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双减”背景下,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趣味性、多样性、层次性、实践性的作业,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发展学生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实现作业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达到“减负不减质”的目标。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思考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支撑点,是学校和家庭的连接点,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关键点。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教师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法。在“双减”大背景下如何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作业育人”功能和“减负增效”的目的,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做以下思考和尝试。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小学生因其年龄小,对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作业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讲究趣味性,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进行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将游戏、故事、谜语、儿歌等因素引入其中,设计具有童趣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例如:学完了《因数与倍数》内容后,布置这样的作业:“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老师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学生会觉得十分有趣。还能够将这份作业推广,要求学生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同学猜;又如,学完“乘法口诀”后,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老师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这样的作业,能使学生在愉快而欢乐的气氛中轻松完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作业是教师精心设计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一位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一项作业设计让孩子变成诗人、音乐人、剪辑师、画家……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可以设计“说”的作业,让学生把每天学习的知识点“说”给爸爸妈妈听。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再一次巩固了新知识,也给家长提供了绝好的亲子互动机会,让家长可以明确的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设计“玩”的作业,让学生跟父母或同学玩“扑克牌凑十”的数字游戏,理解巩固“10”的分解和组成;设计“读”的作业,让学生每天读一则数学故事,既培养了孩子阅读的习惯,也能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画”的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绘制一些美丽的图案或结合学习内容画数学画报、手抄报等,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将枯燥的作业变成件件艺术品。还有通过设计整理类作业,锻炼学生归纳能力;设计体验类作业,带领学生学会体验;设计表达类作业,让学生展示多元的自我;设计探究类作业,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相信通过形式多样的“作业”,一定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减负”目的。
三、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智力因素和生活实践都有一定的差别,学习程度不一。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作业菜单。如采取“自助餐”形式,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几个层面;还可以为每个孩子量身设计“个性餐”,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吃饱。通过分层布置,弹性作业制度,依托“基础作业+个性化定单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果学生在指定区域完成,还可以自由选择其他区域。
例如:学完“大数的认识”可以设计如下作业:用5、7、4、9、0、0、0、0这八个数字按要求组成八位数。(1)读一个0的八位数;(2)读两个0的八位数;(3)读三个0的八位数;(4)所有的0都不读的八位数; (5)组成最大的八位数;(6)组成最小的八位数;(7)组成只读一个0的最大的八位数;(8)组成7和9之间读两个0的最大的八位数。这样的作业设计,避免了传统数学作业的一刀切,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要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四、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了使数学作业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做”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意识。
例如:学习了“复试统计表”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教师就为学生设计了调查实践活动,调查项目全部开放,交给孩子自己做主。比如家里或者学校每月的用水量、用电量;班级学生浪费纸张和粮食的现象等。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然后制成复式统计表,并对调查结果提出你的建议。孩子们充分挖掘了生活中的材料与资源,就自己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话题进行了调查。他们也学会选择不同的调查方式,有的当面询问,有的打电话调查,通过网络调查,更有孩子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走进食堂开展调查。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良好习惯。这样的作业能够搭建起“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能力。
“双减”在路上,以学生为本,坚持“量上精选、质上甄选、式上趣选”的原则,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既能有效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用数学,又能有效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小英:《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
[2]梁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研究》[J]学周刊.2020(05)。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思考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的支撑点,是学校和家庭的连接点,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的关键点。科学、合理、有效的作业,能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教师精准分析学情,改进教法。在“双减”大背景下如何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大量作业,达到“作业育人”功能和“减负增效”的目的,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做以下思考和尝试。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小学生因其年龄小,对形式单调、内容枯燥的作业往往缺乏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讲究趣味性,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进行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将游戏、故事、谜语、儿歌等因素引入其中,设计具有童趣性的作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一个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
例如:学完了《因数与倍数》内容后,布置这样的作业:“猜电话号码,联系老师。”老师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学生会觉得十分有趣。还能够将这份作业推广,要求学生把自家的电话号码编成一个竞猜题让同学猜;又如,学完“乘法口诀”后,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老师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这样的作业,能使学生在愉快而欢乐的气氛中轻松完成,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作业是教师精心设计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一位优秀的教师,可以通过一项作业设计让孩子变成诗人、音乐人、剪辑师、画家……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数学作业,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可以设计“说”的作业,让学生把每天学习的知识点“说”给爸爸妈妈听。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再一次巩固了新知识,也给家长提供了绝好的亲子互动机会,让家长可以明确的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设计“玩”的作业,让学生跟父母或同学玩“扑克牌凑十”的数字游戏,理解巩固“10”的分解和组成;设计“读”的作业,让学生每天读一则数学故事,既培养了孩子阅读的习惯,也能激发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画”的作业,让学生根据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绘制一些美丽的图案或结合学习内容画数学画报、手抄报等,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将枯燥的作业变成件件艺术品。还有通过设计整理类作业,锻炼学生归纳能力;设计体验类作业,带领学生学会体验;设计表达类作业,让学生展示多元的自我;设计探究类作业,引导学生提升思维品质……相信通过形式多样的“作业”,一定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减负”目的。
三、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智力因素和生活实践都有一定的差别,学习程度不一。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作业,给学生提供丰富的作业菜单。如采取“自助餐”形式,分为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几个层面;还可以为每个孩子量身设计“个性餐”,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吃饱。通过分层布置,弹性作业制度,依托“基础作业+个性化定单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如果学生在指定区域完成,还可以自由选择其他区域。
例如:学完“大数的认识”可以设计如下作业:用5、7、4、9、0、0、0、0这八个数字按要求组成八位数。(1)读一个0的八位数;(2)读两个0的八位数;(3)读三个0的八位数;(4)所有的0都不读的八位数; (5)组成最大的八位数;(6)组成最小的八位数;(7)组成只读一个0的最大的八位数;(8)组成7和9之间读两个0的最大的八位数。这样的作业设计,避免了传统数学作业的一刀切,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要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四、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为了使数学作业贴近生活,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做”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实践性作业,帮助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的意识。
例如:学习了“复试统计表”后,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教师就为学生设计了调查实践活动,调查项目全部开放,交给孩子自己做主。比如家里或者学校每月的用水量、用电量;班级学生浪费纸张和粮食的现象等。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然后制成复式统计表,并对调查结果提出你的建议。孩子们充分挖掘了生活中的材料与资源,就自己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话题进行了调查。他们也学会选择不同的调查方式,有的当面询问,有的打电话调查,通过网络调查,更有孩子走出家门,走进社区,走进食堂开展调查。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解决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等良好习惯。这样的作业能够搭建起“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了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发展了自己的能力。
“双减”在路上,以学生为本,坚持“量上精选、质上甄选、式上趣选”的原则,通过优化作业设计,既能有效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在快乐的玩耍中学习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用数学,又能有效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小英:《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
[2]梁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研究》[J]学周刊.2020(05)。
- 【发布时间】2022/6/20 9:42:56
- 【点击频次】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