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趣味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实施

 

【作者】 邹焕新

【机构】 四川省小金县美兴镇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起于趣,趣增动力。在小学数学这个教育奠基平台上实施趣味教学法不但能促进主体作用发挥还能使他们将来更好学数学得到动力支持。本文探讨了利用游戏、猜字谜、竞赛和媒体四种途径以实施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实践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实施;有效
  兴趣作为一种内驱力,其强烈程度决定了内驱力的大小。学生能否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其有不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多位教育大咖都曾指出教学的成功,不是靠管、压和打击,而是靠学生强烈的自主学习愿望的兴趣作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实施中,我们应加大学生兴趣培养力度而有效实施趣味教学法,使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内驱而发挥。我们知道,数学是非常抽象的,常常会给学生学习带来枯燥感,特别是当学习对象是小学生时,他们由于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而很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效地进行接受消化,故而就很容易伤他们兴趣。因此,我认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加强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题的趣味教学法,让学生爱上数学,乐意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我需要”的数学实践,从而发展兴趣,增强“我要学”动力。
  一、利用游戏以实施趣味教学法
  爱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有效的数学教学,应抓住这个特征施教。在寓游戏于教学的活动方式,是小学生最乐意的知识获取方式。这种方式既利于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实施更能让学生实现“玩中学”“笑中做”的需求,从而在快乐中实现知识的习得、建构和内化。因此,在小实践中我们常常利用游戏来实施趣味教学法。如,在教学《连加连减》过程中,我们把问题解决题目游戏化,让学生扮演题目中人物行为,或上车或下车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参与中来理解“一共”和“还剩下”是用什么方法。这样学生就可从结果的“变多”或“减少”来判断用什么方法。这样教学,学生感到有趣,教师就成为活动的组织人。在这样游戏化的教学中,学生参与感强,得到了很强的学习体验,自然趣从中来。只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载体的游戏需要我们教者精心设计,必须结合学生学情和根据教学内容来把握游戏开展的时间长短。实践证明,只有设计符合儿童特征的游戏活动才能帮助学生在快乐中的识记、理解和掌握,并学会运用。
  二、利用猜字谜以实施趣味教学法
  猜字谜也是一种有效利用学生年龄特征而实施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把这一方法应用到新知教学导入中,让学生开课受趣而产生内驱力,早早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师生互动对话的平台上来。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和“圆的认识”的课堂中,我们就可有效采用这一方法来激趣,让学生在猜一猜中参与,在猜一猜中受到兴趣激发。这样,他们就会把全部精力聚焦到教师要讲的内容上来。特别是观察力和积极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为了快速猜谜成功,他们就特别关注教师的一举一动。这样实际上我们就达到了应用这种教学法的目的了。此时,我们再开始施教,新知在揭开谜底时导入,那教学效果就会很好。
  三、利用竞赛以实施趣味教学法
  学生的好胜心、和他们的爱美之心一样,人皆有之。小学生尤为强烈。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学生都愿全力以赴拿到“冠军”或“第一”。这个过程,学生不仅兴情高涨,而且思维极为活跃,动作快,点子多,能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为取得成功不惜智力、体力全用上。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运用小组竞赛活动来增加课堂活力,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竞争中做数学,在体验中实现知识的获取与内化。为了使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并获得学习体验感,实施时,我们需要把学生编成若干小组,保证每个小组人员在学力水平上相差无几,以保持单键的公平,尽可能让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有利于学生玩得更开心,也容易增强他们竞争信心。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满脸通红,就是把劲充分用到了竞争上,为了组上荣誉,他们积极参与竞争,主体作用发挥明显。
  四、利用媒体以实施趣味教学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二者结合的显著标志就是媒体化教学思想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新课改实践中,小学数学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常态化。运用这种手段施教,虽然不仅新颖有趣,吸引力强,而且其丰富的教学资源还有着无限的卷入魅力,可以让学生在绚丽的画面、动感的音乐、美丽的图片,跳动的文字中感到数学的有趣。例如,在教学“比多比少应用题”时,运用多媒体来施教相助,首先,运用问题导引,让学生喜欢动画片不,很多学生听到“动画片”三个字瞬间注意力爆棚,都说喜欢。这时,我就说可以满足他们马上看动画片的需求,很多学生马上站起来拍手称快。这时,我们提出要求,让学生在观看中理解“同样多”是什么意识?通过动画演示,学生不仅学会了“同样多”,而且在观看中还理解到了“多多少”和“少多少”。这样的教学,不仅活跃有吸引力,而且学生学得快乐,有成功体验感,效果好。在媒体化教学中,除了最常用的多媒体辅助外,还要直观教具,也是我们常用的,与之配合的还有学具,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上实现知识的获取与建构。
  孔子的“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三段论体现的是学生主观需要上的变化,是我们课堂上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标识,彰显了不同程度兴趣作动力的积极作用。作为一线教师,要提效增质就务必加强趣味教学法的实施。因此,我们不应要以完成教学任务为追求,开课便讲,直至授完,应以激趣为首始,夯实“知之者”兴趣,使之逐渐转向为“好之者”甚至是“乐之者”,在浓浓兴趣中乐此不废地勤奋学数学。这样形成的师生互动就是有效教学,就是教学成功。
  参考文献:
  [1]孙洪林,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的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9年。
  [2]段敬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习兴趣培养的方法探究[J].考试周刊,2020年。
  • 【发布时间】2022/6/20 9:56:57
  • 【点击频次】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