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发展,具体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应该遵循怎样的基本理念、基本模式?富有成效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策略又是怎样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需注意到哪些问题?结合以上这些问题,谈谈我在教学中对小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体会和理解:
一、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二)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三)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
(四)重视音乐实践与编创
(五)完善评价机制
二、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学习、分析、理解乐曲,反复聆听乐曲,拟定出自己原创的教案;(2)准备好每堂课最需要的教具;(3)做好学生上课前五分钟的复习。如复习上节课的歌曲演唱或乐曲欣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塑造课堂氛围。
2.课堂欣赏阶段
(1)导入环节:选择好导入法导入新课
①开门见山导入法;②创设情境导入法;③儿歌谜语导入法;④游戏导入法;⑤故事导入法;⑥歌舞表演导入法。如在聆听《猜调》时,我以“儿歌谜语导入法”导入新课,由于新颖夺目的“谜语”课件,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欣赏乐曲做好了铺垫。又如聆听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我采用“开门见山导入法”,首先就揭示乐曲的表现形式:柳琴独奏曲。接着就展示“柳琴”图片及“柳琴”音色,让学生了解柳琴、记住柳琴的音色。然后再展示柳琴和琵琶的外形、音色、演奏的不同。这样在聆听欣赏乐曲过程中,学生就更容易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变化、曲式结构等。
(2)乐曲初赏,整体感知。
初次聆听全曲,提示学生去感受、找到乐曲的每一个焦点。如器乐曲《打猪草》,这是一首较难的乐曲。有的学生感受到有两种乐器在演奏;有的学生感受到乐曲的情绪等,这些都是学生对乐曲的一个焦点的真实感受,老师应该表扬学生的感受能力。而对于胡琴和三弦这两种乐器需要单独展示图片与音色,因为学生从没有听过、接触过这两种乐器。老师再结合乐曲的主要内容向学生讲述“陶金华和金小毛在打猪草时的对话及发生的故事情节”,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对乐曲清晰的整体感知。
(3)分段欣赏,体验乐曲内容。
通过“听、说、唱、演”实践过程来进行。
①分段聆听,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完成预设的焦点问题:如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在逐段聆听乐曲主题旋律时,师要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②分段聆听,倾诉想象。如:当聆听某一段乐曲的主题旋律时,老师设问这段音乐所描绘的什么场景?学生边听边思考后根据自己对乐曲主题的想象而倾诉自己想说的话。③分段聆听,熟唱主题。通过哼唱、模唱、视唱主题旋律,掌握乐曲的核心音调,乐曲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紧密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能投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乐曲的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欣赏的兴趣。④分段聆听,体验音乐。通过“演”,体验乐曲乐趣。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合唱曲,通过选择好某一段乐曲,老师指导学生讨论这段乐曲的主要人物和场景、设计、分配角色及编创动作等来参与音乐情景剧的表演。在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等。
(4)总体再赏,加深整体印象
3.音乐实践和拓展阶段
在学生对本堂课的欣赏内容和知识点掌握比较透彻的时候,进入到音乐实践和拓展的环节。
4.课后巩固阶段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课后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三、富有成效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策略
(一)通过做动作学习聆听音乐。
1.通过身体动作来把握节拍、节奏,表现音乐。
2.通过做演奏乐器的模仿动作学习聆听音乐。
如在聆听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时,学生能及时做出模仿柳琴演奏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3.通过随音乐的拍子做身体活动动作来学习聆听音乐。
4.通过做“踏脚”“走步”“舞步”等动作来学习聆听音乐。
5.通过做出与乐曲的强弱、快慢、音的高低变化相应的、自由的身体动作来学习聆听音乐。在课堂中,这一教学实践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与表现音乐的欲望。
6.通过对乐曲的曲式结构做出反应来学习聆听音乐。
聆听着乐曲的不同部分做不同的动作来认识和学习乐曲的曲式结构。如欣赏戈塞克的《加伏特舞曲》(乐曲为ABA形式),听A部分时,合着音乐做左右摇摆动作,听B部分时,按拍子做拍手动作。
(二)通过用图画、给乐曲设计标题的形式来表达聆听音乐的感受
(三)通过将聆听音乐与其他音乐学习活动相联系,进行综合的欣赏教学
(四)通过进行适当的解说来学习聆听音乐
四、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抓住音乐欣赏的“焦点”
(二)营造音乐欣赏的氛围
1.在聆听音乐时,老师与学生一起倾听所播放的乐曲,或小声哼唱乐曲的曲调,或轻轻地拍打乐曲的拍子,同时给学生适当的简要提示。这些方式都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参与欣赏的氛围。2.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老师在学生座位间巡视,以保持安静和秩序,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三)选择乐曲解说的时机
在聆听乐曲时,选择好听乐曲的某个部分,如ABA中的A部分,让学生注意乐曲的拍子、使用的乐器等,若学生不明确就再反复聆听。此时老师在这其间可作必要的提示或说明,起到引导作用。
(四)注意欣赏乐曲的长度
欣赏教学必须注意欣赏乐曲的长度及学生对乐曲持续集中注意的时间。欣赏稍长一点的乐曲要采用“分段、逐步”的欣赏方法,不要一开始就聆听全曲,而是先听一个乐段,再进行谈话,接着,又从头聆听,逐步叠加到下一部分的乐曲,直到聆听完全曲,这是“分段聆听、逐步叠加”的方法。
(五)引导对乐曲感受的表达
1.聆听一首乐曲后,学生能说出“这是用单簧管演奏的......”或者说出“乐曲的节奏是紧凑的......”等等,能够这样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很好了。
2.欣赏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学生聆听乐曲后表达的“相反”的感受。
在这几年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遇到了很多次这样的情况,也感到很疑惑,常常采取“否定或默认”方式,这样是不可行的。如:当学生说出与乐曲情绪相反的意见时,可以再次聆听乐曲,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哪个地方让你感到明快的?”“仔细再听一听,是明快的乐曲吗?”然后,再逐步地加以引导,最后予以确认。
(六)欣赏需要反复聆听
1.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反复聆听。2.在进行欣赏教学的各种活动时,可以播放欣赏曲音响作“背景音乐”,增强学生对乐曲的印象。
(七)采用综合性的欣赏教学
最为理想的欣赏教学方法就是将欣赏教学与歌唱、器乐等各学习领域的教学相互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这也是我们音乐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探究、实践等。
一、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二)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
(三)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
(四)重视音乐实践与编创
(五)完善评价机制
二、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1.课前准备阶段
课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1)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学习、分析、理解乐曲,反复聆听乐曲,拟定出自己原创的教案;(2)准备好每堂课最需要的教具;(3)做好学生上课前五分钟的复习。如复习上节课的歌曲演唱或乐曲欣赏,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塑造课堂氛围。
2.课堂欣赏阶段
(1)导入环节:选择好导入法导入新课
①开门见山导入法;②创设情境导入法;③儿歌谜语导入法;④游戏导入法;⑤故事导入法;⑥歌舞表演导入法。如在聆听《猜调》时,我以“儿歌谜语导入法”导入新课,由于新颖夺目的“谜语”课件,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欣赏乐曲做好了铺垫。又如聆听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我采用“开门见山导入法”,首先就揭示乐曲的表现形式:柳琴独奏曲。接着就展示“柳琴”图片及“柳琴”音色,让学生了解柳琴、记住柳琴的音色。然后再展示柳琴和琵琶的外形、音色、演奏的不同。这样在聆听欣赏乐曲过程中,学生就更容易感受乐曲的情绪、速度变化、曲式结构等。
(2)乐曲初赏,整体感知。
初次聆听全曲,提示学生去感受、找到乐曲的每一个焦点。如器乐曲《打猪草》,这是一首较难的乐曲。有的学生感受到有两种乐器在演奏;有的学生感受到乐曲的情绪等,这些都是学生对乐曲的一个焦点的真实感受,老师应该表扬学生的感受能力。而对于胡琴和三弦这两种乐器需要单独展示图片与音色,因为学生从没有听过、接触过这两种乐器。老师再结合乐曲的主要内容向学生讲述“陶金华和金小毛在打猪草时的对话及发生的故事情节”,只有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让学生对乐曲清晰的整体感知。
(3)分段欣赏,体验乐曲内容。
通过“听、说、唱、演”实践过程来进行。
①分段聆听,以“听”为主,边听边思考完成预设的焦点问题:如马头琴五重奏《嘎达梅林》,在逐段聆听乐曲主题旋律时,师要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②分段聆听,倾诉想象。如:当聆听某一段乐曲的主题旋律时,老师设问这段音乐所描绘的什么场景?学生边听边思考后根据自己对乐曲主题的想象而倾诉自己想说的话。③分段聆听,熟唱主题。通过哼唱、模唱、视唱主题旋律,掌握乐曲的核心音调,乐曲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紧密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能投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乐曲的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欣赏的兴趣。④分段聆听,体验音乐。通过“演”,体验乐曲乐趣。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合唱曲,通过选择好某一段乐曲,老师指导学生讨论这段乐曲的主要人物和场景、设计、分配角色及编创动作等来参与音乐情景剧的表演。在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等。
(4)总体再赏,加深整体印象
3.音乐实践和拓展阶段
在学生对本堂课的欣赏内容和知识点掌握比较透彻的时候,进入到音乐实践和拓展的环节。
4.课后巩固阶段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课后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三、富有成效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学策略
(一)通过做动作学习聆听音乐。
1.通过身体动作来把握节拍、节奏,表现音乐。
2.通过做演奏乐器的模仿动作学习聆听音乐。
如在聆听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时,学生能及时做出模仿柳琴演奏的动作来表现音乐。
3.通过随音乐的拍子做身体活动动作来学习聆听音乐。
4.通过做“踏脚”“走步”“舞步”等动作来学习聆听音乐。
5.通过做出与乐曲的强弱、快慢、音的高低变化相应的、自由的身体动作来学习聆听音乐。在课堂中,这一教学实践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兴趣与表现音乐的欲望。
6.通过对乐曲的曲式结构做出反应来学习聆听音乐。
聆听着乐曲的不同部分做不同的动作来认识和学习乐曲的曲式结构。如欣赏戈塞克的《加伏特舞曲》(乐曲为ABA形式),听A部分时,合着音乐做左右摇摆动作,听B部分时,按拍子做拍手动作。
(二)通过用图画、给乐曲设计标题的形式来表达聆听音乐的感受
(三)通过将聆听音乐与其他音乐学习活动相联系,进行综合的欣赏教学
(四)通过进行适当的解说来学习聆听音乐
四、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抓住音乐欣赏的“焦点”
(二)营造音乐欣赏的氛围
1.在聆听音乐时,老师与学生一起倾听所播放的乐曲,或小声哼唱乐曲的曲调,或轻轻地拍打乐曲的拍子,同时给学生适当的简要提示。这些方式都可以营造一种积极参与欣赏的氛围。2.学生在聆听音乐时,老师在学生座位间巡视,以保持安静和秩序,这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三)选择乐曲解说的时机
在聆听乐曲时,选择好听乐曲的某个部分,如ABA中的A部分,让学生注意乐曲的拍子、使用的乐器等,若学生不明确就再反复聆听。此时老师在这其间可作必要的提示或说明,起到引导作用。
(四)注意欣赏乐曲的长度
欣赏教学必须注意欣赏乐曲的长度及学生对乐曲持续集中注意的时间。欣赏稍长一点的乐曲要采用“分段、逐步”的欣赏方法,不要一开始就聆听全曲,而是先听一个乐段,再进行谈话,接着,又从头聆听,逐步叠加到下一部分的乐曲,直到聆听完全曲,这是“分段聆听、逐步叠加”的方法。
(五)引导对乐曲感受的表达
1.聆听一首乐曲后,学生能说出“这是用单簧管演奏的......”或者说出“乐曲的节奏是紧凑的......”等等,能够这样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就很好了。
2.欣赏教学中要恰当地处理学生聆听乐曲后表达的“相反”的感受。
在这几年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遇到了很多次这样的情况,也感到很疑惑,常常采取“否定或默认”方式,这样是不可行的。如:当学生说出与乐曲情绪相反的意见时,可以再次聆听乐曲,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哪个地方让你感到明快的?”“仔细再听一听,是明快的乐曲吗?”然后,再逐步地加以引导,最后予以确认。
(六)欣赏需要反复聆听
1.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反复聆听。2.在进行欣赏教学的各种活动时,可以播放欣赏曲音响作“背景音乐”,增强学生对乐曲的印象。
(七)采用综合性的欣赏教学
最为理想的欣赏教学方法就是将欣赏教学与歌唱、器乐等各学习领域的教学相互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这也是我们音乐老师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教学中要不断学习、探究、实践等。
- 【发布时间】2022/6/20 9:45:31
- 【点击频次】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