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导入十法
导入新课是课堂结构重要环节,导入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迅速进入课堂状态,甚至影响教学效果。好的导入,犹如“抚尺一下,满座寂然”,此时无声胜有声;抑或虽仅有只言片语,却有“看君萧萧只数笔,满堂风雨不胜寒”之功。教师要锤炼导入艺术,像纪连海老师上课那样引入入胜,一定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师生尽享课堂幸福。
一、开门见山法,或称直截了当法,单刀直入不拐弯抹角。这是最直接最简单的导入方法,无需花功夫设计,平铺直叙、朴素自然,如一杯清水。很多老师用此方法,通常一上课就是“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并无大碍,只是难以激发学生兴趣迅速进入课堂状态,难以把学生从课间节奏干脆利落地带到课堂上来。
二、知识串烧法,将学过知识按照一定分类标准串联起来导入新课。如,上课伊始,教师提问:《卖火柴的小女孩》作者是谁?体裁是什么?同学们回答“安徒生,童话”。教师再问,有读过《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的吗?如果有同学了解当然好了,若没有同学了解,教师可讲“作者也是安徒生,体裁也是童话。安徒生,是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皇帝的新装》,板书课题。
再如,学习《故乡》,教师可问“同学们,三十年能使人发生多大变化呢?<少年闰土>中的闰土三十年后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学习《故乡》,板书课题。
三、比较引入法,将有对比性或类比性的知识放在一起导入新课。如,教师问“哪位同学能描绘一下春天的草和冬天的草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可用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做比较,《春》中对草的描绘是“嫩嫩的、绿绿的”,而《济南的冬天》对草的描绘则是“暗黄”;反言之,看到“嫩嫩的、绿绿的”,我们能否想到春天到来了呢?看到“暗黄”能否想到秋风肃杀、冬天来临了呢?同学们说“能”,教师点明:这些现象仿佛能告诉我们一样,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板书课题。
再如,教师讲,《我的老师》一课是魏巍对老师的怀念赞颂之文,表现了中国师生之间的真挚情分;你知道外国老师对中国学生会是怎样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藤野先生》,板书课题。
四、旁敲侧击法,采用迂回战术先打外围而后走近主题导入新课。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前辈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其中道理。如,做一个实验,把一个鸡蛋放在半杯水中,不断往杯子里加盐,会发现随着盐的添加,鸡蛋会慢慢地上浮。教师趁机询问,如果水很多像大海一样,也添加足够的盐,人去游泳,会不会漂着而不会下沉呢?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时,教师板书课题《死海不死》。
再如,师讲,《三国演义》中有一段“草船借箭”的故事,话说诸葛亮能巧妙躲过周瑜杀身之祸,三天期限的军令状,前两天弹琴吃酒悠闲,直到第三天才凭借大雾天气成功。请问诸葛亮怎会如此胸有成竹,难道他真的是神人吗?学生费解之时,教师点明:实际上,这就是知识的力量,孔明先生很懂得观测天象,通过观测,他料定会有大雾,还有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也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文章《看云识天气》,板书课题。
五、普遍联系法,把一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联系起来导入新课。如,《东郭先生和狼》一文中东郭先生的善意把自己送进了中山狼的肚囊。后来有一天,东郭先生的儿子遇到了中山狼的三个孙子,同学们猜猜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同学们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教师板书《狼》,导入新课。
再如,教师问讲,同学们看过《聊斋故事》吗?里面好多鬼故事令人毛骨悚然,鬼太可怕了!很少有人不怕鬼。但是,还真有那么一个人不怕鬼,并且把鬼捉住了,奇怪吧,今天我们来看看这段故事,教师板书课题《宋定伯捉鬼》,导入新课。
六、激励感召法,利用历史背景或名人名言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导入新课。如学习《记一辆纺车》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歌曲《南泥湾》,然后点明时代背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加紧了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与此同时,日本也举本国78%的兵力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扫荡;祸不单行,就在此时,各大根据地均不同程度地遭受水、旱、风、雹、病五大自然灾害的袭击。为渡过难关,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开荒种地以足食、架车纺线以丰衣,使广大军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伟大的历史场面吧!教师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再如,师讲,雷锋同志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个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生命的意义》,板书课题。
七、巧对下联法,教师举上联学生对下联,或教师自己接出下联导入新课。如,教师讲一个郭沫若小时候的故事。一伙同学逃课去偷桃,被教书先生发现了。先生便出了个上联,说谁能对出下联,可免打戒尺。上联是“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那些小朋友都你看我我看你,谁也没招。郭沫若稍作思考,对出了“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的妙联,此时他的聪颖已初露头角。今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文豪的功夫,板书课题《天上的街市》。
再如,师讲,北宋初年宰相吕蒙正,在高中状元时曾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旧岁饥荒,柴米无依靠。过十字街头,赊不得,借不得,许多内外亲戚,袖手旁观,无人雪中送炭;”下联是“今科侥幸,吃穿有指望。夺五经魁首,姓亦扬,名亦扬,不论王五马六,踵门庆贺,尽来锦上添花。”这副对联非常辛辣地讽刺了当时社会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风气,也生动反映了科举制度下读书人或悲或喜大悲大喜的不同命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范进中举》。
八、以奇激趣法,出其不意迅速激起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如,原来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伊利”奶粉广告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乳飘香,伊利奶粉美名扬”,教师可点明,这实际是串用了古代一首诗词,名字叫《敕勒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再如,教师播放《好汉歌》,用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做引子,点明这说的是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今天我们来看一段好汉出手替天行道的故事,板书课题《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九、引经据典法,引用一些典故或名人轶事导入新课。如,师讲,1962年9月,国民党派出美制U-2高空侦察机深入到大陆腹地,我空军部队在南昌上空以地对空导弹将其击落。事件发生不久,身为外交部长的陈毅召开记者招待会。会议的主题本来和空军无关,可是,有一个外国记者忽然提问说,“不知道中方是以什么方式击落美制台湾空军U-2型战斗机的。具体是用什么武器击落的,是用导弹吗?”当时,我国已经公开报道了击落台湾飞机事件,但用地对空导弹击落敌机,军方暂时不想公布这个消息,以免引起敌方针对性措施。陈毅元帅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但是,面对许多记者的关注,不回答又不行。陈毅元帅于是举起右手,向上一指,做了一个捅的姿势。然后,他微笑着说:“我们是用竹竿把敌机捅下来的。”听闻此语,大家哄堂大笑,众人无不佩服陈毅元帅的智慧。今天,我们再来一睹这位大元帅的风采,板书课题《陈毅市长》。
再如,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天,中美两国知名作家在美国洛杉矶举行活动。期间,一位美国作家给中国作家提了一个问题:五斤鸡蛋如何从盛一斤水的瓶子里拿出来?中国作家当即回答,我想应该是把它“说”出来。美国作家大为赞叹。同学们,这就是语言艺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的语言》,板书课题。
十、谜语笑话法,用谜语或笑话等形式把学生课间节奏带到课堂导入新课。如,教师出谜面“凿壁偷光”,打一历史人名。学生猜。教师说“孔明”,然后讲述孔明一生是勤劳智慧的一生,更是鞠躬尽瘁的一生,他为蜀汉兴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今天我们学习《出师表》,感受诸葛亮的敬业与忠诚,板书课题。
再如,教师讲一个小笑话:一位老岳父过寿,几个女婿来祝寿,别人都说“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之类的吉祥话,最后一个女婿也说句有学问的话吧,“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找自己去”,把在场人气的够呛,都狠狠地数落了他一番。又一次,他去参加邻居孩子的生日宴,临走时,妻子再三嘱咐,什么也别说,光吃饭喝酒。别人在宴席上都说“这孩子大富大贵”“这孩子能当大官啊”之类的话,他就遵照妻子的嘱咐不说话。马上散席了,客人们起身离座,他说“这回我可什么也没说啊,将来这孩子要是死了可别怨我啊”……同学们看,这人说话可是真难听啊!那么,怎样才叫会说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语言的实际运用——得体》,板书课题。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引导,使学生逐步增益其智能。教师应根据课题需要精巧设计导入艺术,不必拘泥于这些方法。教学有法,导入也有法,只要勤于思考勤于研究,不断探索创新,一定能在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注意力,迅速进入课堂状态,为整个课堂教学服务,让老师和学生都尽享课堂幸福。
参考文献:
[1] 倪莹.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J].成才之路,2016(25):62.
[2] 刘顺院.普遍联系的观点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J].才智,2010(06):29.
[3] 吴桂萍.怡情激趣话导入[J].化学教与学,2015(12):46-47+16.
[4] 任维东.引经据典的技巧[J].中学生(作文版),2005(11):24-26.
- 【发布时间】2022/4/21
- 【点击频次】202