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立德树人教育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根本,核心素养的提出顺应了时代要求。小学数学的德育教育功能历来被人们所忽视,因此,要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明确小学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是根本任务,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应高度重视。
关键词:小学数学;立德树人;教育;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育人”比“育才”更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它顺应了时代需求,是对立德树人的有力回应,是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要进行再思考再认识。笔者以为数学教育教学要适应时代要求,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构建立德树人下的小学数学生本教育。而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科的融合拓展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都能够很好的让学生感悟并受到思想文化的熏陶,落实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亚里士多德说:“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爱比克泰德认为“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可见习惯的重要性。习惯是一种深入内心的持久的自然行为。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然而然的发挥作用,且受益终生。小学数学课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整个过程充满对意志的磨炼,让学生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中落实立德树人。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能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哪些是自己能理解的,哪些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有助于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数学课堂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养成自主参与知识构建、体会探究乐趣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养成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良好习惯。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能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实践验证,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数字、符号的魅力。
(五)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积累活动经验的习惯,使其在不断的学习中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六)培养学生关注数学思想文化的良好品质,保持对数学美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数学课本、摘录好题、记录错题的习惯。
(七)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要把责任担当意识认真落实在数学教学中,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所承担的事情尽心尽力,认真完成,使之形成自我负责自我管理的良好品质。
小学数学教师要有很强的育人意识,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作为己任。
二、数学课堂教学要与课外实践协调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更要关注学生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景,让每个鲜活的生命体,都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个性思考探究,丰富文化底蕴。
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结合每节学习内容,布置课外实践作业,包括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课前简短分享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时间5分钟内,内容自己选取。可以是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奥秘、数学趣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分享并发表自己的感想。他们常常为准备分享内容去思考选题、翻阅资料、关注生活、整理信息,做充分准备。这样就将课内与课外、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既积累了新鲜的数学材料,拓展了学习空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对分享者是一个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的平台,对同班同学也是一次学习机会,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建立了自信心。
(三)把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中。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注重课前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和实践过程,由于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其中,积极性高。课堂上交流分享的一些内容甚至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这其实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这里的解决问题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下实现的,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课中的交流分享、综合解决问题的活动体验,课后的拓展延伸活动更使学生间的合作能力、综合运用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主体性得到提高,学生从自主数学活动中学会反思比较,学会自省,感受到自身劳动的价值,体验参与学习数学的快乐,充分彰显了新课程理念。
(四)鼓励学生积累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奥秘、趣题、错题、实践活动结果及感想。定期让学生把积累的内容选择性的制成手抄报,分批贴在教室专栏中进行分享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积累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文化教育,并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及探究数学奥秘,培养学生坚持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数学与每个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更需要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小学阶段的数学大部分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鼓励小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在实际中不断应用课堂上所学得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树立学生实践意识的关键一步。数学思维应该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当小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各种问题。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培养起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同时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解决生活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三、数学学习要与有关学科相联系,融合拓展,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要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一步一步地实现学科融合,发展学生的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与有关学科内容进行联系的意识和能力。例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3页例2,要求把地球与月亮的距离改写成用万千米做单位的数,例3要求把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改写成用亿千米做单位的数(如左图),我在教学时,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构建新知后,适时插入介绍八大行星知识的短视频,学生兴趣盎然,第二天早上,有几个学生竟然把介绍八大行星的知识做成手抄报张贴在数学角与同学分享,这也许就引发了学生探究太空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探究科学奥秘的欲望也就被点燃了。各册数学综合与实践部分,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并在课前调查分析、筛选信息、课中交流分享、课后拓展延伸的环节中,发展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也让课外知识面广,分析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数学学习变得更为简单高效。在教学《节约用水》时,学生设计的漫画、广告语(英汉双语)和手抄报,渗透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知识的整合意识。数学教材中这种与其它学科间的广泛联系内容较多,融合拓展,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又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思想文化教育
发展核心素养,必须以文化为载体。数学是“生活”,基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数学文化的有效途径。我们不难发现,人教版十二册教材涉及数学文化知识、低碳环保内容不少,四年级下册51页第8题介绍了“蛟龙号”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天宫一号”的自重量,54页第3题介绍了2011年全国客运量统计结果等,这些内容都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教育,充满了时代气息。
再如在讲解“圆的周长”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祖冲之和圆周率;在五年级上册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时可以介绍什么是“数字黑洞”;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亿以内大数的认识”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人用的“算筹记数”。在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时可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感受科技的巨大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渗透绿色出行低碳环保意识。教学《节约用水》一课时,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自觉宣传和践行节约用水。制作贺卡时变废为宝的创造性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能力,又让学生懂得了循环使用能节约原材料的道理。对数学家的故事、奇妙的数学知识、我国古代人民数学方面的成就等内容,要进行收集了解,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适时交流,把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
总之,以数学家、数学故事、奇妙的数学为线索的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教师可根据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介绍不同层次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把握好这个教育关键期,将数学教学与立德树人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立德树人必须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适用未来生活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视为教育的重心,是每一个数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幸福快乐的人。
参考文献:
[1]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4]《现代教师教学研究》作者本人发表的《关于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作者简介:冀凤珍,女,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首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校本研修指导专家,陕西省教师培训专家库首批专家,陕西省教学能手,执教的课例《节约用水》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展播。
关键词:小学数学;立德树人;教育;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了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育人”比“育才”更重要的人才培养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它顺应了时代需求,是对立德树人的有力回应,是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
在这样的教育大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要进行再思考再认识。笔者以为数学教育教学要适应时代要求,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建设,构建立德树人下的小学数学生本教育。而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科的融合拓展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都能够很好的让学生感悟并受到思想文化的熏陶,落实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数学课程标准》)。亚里士多德说:“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爱比克泰德认为“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人的习惯”,可见习惯的重要性。习惯是一种深入内心的持久的自然行为。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然而然的发挥作用,且受益终生。小学数学课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整个过程充满对意志的磨炼,让学生在良好习惯的养成中落实立德树人。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能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哪些是自己能理解的,哪些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有助于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数学课堂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养成自主参与知识构建、体会探究乐趣的良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养成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良好习惯。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能联系生活实际动手操作、实践验证,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体会数字、符号的魅力。
(五)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中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积累活动经验的习惯,使其在不断的学习中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六)培养学生关注数学思想文化的良好品质,保持对数学美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数学课本、摘录好题、记录错题的习惯。
(七)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要把责任担当意识认真落实在数学教学中,贯穿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对所承担的事情尽心尽力,认真完成,使之形成自我负责自我管理的良好品质。
小学数学教师要有很强的育人意识,要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作为己任。
二、数学课堂教学要与课外实践协调互动,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基础”,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更要关注学生课堂外的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研究学生,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情景,让每个鲜活的生命体,都能带着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个性思考探究,丰富文化底蕴。
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结合每节学习内容,布置课外实践作业,包括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等。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课前简短分享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时间5分钟内,内容自己选取。可以是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奥秘、数学趣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实验等,让学生分享并发表自己的感想。他们常常为准备分享内容去思考选题、翻阅资料、关注生活、整理信息,做充分准备。这样就将课内与课外、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既积累了新鲜的数学材料,拓展了学习空间,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对分享者是一个自我展示自我教育的平台,对同班同学也是一次学习机会,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建立了自信心。
(三)把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中。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注重课前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和实践过程,由于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与其中,积极性高。课堂上交流分享的一些内容甚至是老师都没有想到的,这其实就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这里的解决问题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下实现的,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课中的交流分享、综合解决问题的活动体验,课后的拓展延伸活动更使学生间的合作能力、综合运用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主体性得到提高,学生从自主数学活动中学会反思比较,学会自省,感受到自身劳动的价值,体验参与学习数学的快乐,充分彰显了新课程理念。
(四)鼓励学生积累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奥秘、趣题、错题、实践活动结果及感想。定期让学生把积累的内容选择性的制成手抄报,分批贴在教室专栏中进行分享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积累知识,渗透数学思想文化教育,并通过数学家的故事及探究数学奥秘,培养学生坚持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数学与每个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数学来源于生活,自然更需要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小学阶段的数学大部分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鼓励小学生多观察多思考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在实际中不断应用课堂上所学得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是树立学生实践意识的关键一步。数学思维应该在实践中进一步加强,当小学生遇到相关问题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各种问题。学生会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从而培养起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同时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解决生活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三、数学学习要与有关学科相联系,融合拓展,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要按照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学科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一步一步地实现学科融合,发展学生的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与有关学科内容进行联系的意识和能力。例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3页例2,要求把地球与月亮的距离改写成用万千米做单位的数,例3要求把木星离太阳的距离改写成用亿千米做单位的数(如左图),我在教学时,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构建新知后,适时插入介绍八大行星知识的短视频,学生兴趣盎然,第二天早上,有几个学生竟然把介绍八大行星的知识做成手抄报张贴在数学角与同学分享,这也许就引发了学生探究太空的好奇心和浓厚兴趣,探究科学奥秘的欲望也就被点燃了。各册数学综合与实践部分,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并在课前调查分析、筛选信息、课中交流分享、课后拓展延伸的环节中,发展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也让课外知识面广,分析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数学学习变得更为简单高效。在教学《节约用水》时,学生设计的漫画、广告语(英汉双语)和手抄报,渗透了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学科知识的整合意识。数学教材中这种与其它学科间的广泛联系内容较多,融合拓展,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又有利于完成学习任务。
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思想文化教育
发展核心素养,必须以文化为载体。数学是“生活”,基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是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数学文化的有效途径。我们不难发现,人教版十二册教材涉及数学文化知识、低碳环保内容不少,四年级下册51页第8题介绍了“蛟龙号”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天宫一号”的自重量,54页第3题介绍了2011年全国客运量统计结果等,这些内容都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教育,充满了时代气息。
再如在讲解“圆的周长”时可以向学生介绍祖冲之和圆周率;在五年级上册学习“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时可以介绍什么是“数字黑洞”;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亿以内大数的认识”时可以介绍我国古人用的“算筹记数”。在教学《自行车里的数学》时可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感受科技的巨大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渗透绿色出行低碳环保意识。教学《节约用水》一课时,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自觉宣传和践行节约用水。制作贺卡时变废为宝的创造性做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能力,又让学生懂得了循环使用能节约原材料的道理。对数学家的故事、奇妙的数学知识、我国古代人民数学方面的成就等内容,要进行收集了解,以便在课堂上与学生适时交流,把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之中。
总之,以数学家、数学故事、奇妙的数学为线索的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教师可根据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介绍不同层次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把握好这个教育关键期,将数学教学与立德树人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立德树人必须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培养适用未来生活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视为教育的重心,是每一个数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幸福快乐的人。
参考文献:
[1]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4]《现代教师教学研究》作者本人发表的《关于数学教学的几点认识》
作者简介:冀凤珍,女,高级教师。陕西省特级教师,陕西省首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校本研修指导专家,陕西省教师培训专家库首批专家,陕西省教学能手,执教的课例《节约用水》在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展播。
- 【发布时间】2022/6/20 9:50:08
- 【点击频次】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