为教师,更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学困生接触拉进双方的距离。用更多的正面激励的方法,提高学困留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责任感与自信心,多提问他(下转第15页)(上接第16页)们,在批改作业时要多给予一些肯定的评价或表扬,这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困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肯定。
三是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学困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理解能力差,对课堂教学内容易忘记等问题。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应根据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利用分解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法,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前渗透与课后辅导,通过适当降低课后作业的难度,提高学困生的作业完成度,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面达到学困生也有春天的目标要求。
四是多元评价,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在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相状况等诸多方面,对学困生进行侧重的表扬评价。特别是对留守的学困生要多加引导,重视关注,与之为师,同时要与之为友,打开心结,解决实际困难,当好领路人,优化情感教育,适当高评,启发学生形成自评,切实提升内生动力和自信心。
五是家校教育,共同监督管理。为更好地解决学困生学习行为的问题,要以学生为主,学校与家庭为辅。通过家校双方的关注与引导,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师生关系方面进行改进。而家长则需要在教育方面、亲子关系、德育方面进行改进。建立与孩子良好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尊重孩子,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因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感受到关爱与关注。
因为有心,所以有爱,因为有爱,我们懂得关怀。天冷了,一句嘘寒问暖的话会让留守儿童的心春意融融,教学中,一次实实在在的活动会让留守儿童喜笑颜开!让我们一起关注留守儿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参考文献:
[1]刘明华,李朝林,刘骁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J].西南大学学报,2008(2):77-79
[2]任运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进展与缺失[J].中国教育学刊,2007(12):84-86
[3]隋悦大数据背景下家校共建协同育人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9(11):161
[4]蔡德礼,冯雪萍“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J1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255
[5]北京易孚泽公益基金会.《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
关键词:小学学困;留守儿童;成因分析;对策探讨
据相关部门统计,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对比,普遍落后,学习上存在的很大的困难。由至推至,当今时代,留守儿童群体面临的不仅仅是如何学习的教育问题,更重要的如何成长的社会问题!以我们黔西市锦绣街道金凤小学,现有学生1387人,其中留守儿童就达74人,占比为5.3%,学校在这一部分学生的素养培养上,虽然加大了管理和教育力量,但受客观原因制约,管理质量和教育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为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将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为群众办实事”这项活动走实走细。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根本,切实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学习、心理健康工作。
一、小学学困留守儿童的成因
结合通过采取实地走访、调查研究、问卷调查等方式,笔者发现,在小学阶段造成学困的主要原因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方面原因。通过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大多由长辈监护,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本身文化程度不高,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教育方式单一。主要以溺爱型、放任型和粗暴型为主,少有关爱型。经常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百依百顺,别说是打,就是骂一句也不舍得。过分的溺爱导致留守学生性格乖张,自理能力差。大部分监护人认为孩子的学习主体在学校,听之任之,不管不问,放羊式管理造成的就是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学好学坏无所谓。还有近三分之一的监护人管理比较粗暴,孩子不听话,或者学习不好,就是一顿暴揍,强调的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久而久之,孩子要么是嗫嗫喏喏,要么是叛逆逃离。极少数监护人有知识,有文化,自身素质高,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对留守儿童既能经常陪伴,又能呵护关爱,照顾比较细致,能够督促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学生与非留守儿童区别差异不大。
二是学校方面原因。造成留守即学困的成因,一部分是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有学校教育的问题。如果说家庭无力解决学困,那么学校这个教学主体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当前教育,一味依靠成绩论成败,学生的成绩不单一是学生的,还同时与教师的教学实绩挂勾,在这种以成绩为指挥棒的导向机制和评价制度下,造成教师关心的是成绩,是分数,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品格和心理,关心关爱不够,教育引导不足。拉榜排名不单一的激励成绩好的学生,更刺激了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极易造成反正就样,还能怎么着,破罐子破摔的后果。不服管理,不求上进。
三是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社会总体对留守儿童是关爱关怀的,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在社会上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偏见,诸如,会偏向给“乖巧”的学生更多的宽容。对“不乖巧”的学生则会产生不喜或厌弃。而小学生评价是小学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绝大部分学校是用学习的成绩来说评定小学生的发展,造成留守儿童的先天缺失,特别是在学习成绩落后的情况下,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是学生个人方面的原因。小学生,认知层次不足,理解事物的能力差,加之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期,对自己的学成绩差加上因基础知识薄弱,交际能力、整合能力与其他同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自卑心理大,遇事不敢请教,心理或行为异常,经常产生害怕、焦虑、恐惧、悲伤、压抑、怀疑等心理异常表现,紧张性头痛、紧张性肌肉疼痛、睡眠障碍、易惊醒等异常表现,加之监护人和父母以物质衡量生活质量,以挣钱多少作为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自身对学习兴趣不大,理解层次浅,当自认为老师老师“偏心”不关心自己,不关注自己,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久而久之,就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成为学困生。
二、如何针对学困生进行转化的对策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仅靠学校一家是不行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经过分析研究和多方调查,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将学困留守儿童的工作做好做到位。
一是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环境。李克强总理说:“决不能让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解决留守儿童学困难题,必须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健康的成长环境。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与孩子见面的时间很少,肯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为此,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要出台一些有利于儿童成长的政策法规。从源头上为孩子们打造一个优良环境。
二是激励教育,增强学习自信。学校应正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用正确的眼光和态度与学困生相处。给予学困生更多积极正面的鼓励,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关系。作为教师,更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与学困生接触拉进双方的距离。用更多的正面激励的方法,提高学困留守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责任感与自信心,多提问他(下转第15页)(上接第16页)们,在批改作业时要多给予一些肯定的评价或表扬,这样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让学困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肯定。
三是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我们知道学困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理解能力差,对课堂教学内容易忘记等问题。作为教师,要在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学困生的学习情况,应根据其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利用分解教学目标,改变教学方法,探索合理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前渗透与课后辅导,通过适当降低课后作业的难度,提高学困生的作业完成度,激发其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从面达到学困生也有春天的目标要求。
四是多元评价,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可以在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相状况等诸多方面,对学困生进行侧重的表扬评价。特别是对留守的学困生要多加引导,重视关注,与之为师,同时要与之为友,打开心结,解决实际困难,当好领路人,优化情感教育,适当高评,启发学生形成自评,切实提升内生动力和自信心。
五是家校教育,共同监督管理。为更好地解决学困生学习行为的问题,要以学生为主,学校与家庭为辅。通过家校双方的关注与引导,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教师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师生关系方面进行改进。而家长则需要在教育方面、亲子关系、德育方面进行改进。建立与孩子良好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尊重孩子,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因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团结在一起,共同努力,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感受到关爱与关注。
因为有心,所以有爱,因为有爱,我们懂得关怀。天冷了,一句嘘寒问暖的话会让留守儿童的心春意融融,教学中,一次实实在在的活动会让留守儿童喜笑颜开!让我们一起关注留守儿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留守儿童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关爱。
参考文献:
[1]刘明华,李朝林,刘骁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报告[J].西南大学学报,2008(2):77-79
[2]任运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进展与缺失[J].中国教育学刊,2007(12):84-86
[3]隋悦大数据背景下家校共建协同育人策略的研究[J]学周刊,2019(11):161
[4]蔡德礼,冯雪萍“学困生”转化策略探讨[J1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255
[5]北京易孚泽公益基金会.《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
- 【发布时间】2022/6/20 9:32:00
- 【点击频次】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